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28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71.
将国内外应用较广的数字滤波法和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相结合,在进行基流时间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修正基流退水系数α、模型效率评价、重新运行模型、GIS空间插值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创新性地实现了基流空间特征的可视化表达。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1~2012年灞河流域年均基流指数(BFI)为0.43,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年降水量与年径流、年基流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年基流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② 基流年内变化较为稳定,在时间上存在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汛期>非汛期的关系。枯水期的基流指数高达0.78,表明基流是枯水期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③ 灞河流域基流在空间上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自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加的趋势,这种空间分异规律是由流域的地势和河流流向决定的。  相似文献   
72.
水库淤积形态是影响库容分布、水库排沙的一项重要因素。小浪底水库近坝段淤积泥沙粒径极细,具有流动性,针对其细颗粒泥沙淤积特点,揭示了水库细颗粒淤积物的流变特性与流型特征;通过引入水、淤积物、床面之间的界面受力分析,构建了细颗粒淤积物失稳流动描述模式,并与水沙输移模型相耦合,建立了考虑细颗粒淤积物流动特性的水库淤积形态模拟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小浪底水库淤积形态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密度细颗粒淤积物为宾汉型流体,淤积平衡坡降较小,当其密度大于1.25 g/cm3后,流动性快速减弱;考虑细颗粒淤积物流动特征的水库淤积形态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研究成果可为水库淤积形态形成机理及其对水沙调控的响应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3.
入境旅游市场的整体格局与特征是制定入境旅游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2-模网络分析建立了中国省际入境旅游客源国市场隶属网络,采用中心度和奇异值分解法进行分析,从O-D互动视角审视各省(市、区)在全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整体结构中的功能和作用,分析省份—客源国、省(市、区)之间的互动格局。结果表明:①从各省(市、区)来看,入境游客规模优势并未带来相应的客源市场互动结构优势,通过与核心客源市场建立普遍的市场联系,使各省(市、区)的中心度得分较为一致;另一方面,韩、日、美等客源大国则成为隶属网络中的结构核心,成为连接不同省(市、区)的关键角色。②入境旅游客源国市场互动结构中存在3个特定的市场组团,即亚欧+多区域均衡组团、俄罗斯+南北联动组团、欧美+口岸—内地中转组团,这成为遴选市场开拓对象和合作省份的重要依据。本文相关结论可为各省(市、区)优化入境旅游客源国市场营销组合、组织旅游产品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4.
利用2010年12月在湖北宣恩观测山地雾获得的边界层廓线、雾滴谱、能见度资料,分析了该地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及其生消过程。结果表明:1)宣恩山地雾主要由夜间辐射冷却引起,且能见度多在200 m以上;垂直发展深厚,成熟时厚度达到400~600 m。2)夜间风场主要由山风环流控制,风向多为东南风;入夜及雾生前期,地面风速不超过0.5 m/s,雾消前增大至2.0 m/s左右。3)雾生前观测到"C"字型温度层结,中下层气温降温率在0.3~1.0℃/(100 m)之间;结合该时段近地层露点温度逆温,离地200 m左右率先饱和成云;雾消时低空相对湿度依然保持较大值,重新变为空中雾层。4)雾前1~2 h地面及植被表明温度显著上升,个别升温率达1℃/h,对应时段地面相对湿度达到饱和,与其他地区有明显区别,对预报宣恩山地雾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5.
近十几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伊盟隆起东胜及其以西杭锦旗一带,相继发现了东胜等系列大型-特大型砂岩铀矿,目前已成为中国砂岩铀矿发现潜力最大的地区。矿床的主要特征是矿体受直罗组砂岩绿色蚀变带控制;同时,在容矿层及其附近伴生有砂岩白色化、后生碳酸盐化及方解石脉、黄铁矿化等蚀变现象。通过后生蚀变的C、H、O、S等稳定同位素方面研究、示踪和探讨了蚀变的形成过程和成因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镜下特征显示,铀矿石中存在的大颗粒结核状黄铁矿与铀矿物共生,两者为同时期的产物;该类样品S同位素表现为较大的负值,表明硫质来源的微生物作用特征明显;与盆地内可能提供硫源的直罗组煤屑、延安组煤层、延长组和延安组原油、上古生界煤系地层等有机S同位素对比,发现铀矿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有机硫源关系密切。延安组顶部大规模白色化砂岩的高岭石H、O同位素表明,其成因与低温热液作用有关;容矿层后生方解石C、O同位素表明,其形成主要是有机质作用提供了碳源,且其碳质来源主要为上古生界气源岩,而与奥陶系及延长组油气的碳源无关。后生作用流体包裹体的测温及其H、O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以低温的大气降水为主,且与上古生界天然气一起形成低温热液的气-水混合流体;正是这一特点的流体作用形成了本区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的上述各类后生蚀变现象。各类后生蚀变的稳定同位素特征表明,东胜铀矿床形成过程中存在后生低温热液和油气还原改造作用两大特点。本次研究结果为东胜铀矿区的成因认识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76.
