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194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261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党亚民  杨强  梁诗明  王伟 《测绘学报》2018,47(5):559-566
本文利用川滇1999—2007、2009—2015年GNSS实测速度场,通过引入平移-旋转-应变模型,构建该区域地震前后的活动块体运动和应变模型,有效对块体运动和块体的应变特征进行了分离,并据此分析了该区域地震前后块体运动和应变特征。结果表明,巴颜喀拉和羌塘块体东向运动有明显增大趋势;汶川地震后川滇块体与羌塘块体边界带相对挤压运动明显增大,巴颜喀拉-华南块体边界带南段形成了较大的挤压应变,川滇块体与华南块体相对运动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2.
地震造成斜坡失稳是其引起的最为显著的次生灾害,在小震频发,大震多发的现实背景下,开展不同等级地震作用条件下斜坡危险性评价对区域防灾减灾、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及国土空间规划的现实意义日渐凸显。基于拟静力法,根据斜坡所处场地类别和不同超越概率水平地震作用,对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进行调整,确定斜坡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的综合水平地震系数,计算不同等级地震作用引起的作用于斜坡重心处的水平和竖向惯性力,以极限平衡法为理论基础,计算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斜坡稳定性系数,结合危险性指数法,计算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斜坡失稳概率和危险性指数,据此对斜坡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的危险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斜坡稳定性系数随地震作用的增强逐渐减小,斜坡失稳概率随地震作用的增强逐渐增大,斜坡危险性指数随地震作用的增强逐渐增大,斜坡危险性亦随地震作用的增强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3.
陈文静  蔡奎  栾文楼  闫家栋  薛东青  田浩飞  邹承杰  赵亮  郭涵  宋炜  董鑫 《地质论评》2022,68(5):2022092002-2022092002
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笔者等基于任丘市1∶5万比例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研究区土壤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重金属环境质量和土壤健康质量的元素进行了评价,为研究区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规划、特色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提供了科学依据。评价结果表明:① 土壤养分元素磷、钾、三氧化二铁处于丰富或中等状态,有机质、氮、铜、钼等元素处于较缺乏状态,有效态中有效锰、有效铁较缺乏;土壤总体处于碱性,偏碱性,元素有效态含量与其全量做相关分析得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pH从碱性到强碱性,Cu、Mn、Zn、K元素有效态与其全量的相关性减弱,B、P元素有效态与全量的相关性增强;②重金属元素单因子指数法评价,除一个样品Ni元素和两个样品Zn元素超过农用地土壤筛选值外,Cu、Pb、As、Cd、Cr、Hg元素均符合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研究区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全部小于0. 7,说明全部达到了一级水平;研究区8种重金属元素全部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的环境质量标准;除个别Cd元素和Pb元素样品不达标外,其他元素水平全部符合土壤《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③反映土壤健康质量的元素F和Se元素整体处于缺乏—较缺乏状态,I元素整体处于适中状态。  相似文献   
44.
流动沙丘水分深层入渗量与降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流动沙丘水分深层入渗与降雨的关系,采用YWB-01型水分深层渗漏记录仪,运用土壤水动力学原理,研究了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降雨入渗水分传递过程及地表以下150 cm深度入渗补给特征.结果表明:流动沙丘深层土壤水分来源主要为降雨入渗,2010年入渗补给量为141.4 mm,2011年为355.8 mm,分别占同期降雨量的55.1%和68.2%.深层入渗主要补给期为5—11月,期间补给量占全年总量的95%.当土壤水分条件保持在田间持水量范围之内时,降雨过程对土壤150 cm深度的补给作用主要受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影响,入渗量与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降雨通常在30~48 h后渗透补给到150 cm深层土壤,入渗补给速率在前3~5 h呈快速上升趋势,3~8 h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缓慢下降,整个入渗补给过程可以持续96 h以上.  相似文献   
45.
