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3篇
  免费   791篇
  国内免费   1101篇
测绘学   404篇
大气科学   688篇
地球物理   900篇
地质学   2113篇
海洋学   628篇
天文学   204篇
综合类   371篇
自然地理   43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北京快速更新循环预报系统(BJ-RUC)要素预报质量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魏东  尤凤春  杨波  范水勇  陈敏 《气象》2011,37(12):1489-1497
使用自动站观测资料对BJ-RUC系统预报的北京15个观测站的逐时2 m温度、相对湿度、1小时降水量和风速等地面要素质量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BJ-RUC系统预报的2 m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与实况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但各要素的预报性能不尽相同。结果表明:(1)对于2 m温度的预报,±1℃误差的准确率为0.2~0.5,±2℃误差的准确率更高;预报性能与预报时效无明显关系;温度预报准确性与季节和日变化有关,春、秋季优于冬、夏季,夜间优于白天。(2)对相对湿度的预报整体偏低,夏季白天偏低、冬季白天偏高。(3)对1小时降水的预报,无论全年还是夏季,晴雨预报准确率很高;对0.1 mm降水的TS评分在0.2左右。(4)对不同站点的预报性能存在明显差异。对平原地区,即海拔高度较低的站点预报性能相对较好,15个站点中,对北京的代表站点(南郊观象台)的预报最为准确;对山区站点的预报性能相对较差,对海拔最高的延庆站的预报性能最差。总体来说,BJ RUC对站点要素预报的变化趋势较好,预报准确率较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要素预报与季节、日变化及海拔高度等因素有关.具体应用时还需做适当订正。  相似文献   
992.
天津轨道交通对地磁观测干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直流牵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磁场对我国大城市周边地磁台站的观测数据产生较为严重的干扰.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产生泄露电流是产生干扰的重要原因.本文以真空中的线电流磁场计算模型为基础,通过简化的远场磁场干扰模型对天津地铁轨道交通干扰进行理论建模.该模型计算简洁高效.通过对模型的数值模拟,获得了干扰随距离衰减...  相似文献   
993.
The Shanxi reservoir earthquakes are significant seismic events in southern Zhejiang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an area with fewer and weaker earthquakes. The seismicity showed an intermittent characteristic and group distribution. The epicenters located by the seismic network did not show a predominant direction and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is not clear. In the study, the nonlinear imaginary wave travel time equation was linearized and solved, and the source position, initial imaginary velocity and travel ...  相似文献   
994.
DSQ水管仪和SSQ-2I水平摆效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SQ-2I型水平摆仪器和DSQ水管仪同属倾斜类前兆仪器,两者观测原理不同,但观测物理量一致.相对于水管仪而言,SSQ-2I型水平摆属于新型仪器,有关其运行效能的评价很少.延庆地震台从2007年开始两种仪器同场地观测,通过年变幅度、滤波残差、周期分析、Venedikov调和分析、相关性分析、抗干扰能力等角度,对两种仪器...  相似文献   
995.
数学形态滤波在地磁数据干扰抑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地磁观测信号容易受仪器噪声和脉冲噪声等干扰,提出一种根据干扰特征对地磁信号进行数学形态滤波的新方法.通过谐波拟合地磁日变形态信号中添加随机噪声和瞬态脉冲噪声,模拟抑制含有这类干扰的地磁信号.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数学形态滤波具有抑制脉冲干扰地磁信号噪声,降低仪器噪声干扰,保留地磁信号特征,提高地磁信号信噪比等良好的特...  相似文献   
996.
西安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从系统总体架构设计、系统功能设计与应用成果、系统特色4个方面简要介绍了西安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设计与实现情况.本系统是首个应用于省会城市地震应急工作,并基于国产Server GIS软件平台研制开发出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可为大城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97.
淮河上游暴雨事件评估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暴雨灾害是我国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其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文以气象降水数据为基础建立数据集,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暴雨事件评估模型,对淮河流域上游的暴雨事件进行评估。该模型选取了4项描述暴雨事件的指标:区域平均日降水量、区域最大日降水量、覆盖范围和持续时间,通过对淮河上游16个站1961—2007年逐日降水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按概率分布划分出这4项指标的各等级标准,从而建立暴雨事件等级标准评估矩阵,而需要评估的暴雨事件等级则通过计算该暴雨事件各指标所组成的向量与等级标准评估矩阵中各等级所组成的列向量之间的欧式距离来确定。通过对历史资料及2008年4月—2010年7月发生的暴雨事件实况资料进行评估,发现评估结果与其所造成的实际影响对应较好,说明该模型对暴雨事件等级的划分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98.
利用1958年-2008年高低空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归档的109站1958年-2008年的原始气象记录月报表及其信息化产品资料,分别以最高气温≥35℃、≥37℃、≥40℃为指标,研究山西高温日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环流特征。结果表明:a)山西高温日最早出现在4月中旬,最晚出现在9月中旬,≥35℃、≥37℃和≥40℃的高温日6月下旬最多;b)高温日数有随纬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有西部多于东部、南部多于北部、盆地多于山区的空间分布特征。≥40℃的高温区域主要集中在运城和临汾地区;C)1984年-2008年,35℃以上的高温日数整体呈上升趋势;1979年-2008年,30年间高温站次以153站次,10a的趋势增多。20世纪90年代以后,不仅高温日数增多,而且高温持续时间、强度、范围都有增强趋势;d)影响山西高温的500hPa环流形势主要有副高纬向性、副高经向型以及大陆高压(脊)控制型3类。在特定的流型配置下,T850≥25℃、T700≥13℃,T850≥26℃、T700≥14℃,T850≥28℃、T700≥15℃,T850≥32℃、T700≥16℃是山西省不同区域、不同风向影响时,≥35℃、≥37℃、≥40℃高温天气预报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999.
近几年来,随着焦作市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增长,危险化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同时,雷电对危险化工企业造成的损失也逐渐凸显出来.由于危险化工企业自身的特殊性,雷电灾害可能给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甚至会引起社会问题.对危险化工企业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雷电灾害相关数据,为安全、合理、经济地选择雷...  相似文献   
1000.
气象综合信息电子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气象综合信息电子屏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得出一些应用初步结论和思考,以期抛砖引玉,使该项工作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快应用步伐,为真正解决农村信息覆盖"最后一公里"的瓶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