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40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354篇
海洋学   1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以手足口病为例,介绍了地理信息的空间统计技术在传染病时空传播规律研究中的应用,包括传染病空间分布模式研究、传染病聚集性分析、传染病扩散传播模式分析、传染病发病率空间自相关分析及传染病发病率空间回归模型预测方面的研究,为传染病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2.
争光金矿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多宝山矿集区内,矿区内火成岩的成岩时代、岩石成因及成岩背景研究薄弱。因此,本文对矿区内英安斑岩进行了主微量元素、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的系统研究,以期为探讨同时代火成岩的成因及矿床成矿背景提供帮助。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争光金矿英安斑岩形成于早奥陶世(478~481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英安斑岩属准铝-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SiO_2≥56%(平均为63.91%)、高铝(Al_2O_3平均14.85%)、低镁(MgO平均2.70%)、低Y和Yb(Y=6.00×10~(-6)~7.74×10~(-6),Yb=0.70×10~(-6)~0.92×10~(-6))、高锶(平均368×10~(-6))、高Mg#(56.84~60.60)、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8.74~11.54]和Eu异常不明显的特点,类似于俯冲洋壳成因埃达克岩。锆石εHf(t)介于13.03~13.31之间,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605~624Ma。综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我们认为争光英安斑岩由俯冲的新生洋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本文研究结果也表明,早奥陶世,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之间存在洋壳,并且该洋壳向兴安地块俯冲。  相似文献   
83.
结合廊坊城区地形地貌、市政工程、排水设施现状等,应用二维非恒定流基本方程和一维明渠非恒定流方程算法,构建城市积涝模型,结合区域自动站雨量实时监测数据、数值预报和预报员主观精细化降水预报,建立廊坊城市积涝动态预报预警系统,可实时估算、预报城市积水深度、积水时间等,预报并进行了业务试运行。系统以2012年7月21日廊坊市特大暴雨引起的城市积涝过程为例对系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预报积水深度与实际积水情况比较接近,预报结果对城市防洪减灾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海量栅格数据的简化与压缩是近年来三维GIS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在研究瓦片金字塔技术的前提下,基于线性四叉树结构,采用重采样、分层分块的方法构建了海量栅格数据的瓦片金字塔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设计实现了一个Web3DGIS平台。实验证明,本文设计的平台能够满足海量地形及影像数据的实时三维可视化要求。  相似文献   
85.
 格局和过程与异质性有关。以呼伦贝尔克氏针茅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的演替群落为对象,开展群落植被空间分布格局及土壤有机质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放牧强度样地群落结构和群落种类组成存在明显差异。轻度放牧样地样方内有8种植物,群落优势种为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中度放牧样地样方内有12种植物,群落优势种为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yarrosa);而重度放牧样地样方内只有7种植物,群落优势种为多根葱(Allium polyrhizum)。随放牧强度的增强,植被地上生物量及其变异系数逐渐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而其变异系数表现为中度放牧>轻度放牧>重度放牧。从植被地上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异函数分析来看,随放牧压力的增大,植被地上生物量空间自相关性增强,空间异质性变大;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自相关性先增强,然后减弱,空间变异性先变大,然后变小。在10 cm×10 cm的微尺度上,重牧群落植被地上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86.
江苏省太阳总辐射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买苗  火焰  曾燕  俞亚勋 《气象科学》2012,32(3):269-274
利用江苏省淮安、南京、吕泗3站的逐月太阳总辐射资料和70个气象站的月日照百分率资料,采用气候学计算方法,计算并分析了全省各地逐月的太阳总辐射分布,指出江苏省太阳总辐射的季节分布特征是冬少夏多,春秋适量;太阳总辐射区域分布是北多南少;太阳总辐射的年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型分布,最大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7月下旬—8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上旬出现一个相对低谷阶段,恰好与江淮梅雨期多阴雨天气相对应。本文的结论为江苏省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
Yangbajing (YBJ) is located in the Tibetan Plateau,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lar radi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ouds at YBJ from April 2009 to April 2010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annual mean solar radiation was 478.4 W m 2 , and the annual mean transmittance was 0.713. The atmospheric mean trans- mittance of clear skies reaches 0.828 when the solar elevation angle (SEA) is greater than 10 degrees. Comparisons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atmosphere of YBJ is clean. Impacts from atmospheric conditions on solar radiation are similar for clear skies during the year because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ransmittance in clear skies was less than 0.05 when the SEA was greater than 10 degree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clouds on solar radiation without considering other impact factors. In the last part of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analyzed and established a statistical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solar radiation and cloud fraction.  相似文献   
88.
专题地图制图是GIS重要的功能模块之一。随着三维可视化和网络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如何在Web3DGIS环境下实现并优化GIS的专题制图功能成为GIS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富客户端/服务器的Web3DGIS平台,采用一种改进的主动专题制图方法,通过三级缓存机制、基于几何的矢量数据渲染等技术方法,有效提高了专题地图在三维场景中的渲染效率及专题地图的表达能力,并验证了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9.
喜马拉雅山地区地气间物质交换及其与南亚夏季风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喜马拉雅山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型山地的代表。该地区陡峭的地形和复杂的地表状态在强烈太阳辐射条件下形成了特殊的局地环流系统。该特殊局地环流系统所导致的地气交换过程可能不同于平坦地形和其他山区。喜马拉雅山毗邻南亚季风区,该地区的地气交换过程也可能受到南亚季风活动的影响。为正确认识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地气交换过程,利用2006年夏季喜马拉雅山北侧绒布河谷地区获得大气观测资料,结合同期的大气环流资料,对绒布河谷地区地气间的物质交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的地气间物质交换以午后至次日凌晨强烈的向下输送为主;观测期间平均向下输送强度为7.9×106m3.s-1,相当于每天将整个封闭河谷内大气置换约38次;2)该地区地气间的物质输送与南亚夏季风存在密切关系,南亚夏季风活动弱(季风中断期)则物质交换量大(9.7×106m3.s-1),季风活动强(季风活跃期)则物质交换量小(6.6×106m3.s-1);3)南亚夏季风可能主要通过改变局地大气辐射状况进而影响该地区地气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90.
针对BP神经网络自身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的缺点,本文以线性下降惯性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LLWPSO)为前处理器,优化BP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利用实测资料数据,建立LWPSO-BP的地表下沉系数预计模型,并同普通BP模型预计结果对比结果表明:LWPSO-BP神经网络不仅训练速度快,而且预测精度明显提高,该模型对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