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测绘学   277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345篇
海洋学   92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8 毫秒
991.
GIS中定量专题制图模板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定量专题地图的概念,提出了定量专题制图模板的观点。设计了八种常用的定量专题制图模板,并以制作饼图为例,说明了模板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华北地区 1 6次中强地震的地震活动演化指数YH值异常特征的归类分析 ,认为YH值的变化特征能较好地综合反映中强地震孕震阶段地震活动时空强的演化规律 ,可以应用于中强地震发震时间的中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993.
用广义反演方法估算首都圈地区台站场地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1—2006年首都圈地区的SH波数字化地震资料, 用广义逆矩阵联合反演的方法得到了63个台站的场地效应值。 基岩场地的场地效应比较稳定, 在1~10 Hz范围内为1左右; 沉积场地在低频场地效应较高, 在1~8 Hz范围内在3~7之间, 5 Hz左右场地效应有明显的突起, 以后随频率增加降低。 结果表明, 台站岩性是影响场地效应形态和大小的主要因素, 此外其场地效应还可能与所处的局部地质构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4.
1969年渤海Ms7.4地震发震断层的声学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生于1969年的渤海Ms7.4地震是渤海海域惟一一个主震被现代仪器记录的大地震,对其发震断层的讨论争议颇多.2005~2008年,我们在主震震区进行了3个航次的高分辨率声学探测,获得了包括浅层单道地震、侧扫声纳以及CHIRP剖面等在内的数百公里综合地球物理观测资料.本文报道了对上述声学资料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在震区海底之下2~3 m发现了一条走向NE30°、长20 km、宽约3 km的微型凹陷带,地质时代为5000 a B.P.,沉积面的最大下凹幅度为1.5 m;在空间位置上微型凹陷带与BZ28断裂、余震活动分布基本一致,因此,微型凹陷带是BZ28断裂活动的结果,而A层底界的下凹变形则是1969年渤海7.4级地震活动的结果, BZ28断裂是该地震的发震断层.BZ28断裂呈NE30°走向,是郯庐断裂带的次级断裂,浅层地震剖面揭示其最新活动时间为全新世中晚期,根据地质时代以及断层的垂向位移量,计算得到BZ28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垂向活动速率约为0.05 mm/a,全新世为0.3 mm/a,具有活动强度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5.
加权多点灰色模型在高边坡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习平  华锡生  何秀凤 《岩土力学》2007,28(6):1187-1191
边坡变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单点模型GM(1,1)不能考虑各变形监测点间的相关性。针对单点模型背景值取值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动态定权方法,建立加权多点灰色预测模型(即WM-GM(1,1 )模型)。利用Matlab语言编写了程序,实例计算表明,WM-GM(1,1 )模型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996.
测绘工程理论教学体系模式与质量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测绘工程理论教学体系现状 ,提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需求 ,测绘工程理论教学体系模式 ,探讨了理论教学质量控制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鄂尔多斯煤盆地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沙漠化、水土流失、水环境)的研究,来反映该区综合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将该区划分出二十一个不同的地质环境质量区,并在此基础上对侏罗系主要煤矿区无拘无束质量现状用了评价,对煤田开发前期地质环境的认识和治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永定河北京段蒸散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定河北京段蒸散发研究对永定河生态走廊建设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采用多种方法计算了永定河北京段的水面蒸发、潜在蒸散发和实际陆面蒸散发,结果显示:北京段水面蒸发为1182 mm,潜在蒸散发为969mm,1999-2009年北京市实际蒸散发494 mm。对各种水面蒸散发计算结果比较,并通过相关分析和RMSE分析发现,利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方法计算永定河北京段水面蒸散发较为合理,施成熙方法、前苏联扎依可夫方法计算结果相近,但彭曼公式结果偏大。潜在蒸散发采用Presley-Taylor公式,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修正的彭曼公式和Hargreaves公式结果都偏大。研究区的实际蒸散量使用傅抱璞方法计算,结果得到了相同研究时段北京市水量平衡研究成果的验证。相比而言,张鲁公式和Turc公式结果偏大,而高桥公式所得结果与傅抱璞方法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999.
芦山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前缘.关于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有的认为是前山断裂——双石—大川断裂,有的认为是山前断裂——大邑断裂拟或其他隐伏断裂,发震断裂究竟是哪条断裂以及芦山地震是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震后穿过芦山地震区完成了一条长近4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以确定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反射剖面显示浅部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在上地壳存在6条逆冲断裂,下地壳存在一条非常明显的变形转换带,在深度16km左右还存在一个滑脱层,浅部的6条断裂最终都归并到该滑脱层上.参考主余震精定位结果,芦山地震的发震断裂应该是位于双石—大川断裂和大邑断裂之间的隐伏断裂F4,F2和F3断裂受控于发震断裂而活动,形成剖面上"Y"字型余震分布现象.隐伏断裂F4属山前断裂,不是前山断裂,因此芦山地震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  相似文献   
1000.
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人员震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造成1993年以来云南地区同等级地震人员死亡、失踪数量最大震害。以灾区政府部门统计得到的人员震害资料为基础,对鲁甸地震产生的人员震害特点及其引发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对地震人员死亡、失踪数量巨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人员死亡、失踪震害主要发生在Ⅷ度区附近及以上区域,发生地点以活动断裂和河流两侧及其附近尤为明显,分布呈现NW和NE两个较为明显的优势方向,但总体以NW向分布为主;造成人员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为房屋倒塌严重,其次为山体滑坡、崩塌滚石等地震地质灾害;造成人员失踪的原因有房屋倒塌和山体滑坡;影响地震人员死亡、失踪数量巨大的直接因素有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地震地质灾害破坏程度和人为因素等,间接因素有人口密度、自然地理环境、地质构造条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等。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一些减少震害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