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2篇
  免费   834篇
  国内免费   1268篇
测绘学   408篇
大气科学   1208篇
地球物理   910篇
地质学   1929篇
海洋学   556篇
天文学   153篇
综合类   387篇
自然地理   46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13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莱州湾温带风暴潮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依据莱州湾羊角沟、夏营两站建国以来的风暴增水资料,对莱州湾建国后发生的风暴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探讨了温带风暴潮产生的物理机制,此外还对莱州湾温带风暴增水以及诱发增水的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分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莱州湾温带风暴潮统计预报方法,并在作业预报中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2.
选用海面至20℃等温线所处深度水层的平均温度来表征研究海域海洋上层热含量。利用这一特征值,分析1986—1990年期间热带西太平洋边缘海域海洋上层热含量在秋季的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1)热含量呈南高北低分布,在7.5-22.1°N范围内。以130°E断面为代表,热含量的平均递减率为0.179(℃/纬度);(2)热含量的分布主要取决于环流系统,其等值线因受黑潮和棉兰老海流的影响而由纬向分布转向经向分布。某些区域因受暖涡及冷涡的影响而呈封闭状分布;(3)热含量的年际变化与E1Nino事件存在着很好的相关性,在E1Nino事件发生期间,热含量变得很低,高热含量(大于26.5℃)海区的分布范围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33.
The large cylinder is a new-type structure that has been applied to harbor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 An analytic method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ads and the structure displacement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failure mode of deep embedded large cylinder structures. It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directly the soil resistance and the ultirnat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structure under usage. A new criterion of the large cylinder structure, which discriminates the deep embedded cylinder from the shallow embedded cylinder, is defined. Model tests prov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feasible for the analysis of deep embedded large cylinder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34.
左涛  王荣  高尚武  王克 《海洋与湖沼》2006,37(4):330-336
2000—2002年6月在黄海西南侧、山东半岛南部鳀鱼产卵场专项调查中,由底至表垂直拖网获得浮游生物中网(网孔径160μm)浮游动物样品,作者就该产卵场内四种主要小型桡足类(体长<1mm)双刺纺锤水蚤、小拟哲水蚤、拟长腹剑水蚤和近缘大眼剑水蚤的数量分布进行分析。在连续三年的6月,测区内均以小拟哲水蚤和拟长腹剑水蚤数量最多。四种小型桡足类的数量空间分布虽有一定的种间、年间差异,但总体上来说,四种小型桡足类的密集中心大多分布于山东半岛沿岸或近苏北浅滩沿岸水域。相关性分析表明,双刺纺锤水蚤和近缘大眼剑水蚤与底层水温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拟长腹剑水蚤与底层水温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小拟哲水蚤与温度的相关性较大。双刺纺锤水蚤和小拟哲水蚤与鳀鱼仔、稚鱼的数量分布有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5.
本文根据历史资料和1993年资源动态监资料,阐明了浙江渔场及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的变化状况,重点叙述了鲐、Chan鱼、虾类、头足类的资源开发利用动态,讨论了渔业资源动态监测工作,提出今后搞好资源监测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6.
从数据管理及后期应用的角度提出了数据平台的要领,讨论了该数据平台的物理结构、逻辑结构,在分类与组织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数据字典。同时,还基于该平台探讨了测井曲线库及图形库的建设方法,并实现了具体功能。  相似文献   
37.
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Basilewsky)幼苗鳞被最早出现的部位是在躯干部胸鳍基后至肛门直上方的侧线处。黑鲷只具一个鳞被起始中心。最早出现鳞片的个体为体长9.5—14.1mm,平均11.51±0.85mm,全长11.2—16.5mm,平均13.65±1.01mm,孵后日龄23—35d。鳞被发育完全时的最小个体为体长12.1—18.5mm,平均14.57±1.55mm,全长14.8—23.5mm,平均17.99±2.17mm,孵后日龄27—42d。  相似文献   
38.
在我国,关于黄海、东海温、盐度逆转结构的分析研究,主要是在80年代以后开始的。翁学传等(1984)、曹欣中等(1982)和丁宗信(1983)对东海某一特定海域的温、盐度逆转结构进行过分析,但是对整个黄海、东海海区来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文根据1983-1986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黄海、东海每年夏季调查的CTD观测资料,同时参考1963年以来国家海洋局调查的标准断面资料,对黄海、东海夏季(6-8月)温、盐度逆转結构的分布及其成因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 根据资料和兰淑芳等(1985)的分析,北黄海很少出现温、盐度逆转结构的类型,虽偶有出现,但分布也不规律,因此本文把研究海区重点放在南黄海和东海(图1)。  相似文献   
39.
副渔获物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及其减少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渔具不同的选择性和多鱼种鱼类共栖 ,人们在对目标种类进行捕捞时 ,不可避免地产生副渔获物及其抛弃。由于渔业资源的下降和人们对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 ,副渔获物及其抛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对世界范围内的渔业活动所产生的副渔获物进行分析 ,根据副渔获物的种类、被抛弃情况和原因以及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提出了减少副渔获物和抛弃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南极磷虾年龄组成的体长频数分布混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依据1989/1990和1990/1991两个南极夏季在普里兹湾以北海域所获的拖网样品,应用分布混合分析方法,研究大磷虾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表明,种群内最多可能包括6个年龄:发年幼体,1^+,2^+,3^+,4^+和^5+龄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