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1篇
  免费   1434篇
  国内免费   2177篇
测绘学   562篇
大气科学   1805篇
地球物理   1638篇
地质学   3840篇
海洋学   744篇
天文学   284篇
综合类   783篇
自然地理   78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416篇
  2020年   328篇
  2019年   359篇
  2018年   449篇
  2017年   375篇
  2016年   420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440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455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301篇
  1998年   286篇
  1997年   270篇
  1996年   248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76篇
  1993年   168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5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针对基于全天空极光图像的极光事件自动分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方向能量二元编码重组表征的自动分类方法。首先,通过对多个方向上能量分解来描述极光事件中的局部纹理和各个方向上的运动信息,并且结合分块策略获得极光事件的全局形态信息;然后,借鉴一种二元编码重组的方式对多个方向能量进行融合,从而使得极光事件的表征具有同时表征局部纹理、全局形态和运动信息的能力。该表征方法完全不依赖于极光事件的长度,可用于表征不同持续时间的极光事件,并且不需要复杂的训练过程。利用最近邻和支撑向量机分类器分别对从中国北极黄河站拍摄到的极光图像中挑选的特定极光事件进行自动分类,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典型的动态纹理描述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表征方法结合最近邻分类器,得到了最好的分类效果,能有效用于极光事件的分析,为海量数据中的极光事件自动分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2.
993.
长安金矿位于哀牢山成矿带南段,是该成矿带上新近发现的又一大型金矿床。该区为哀牢山地体边缘地壳增生带,主要由深变质岩系组成,区内构造断裂发育,对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有显著影响。本文总结了长安金矿的地质特征,并以该区的控矿断裂F6为主要研究目标,以地层岩性电性特征作为约束条件,分别展开了磁法、激电、瞬变电磁和大地电磁等综合物探手段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磁法对于该矿找矿效果不明显,瞬变电磁和大地电磁测深反演的电阻率低阻体,准确界定了控矿断裂F6的位置、倾向、断距以及深部延伸情况,通过激电异常可大致判断矿体的位置。所以在长安金矿区下一步的深部隐伏矿勘查中,结合瞬变电磁、激电、大地电磁等地球物理方法,辅以土壤化探异常进行约束,可以达到快速有效找矿之目的。  相似文献   
994.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深层油气流体相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深层(5000m)是我国深层油气勘探当前的一个热点风险领域。为给区域下步油气勘探提供参考,通过对区内烃源岩和油气进行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正演、反演对比综合研究,重点分析了油气流体相态。结果表明,研究区深层稳定发育石炭系—二叠系四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普遍达到中等—好质量,类型多种多样,既可生油亦可生气,加之所有烃源岩均已基本进入高—过成熟演化,因此深层油气流体相态总体应高熟轻质,可能包括高熟轻质油、干酪根裂解气、油裂解气等。原油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原油随埋藏深度增加、层位变老,油质有逐渐变轻的趋势,成熟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保存条件亦逐渐变好,因此预测深层原油油质更轻、成熟度更高、保存条件更好。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浅层天然气可能属于混合来源,包括干酪根裂解气和油裂解气,规模性的高过成熟天然气可能在深层。因此,研究区深层油气资源丰富,相态轻质,成藏有利,值得勘探。这些认识还可供具有相似油气地质背景地区在研究和勘探时类比参考。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998.
999.
1000.
A large shock‐induced melt vein in L6 ordinary chondrite Roosevelt County 106 contains abundant high‐pressure minerals, including olivine, enstatite, and plagioclase fragments that have been transformed to polycrystalline ringwoodite, majorite, lingunite, and jadeite. The host chondrite at the melt‐vein margins contains olivines that are partially transformed to ringwoodite. The quenched silicate melt in the shock veins consists of majoritic garnets, up to 25 μm in size, magnetite, maghemite, and phyllosilicates. The magnetite, maghemite, and phyllosilicates are the terrestrial alteration products of magnesiowüstite and quenched glass. This assemblage indicates crystallization of the silicate melt at approximately 20–25 GPa and 2000 °C. Coarse majorite garnets in the centers of shock veins grade into increasingly finer grained dendritic garnets toward the vein margins, indicating increasing quench rates toward the margins as a result of thermal conduction to the surrounding chondrite host. Nanocrystalline boundary zones, that contain wadsleyite, ringwoodite, majorite, and magnesiowüstite, occur along shock‐vein margins. These zones represent rapid quench of a boundary melt that contains less metal‐sulfide than the bulk shock vein. On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heat‐flow calcul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estimate a quench time of 750–1900 ms for a 1.6‐mm thick shock vein. Because the vein crystallized as a single high‐pressure assemblage, the shock pulse duration was at least as long as the quench time and therefore the sample remained at 20–25 GPa for at least 750 ms. This relatively long shock pulse, combined with a modest shock pressure, implies that this sample came from deep in the L chondrite parent body during a collision with a large impacting body, such as the impact event that disrupted the L chondrite parent body 470 Myr ag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