准噶尔盆地白垩系含油气系统理论上具备一定的勘探能力,但研究程度较低。为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分析了白垩系的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并进一步结合地质背景,探讨了勘探潜力。结果发现,白垩系发育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泥质烃源岩,存在有机碳TOC含量大于1.0%的样品,类型以Ⅱ型为主,目前主体处于低成熟—成熟演化阶段,因此可望具有一定的生烃,特别是生油潜力。油源对比发现白垩系的确有过原油生成,典型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轻碳同位素(-29.6‰~-27.9‰)、低Pr/Ph值(0.54~1.01)、高伽马蜡烷丰度(伽马蜡烷/C30藿烷=0.29~0.53),反映属于一类还原和盐度环境中有机质所生原油。这类原油主要分布在盆地南缘白垩系烃源岩的沉积中心区,表现出源控特征。这些认识可供国内外其他白垩系油气地质研究时类比考察。  相似文献   
46.
北京土地利用混合度对居民职住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深刻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尽管国内外学者关注土地利用方式对居民通勤行为的影响,然而其研究方法均采用简单的单层模型,未能将数据的多层嵌套关系纳入模型中。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采用多层线性模型(Multilevel Models),以北京为例,同时分析了在居住地和工作地层级上的街道土地利用混合度对居民职住分离的影响,以及居民住房情况和社会经济属性对其职住分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观层面的土地利用混合度的提升的确有利于减轻个体的职住分离;个体所在的工作地土地利用方式也对其职住分离产生影响,而且工作地对个体的影响要比居住地的影响更大;居民的社会经济属性、住房情况等对其职住分离程度存在显著的影响;交叉分类多层线性模型适用于解决存在复杂嵌套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47.
利用2014—2018年4—6月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实测降水量和ECMWF模式降水量预报产品资料,采用目标识别方法,设定降水量阈值α,选取合适的特征尺度D0和邻近度阈值β,分别识别实况降水场的主雨带和预报降水场的所有雨带,并选取匹配度阈值进行目标配对,确定与实况降水场主雨带最匹配的预报降水场主雨带。改进SAL空间检验方法,将模式主雨带预报误差用主雨带的强度(指降水极值和降水量阈值)、位置(指重心点位置)、形态(指主轴、次轴特征长度和轴向角度)属性的预报误差来表示。结果表明:预报主雨带的降水极值比实况小,但降水量阈值比实况大;预报主雨带的重心点位置与实况相比,4月偏西、偏南,5月、6月偏西、偏北,预报主雨带的重心位置多是滞后于实况,位于实况主雨带的上游;主雨带大都呈窄长带状分布,预报主雨带比实况更窄长,且预报时效越长越窄长。预报主雨带轴向角度比实况略小,总体均呈东偏北走向。以上分析结果可为模式主雨带预报误差的订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8.
在土壤水分蒸散量测量仪器研制中,首次在蒸渗计的原状土柱与反滤层接触部分安装了自动补(抽)水设备,使土桶内原状土柱与大田内的土壤水分保持一致。提出了传感器的参数选用原则和蒸渗计标定方法。经过安装和标定使用,GQZ—Z1蒸渗计的精度达到设计和观测0.1mm的要求,能够有效提高农田蒸散量的观测精度,其测定值能很好地反映植物在短时段内的蒸散变化。  相似文献   
49.
Distribution, variation and impact factors of biomass of bacterioplankton from April to May 1999 in Bohai Sea were studied in DAPI method with 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 The biomass in surface waters showed a small day-night variation, varying from 0.13 to 2.51μg/dm^3 with an average of 0.84μg/dm^3. The biomass in bottom waters showed, however, a large variation, changing from 0.15 to 4.18μg/dm^3 with an average of 1.36μg/dm^3. The peak values occurred at 5 and 11 a.m. The bottom water biomass show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r=0.639, P〈0.05). Heterotrophic bacterioplankton biomass was high in nearshore waters and low in offshore areas with a high biomass zone around Huanghe (Yellow) River mouth, showing the same distribution of nutrients. In vertical distribution, heterotrophic bacteria biomass in bottom water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urface water.  相似文献   
50.
似大地水准面的误差分析与抑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地水准面误差分析与精度评定是局部重力场逼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地水准面精化工程外业方案优化、算法设计和工程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本文分别从地面重力数据误差和局部重力场算法两个方面,分析cm级大地水准面误差的影响特性,提出重力数据误差与大地水准面精度之间普遍适用的规律,推荐一种GPS水准和地面重力数据联合平差的精度评定方法,结合实例和模拟计算分析,介绍大地水准面误差分析与误差抑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