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4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441篇
测绘学   357篇
大气科学   216篇
地球物理   296篇
地质学   856篇
海洋学   244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118篇
自然地理   17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丛培夫  杨志波 《世界地质》2003,22(3):303-308
以巴东长江公路大桥桥位边坡为例,在前人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剩余推力法和Sarma法的边坡稳定可靠性分析模型,分析表明边坡系统可靠性指标(β,Pf)能更准确地表达边坡稳定性、安全性和工程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32.
金矿测年方法讨论及定年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准确的成岩成矿年代测定是矿床研究和对比的基础。然而近几年来 ,不同的研究者对同一矿床采用不同的定年方法得出了相差十分悬殊的成岩成矿年龄的报道屡见不鲜。为此笔者在分析了不同定年方法适用性的同时 ,强调了在金矿定年中要加强对金矿成岩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 ,重视不同地质体与成矿的先后关系 ,确定标志性地质体 ,选择合适的定年方法 ,测定标志性地质体和矿体的成岩成矿年代 ,使成岩成矿年代互为限定 ,得到高质量的年代学数据。  相似文献   
33.
滑带土粘土矿物定向性的x射线衍射及其对滑坡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首先论述了粘土矿物颗粒定向排列测定的基本原理并提出粘土矿物定向性定量评价方法,然后根据实例—庙上北滑坡的滑带土粘土矿物的X射线衍射结果,进行定向性定量分析计算,得出滑带土粘土矿物颗粒的定向度为弱到中等定向,并以中等定向为主。因而在水的往返作用下,滑带土具一定的胀缩性及胀缩的不均匀性,再加上粘土矿物本身亦具有的胀缩性及胀缩的可逆性和循环性,故导致滑带土抗剪强度和结构强度不断降低,大大影响斜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4.
PowerComMap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为核心,重点介绍了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平台PowerComMap的设计,并主要以其数据访问组件的实现为例,说明了组件式软件并不是传统软件的简单“包装”。  相似文献   
35.
简述了中国古地磁学研究的若干进展,展望未来,应该全方位地发展中国的古地磁学.  相似文献   
36.
江西大吉山五里亭花岗岩一直被认为是与大吉山钨矿有关的早阶段花岗岩体 ,时代为燕山早期。但实际上大吉山地区各阶段花岗岩体之间的时空关系并不清楚 ,前人的某些年龄数据也存在相互矛盾之处。本文利用单颗粒锆石 U - Pb化学法 ,对五里亭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 ,获得 2 38.4± 1Ma的岩体侵位年龄 ,这个年龄属印支期。本文还结合某些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及与相邻岩体的对比 ,认为五里亭花岗岩确应归属于印支期 ,因此 ,五里亭岩体与大吉山钨矿没有成因上的直接联系。五里亭花岗岩侵位年龄的厘定和该地区更多印支期花岗岩的不断发现 ,表明印支运动在华南的影响超出了人们以往的认识。在此基础上 ,本文还对华南印支运动和印支期花岗岩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37.
桥梁气象专题研究与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实际开展的桥梁气象专题研究,分析桥梁气象研究与服务如何面对国内大型桥梁建设发展趋势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开展桥梁气象研究与服务的必要性,并从桥位气候背景、桥位气象参数取值、桥梁气象研究方法以及桥梁施工及营运期气象服务与保障等方面介绍桥梁气象专题研究及服务应开展的主要内容,同时,给出一个已投入实际使用的桥梁施工期气象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远程自动气象站数据实时采集传输通讯方式的比较,提出基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远程自动气象站数据实时采集和传输系统的技术方案,以小数据流方式,实现野外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对观测设备运行的监控,达到节约经费,提高数据传输时效的目的,并将此系统成功地用于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期气象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中。  相似文献   
39.
A new 140‐km‐long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provides a high‐resolution crustal‐scale image of the southern Dabieshan high‐pressure (HP) metamorphic belt and the Yangtze foreland fold‐and‐thrust belt. The seismic image of the stacked section shows that the southern Dabieshan metamorphic terrane and Yangtze foreland belt are separated by a large north‐dipping fault. In the foreland the upper crust is dominated by a series of folds and thrusts formed during the collisional stage in the mid‐Triassic; it was reworked by crustal extension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a late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red‐bed basin. The southern Dabieshan profile shows stacked crustal slabs developed along the margin of the collisional orogenic belt. The Moho reflectors at 10–11 s (~30–33 km) are seismically prominent and segmented by a number of south‐verging thrusts that were probably developed by foreland‐directed thrusting of the deeply subducted continental crust during exhumation. The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suggests that structures related to the Triassic–Jurassic subduction and exhumation of the Yangtze plate are preserved despite the severe crustal extension superimposed during the late Mesozoic and Cenozoic.  相似文献   
40.
Shi Nai'an's fourteenth century Chinese epic ‘Water Margin’ tells of the release of 36 heavenly spirits and 72 baleful stars from their captivity beneath a tablet of stone at Mount Longhu in Jiangxi Province. They are reincarnated as the 108 heroes of the Liangshan marsh in Shandong Province, who rise against an unjust world. The virtuous exploits of the ‘108’ were brought to life through the cathode‐ray screens of 1970s television sets, as the TV series The Water Margin introduced heroes like Lin Chong battling his evil nemesis Gao Qiu. Far to the west of Jiangxi Province and several hundred years after the Water Margin during the summer of 1984, a young scientist from Nanjing was working amongst the hills and lakes of southern Yunnan Province. He too overturned a stone slab, releasing from their half‐billion year captivity a cornucopia of new Chinese legends. His name was Xianguang Hou and he had made one of the most momentous fossil discoveries in history, uncovering the exceptionally preserved marine fossils of the Chengjiang biota from the ancient water margin of Cambrian s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