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5篇
  免费   1311篇
  国内免费   1889篇
测绘学   707篇
大气科学   1339篇
地球物理   1436篇
地质学   3375篇
海洋学   851篇
天文学   234篇
综合类   576篇
自然地理   73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343篇
  2021年   402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415篇
  2018年   363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429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463篇
  2012年   456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海盐气溶胶影响酸碱气体及无机盐气溶胶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力学平衡模式ISORROPIA及与之耦合的气相化学模式,通过两类敏感性试验,探讨了海盐气溶胶、相对湿度、温度对3种无机盐(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包括液态和固态)和3种酸碱气体(氨气、气态硝酸、氯化氢)浓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海盐气溶胶浓度对热力学平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海盐浓度相对较低、相对湿度达到0.4~0.5以上、温度在-10~15℃之间时对各物种的平衡浓度影响比较显著。温度升高抑制硝酸盐、铵盐的生成,同时引起气态硝酸、氨气和氯化氢浓度的增加。而湿度升高时对硝酸盐、铵盐的生成有促进作用,反而造成气态硝酸、氨气和氯化氢浓度的降低。海盐气溶胶、相对湿度及温度的变化对硫酸盐气溶胶没有影响。在热力学平衡中如果考虑海盐气溶胶(主要成分NaGl)的作用会使得硝酸盐气溶胶、氨气浓度增加,而硝酸气体、铵盐气溶胶浓度减小,其中硝酸盐和气态硝酸的改变最为明显。由于海盐气溶胶和硫酸、硝酸的反应,产生了氯化氢气体,造成海盐气溶胶的氯亏损现象。  相似文献   
992.
江淮地区梅雨的新定义及其气候特征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胡娅敏  丁一汇  廖菲 《大气科学》2008,32(1):101-112
用Cressman客观分析方法得到我国1954~2005年0.5°×0.5°的逐日降水格点资料,并定义了一个新的江淮地区的 “广义梅雨评定标准”,研究了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地区的整个江淮地区(28°N~34°N,110°E~122°E)梅雨期降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江淮梅雨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主要存在2~3年、6~8年、 12~15年和18~20年的周期变化,2~3年的显著周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江淮地区梅雨在1965年前后、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90年代初发生了三次显著的气候跃变。最后,从季风气流的水汽输送和副热带高压及阻塞高压的稳定维持三个方面讨论了江淮梅雨丰梅年和弱梅年时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区域尺度气象模式模拟黑河地区地表能量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树华  蒋浩宇  胡非 《大气科学》2008,32(6):1392-1400
应用中尺度区域模式RAMS (the 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 system), 在40余组不同参数的条件下模拟中国干旱半干旱黑河地区的地表能量通量和土壤温度特征, 并以此探索模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适用性。为了证明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模式的稳定性, 模拟连续运行30天, 其中包含晴好和阴雨的天气过程。模拟结果表明: 即使使用较为可靠的NECP再分析气压层资料和实地探测资料, 进行初始场和参数的输入, RAMS的默认设置也很难较为合理地反演出地表能量通量, 只有合理地调整好其土壤特征参数, RAMS才能得到与实测资料符合得较好的结果。土壤特征参数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 影响因子的重要性依次为: 土壤含水量、 土壤层总厚度、 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994.
清代山东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从史料记载看,清代所发生的自然灾害,以水灾、旱灾、蝗灾和震灾为主.在清代268 a中,山东地区共发生涝灾245年次,黄、运洪灾129年次,潮灾45年次,旱灾233年次,蝗灾138年次,震级不同的地震283次,并且呈现周期性和不断增长的趋势.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清代山东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秩序、人口数量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减轻灾害的影响,稳定和发展社会经济,政府采取了蠲免、赈济、调粟等相应的救灾措施.但是,由于受政府财政能力变化的影响,荒政也呈不断衰退的趋势.造成荒政衰退的原因很多,主要还是整个社会经济的衰退.清代前期,社会经济上升,政府财政收入多,救灾投入多,救灾效果也较好;清代后期,随着社会经济脆弱程度的加剧,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不断恶化,自然灾害发生后政府往往无力救助,救灾的时效性大不如前.  相似文献   
995.
安徽省1955-2005年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张浩  石春娥  谢伟  邱明燕 《气象科学》2008,28(5):515-520
利用安徽省17个地级市气象站1980-2005年的能见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安徽省城市大气能见度的地理分布特征,并用Ridit、累积百分率和"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分析法分别对5个代表性城市1955-2005年的大气能见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城市大气能见度的地理分布大致呈:南北方向,淮北和江南两头高,沿江到沿淮中间低;东西方向,西高东低,安庆、铜陵经合肥到蚌埠为一低值带;各城市的大气能见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夏季下降的幅度最大.1980s末-1990s初开始,5个城市大气能见度均呈下降趋势,"非常好"能见度出现频率明显下降,近几年来下降趋势有些缓解,个别城市大气能见度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996.
连云港沿海地区及近海风能资源评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连云港市30多年气象整编资料及沿海高密度自动气象站、6座测风塔、4座海岛气象站等加密观测资料研究,在充分考虑当地特殊地形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沿海及近海风能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特点,并重点对风湍流强度的特征及强湍流对风电的影响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近海地区风能资源储量相对丰富,风速变化稳定,且风垂直切变较小,具有更为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内涝模型的西安市区强降水内涝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西安市近10~40年降水资料、市政信息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强降水内涝的成因.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或过程量偏大的降水天气过程是引发西安市内涝的直接气象因素;排水能力的强弱是发生内涝关键因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极端雨强的强度及大于10 mm/h降水的总时次数均有上升趋势,强降水发生概率的提高加强了内涝灾害发生频率及强度,城市效应是内涝加强的主要原因.用西安市强降水内涝仿真模型来进行模拟试验表明:西安是一个内涝发生降水雨强临界值偏低的城市,小时雨强3 mm/h、13 mm/h是发生内涝、严重内涝的临界值,天气预报、雨情监测重点及市政防御关键部位是西北区.总体上缩小井距效果好一些.  相似文献   
998.
999.
Observations and numerical magnetohydrodynamic (MHD) simulations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outflows and ordered large-scale magnetic fields in the inner region of hot accretion flow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self-similar solutions for advection-dominated accretion flows (ADAFs) with outflows and ordered magnetic fields. Stimul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 assume that the magnetic field has a strong toroidal component and a vertical component in addition to a stochastic component. We obtain the self-similar solutions to the equations describing the magnetized ADAF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ynamical effects of the outflow. We compare the results with the canonical ADAFs and find that the dynamical properties of ADAFs such as radial velocity, angular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can be significantly changed in the presence of ordered magnetic fields and outflows. The stronger the magnetic field is, the lower the temperature of the accretion flow will be and the faster the flow rotates. The relevance to observations is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00.
We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magnetic fields on the model of neutrino-dominated accretion flows (NDAFs) for gamma-ray bursts (GRBs) via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accretion rate of the disc is totally caused by the torque of the Lorentz force, i.e. the magnetic braking of large-scale magnetic fields and magnetic viscosity of small-scale magnetic fields. We calculate the structure, composition, luminosity of neutrino emission and the Poynting flux, and the rate of mass loss driven by neutrino heating or launched centrifugally by large-scale magnetic fields, based on the physical condition of the magnetized NDAFs. It is shown that the magnetized disc is favourable to interpret the diverse prompt emissions as well as the X-ray flares observed in the early afterglow of GRB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