温度对小黄鱼体内抗氧化酶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温度条件下小黄鱼的应激反应,为小黄鱼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本次研究以人工繁殖的4.5月龄小黄鱼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水温(27℃、29℃、31℃、32℃、33℃)进行养殖,以此确定小黄鱼的高温致死温度,并检测不同养殖水温条件下小黄鱼肝脏和肠道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消化酶(脂肪酶LPS、淀粉酶AMS)的活性,比较小黄鱼不同组织中4种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32℃的养殖水温为小黄鱼的初始致死温度;养殖温度对小黄鱼肝脏和肠道中几种酶的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均随着养殖水温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除了肠道中的CAT)。另外,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强于消化酶,而肠道中则相反,表明肝脏侧重于机体免疫反应,而肠道更侧重于食物消化。通过二次项回归方程拟合了温度与酶活性的回归方程,只有肝脏和肠道中的LPS活性与温度的回归方程有意义,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9和0.93(在0.85以上)。此外,肝脏中LPS活性与实验鱼体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结果为小黄鱼专用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研究还得出,养殖水温29℃和31℃时,进行小黄鱼养殖可取得较好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小黄鱼快速养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7.
为探讨鄱阳湖流域洪水过程的变化特征和规律,系统分析流域洪水量级、频率、发生时间的变化特征,利用核密度估计分析洪水发生率的非平稳性,运用月频率法评价洪水集聚性特征,并探讨低频气候因子对洪水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各水文站点年、秋季和冬季最大洪水及POT超阈值洪水以增加趋势为主。洪水发生率年内集聚性显著,主要集中在4~7月;年际洪水发生次数呈现非平稳泊松分布,洪水发生率出现明显的年际集聚性特征。 ENSO、IOD对下年洪水量级及洪水发生次数有明显影响,洪水发生次数与年最大洪水量级异常现象通常是ENSO和IOD协同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78.
旅游资源专题语义符号自动匹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爽  梁栋栋  吴旭 《测绘科学》2016,41(5):143-146,162
针对传统符号自动匹配过程中匹配对象单一且符号复用率较低的问题,该文面向旅游专题符号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的符号匹配方法,利用语义分析与语义推理,解决制图所需符号的语义信息归类问题;用所属类符号进行符号匹配,较好地实现了一种符号的多种应用场景。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对提高符号的复用率及使用的规范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9.
通过训练样本采样处理改善小宗作物遥感识别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训练样本质量是决定农作物遥感识别精度的关键因素,虽然高空间分辨率卫星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农作物遥感识别过程中的混合像元问题,但是当区域内不同作物种植面积差异较大时,训练集中不同类别样本数量往往相差较大,这样的不均衡数据集影响分类器的训练,导致少数类别的识别精度不理想。为研究作物遥感识别过程中的不均衡样本问题,本文基于GF-2号卫星数据,首先挖掘了地物的光谱信息、纹理信息,用特征递归消除RFE (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方法进行特征优选,然后从数据处理的角度采用了5种采样算法对不均衡训练集进行处理,最后使用采样后的均衡数据集训练分类器,对比数据采样前后决策树与Adaboost(Adaptive Boosting)两种分类器的识别结果,发现:(1)经过采样处理后两种分类算法明显提升了小宗作物的分类精度;(2)经过ADASYS (Adaptive synthetic sampling)采样处理后,分类器性能提升最多,决策树的Kappa系数提高了14.32%,Adaboost的Kappa系数提高了10.23%,达到最高值0.9336;(3)过采样的处理效果优于欠采样,过采样对分类器的性能提升更多。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分类方法是提高不均衡数据集遥感分类精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0.
文章通过对1971—2011年期间发生在我国沿海海域内溢油量在50t以上的海洋溢油事故数据的收集调查,分析了海洋溢油事故的年际变化、事故原因、油品种类、事故发生地区、事故等级等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1年我国50t以上海洋溢油事故共发生81起,溢油总量为49 667t;碰撞是造成海洋溢油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占总溢油次数的48.2%;污染物类型主要为燃油、原油和柴油;广东省和山东省是发生溢油事故的大省;特别重大溢油事故发生频率为0.32次/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