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9篇
  免费   1992篇
  国内免费   2852篇
测绘学   1258篇
大气科学   1317篇
地球物理   1875篇
地质学   5222篇
海洋学   1468篇
天文学   278篇
综合类   759篇
自然地理   1186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555篇
  2021年   625篇
  2020年   538篇
  2019年   625篇
  2018年   578篇
  2017年   550篇
  2016年   506篇
  2015年   584篇
  2014年   584篇
  2013年   612篇
  2012年   732篇
  2011年   718篇
  2010年   706篇
  2009年   617篇
  2008年   577篇
  2007年   539篇
  2006年   538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331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253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A novel method for prediction of the load carrying capacity of a corroded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CRCB) is presented in the paper. Nine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which had been working in an aggressive environment for more than 10 years, were tested in the laboratory. Comprehensive tests, including flexural test, strength test for corroded concrete and rusty rebar, and pullout test for bond strength between concrete and rebar, were condueted. The flexural test results of CRCBs reveal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cracks on the beams shows a fractal behavi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actal dimension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RCBs is then studied. A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is established by the use of the fractal dimension as the corrosion index, together with the basic intbrmation of the beam. The validity of the prediction model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satisfactory resuits are achieved.  相似文献   
72.
李凡 《海洋科学集刊》1981,(18):133-148
近几十年来,许多沿海国家都开展了大规模的海岸带调查工作,并对海岸带的泥沙运动和地貌演变的某些规律进行了深人研究。但是,对于有潮海滩不同地貌部位上的泥沙运动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及不同地貌部位上,反映泥沙群体运动结果的堆积体运动规律等的现场调查,至今报道不多。实际上,有潮海滩并非单调一致,海滩不同地貌部位上的泥沙运动规律和地貌发育规律,都有极大的、甚至本质上的差异。研究这些差异性,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海岸带泥沙运动和地貌演变的规律,是有所裨益的。 白沙口位于山东半岛南岸,五垒岛湾之西(见图1) ,湾口朝南,面对黄海。湾内堆积地貌发育。一条巨大的湾口沙咀,自常家庄南岬角向西延伸,逼近海阳所南部的角滩。沙咀的北面为泻湖,白沙滩河注入其中。所谓白沙口,实指泻湖的出口,也为一潮汐通道。由于陆源物质长期倾泻入海,出口处岸线呈扇形向海突出,形成白沙口潮汐三角洲。退潮后,三角洲上一片白沙,沙咀、沙洲等堆积地貌非常发育。它们在海浪、潮流,和河流径流等各种动力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活动性很强,其位置变化无常,给航运和水工建筑等带来许多困难。1971-1974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山东省水文总站协作,在本区进行了系统调查,曾写了专门调查报告。本文试图根据其中的部分现场观测资料,对本区海岸带泥沙运动和地貌演变的一般特征、差异性,及其与动力因素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3.
白沙口潮汐电站的淤沙问题在1972年就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山东省水文总站合作进行了研究,并于1974年提出了研究结果和淤沙防治措施的建议。但由于某些原因有关建议未能得以实施。近几年来淤沙又有发展,严重威胁着潮汐电站(图1)的寿命。1983年9月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与山东省科委决定对白沙口电站的淤沙问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解决洄淤问题,不仅是白沙口潮汐电站的迫切任务,而且对开发我国潮汐资源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此项研究的成果撰写,主要阐明电站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74.
75.
养殖杂色鲍暴发病超微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99年至2002年在中国南方沿海许多养殖场的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出现了严重的疾病,该病可感染各种规格的鲍,死亡很快,死亡率高。病鲍的外观症状表现为外套膜收缩,腹足表面变黑,肌肉变得僵硬。通过电镜观察,在肝胰腺、外套膜、肾、鳃及肠等组织中发现了一种球状病毒。病毒粒子大小为100~130nm。该病毒一般存在于间质细胞的细胞质中,为双层质膜所包裹。染病鲍细胞器如滑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崩解,糖原粒、核糖体减少,核膜松疏、溶解、消失,核质边缘化。病毒的病原性通过对健康鲍的感染试验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76.
现代黄河三角洲粉土触变性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现代黄河三角洲砂质粉土和粉质粘土触变性的对比试验研究,阐述了黄河口粉土的触变性。试验结果对解释粉土的失稳机制、解决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和防止地质灾害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7.
本文导得了1个研究内波分裂的射线型二维KdV方程。利用这一方程的一维退化方程进行了实验室尺度下孤立子型内波分裂的数值研究。数值结果表明,深水区的初始内孤立波和实测的内孤立波(内潮)在通过陆坡区时都会产生分裂,并在陆架上(浅水区)生成一内孤立子波列。这表明在实际海洋条件下,深海区内潮的分裂是陆架上海洋内孤立子波包(或波列)生成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8.
1987~1991年在黄海进行小型多毛类调查时,采到的裂虫科小型种标本,经鉴定有18种,其中9种在我国是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79.
褐藻胶(Na-alginate)工业在国外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其工艺流程及生产设备等都日趋标准化,产品的种类及其在工业上的用途也走向多样化。我国在五十年代初期曾呈奎和纪明侯就用野生的马尾藻作为原料进行了褐藻胶的提取研究,井确立了褐藻胶的生产工艺,从而诞生了我国的褐藻胶工业。六十年代以来,由于海带的大量人工栽培,褐藻胶生产便采用海带作为原料,由此,这个新兴工业迅猛发展。目前,中国的褐藻胶生产的规模和产量在世界上已名列前矛,除了主产品褐藻胶以外,还同时生产甘露醇、碘等联产品。但这个工业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別是褐藻胶的粘度、透明度及色泽等质量指标是人们极为关切的问题。本文拟就海藻原料的前处理工艺对胶的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做一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0.
阿根廷滑柔鱼渔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1年12月至2002年4月"辽渔1号"在西南大西洋(57°W—60°W,41°S—47°S)的柔鱼生产调查资料,对作业渔场的渔获量和水温垂直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运用逐步回归法探讨了周产量(t/week)与各水层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周产量在70t以上的作业区域全部在60°02′W—60°40′W,44°59′S—46°04′S范围内(简称南渔场),周产量在70t以下的作业区域绝大多数集中在57°47′W—58°2′W,41°54′S—42°2′S范围内(简称北渔场);(2)南渔场渔获的表层水温在12.2℃~15.1℃,北渔场渔获的表层水温在10.0℃~12.3℃,两渔场在20~70m水体均出现了强度不等的温跃层;(3)整个作业区域,周产量与水温存在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8515,其中南渔场相关系数R=0.9985,北渔场相关系数R=0.93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