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0篇
  免费   1328篇
  国内免费   1741篇
测绘学   976篇
大气科学   622篇
地球物理   1032篇
地质学   3461篇
海洋学   955篇
天文学   117篇
综合类   529篇
自然地理   827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519篇
  2020年   378篇
  2019年   472篇
  2018年   380篇
  2017年   380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420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438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423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0年   2篇
  1968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91.
Sediment distribution is investigated applying grain size analysis to 279 surface samples from the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high mountains (Qilian Shan) and their arid forelands (Hexi Corridor) in north‐western China. Six main sediment types were classified. Medium scale (103 m) geomorphological setting is carefully considered as it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concerning sediment supply and availability. A tripartite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ological landscape units along the mountain to foreland transition is evident. Aeolian sediments (e.g. loess and dune sands) are widespread. They are used to identify aeolian transport pathways. The mU/fS‐ratio (5–11 µm/48–70 µm) among primary loess opposes the two grain size fractions being most sensitive to varying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The first fraction is attributed to long‐distance transport in high suspension clouds whereas the latter represents local transport in saltation mode. The ratio shows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elevation (R2 = 0.77). Thus, it indicates a relatively higher far‐traveled dust supply in mountainous areas (>3000 m above sea level [a.s.l.]) compared to the foreland. The contribution of westerlies to high mountain loess deposits is considered likely. Hereby, the influence of the geomorphological setting on grain size composition of aeolian sediments becomes apparent: the contribution from distant dust sources is ubiquitous in the study area. However, the far‐distance contribution may be reduc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fine sand provided in low topography settings. Plain foreland areas support fine sand deflation from supplying river beds, allowing the formation of sandy loess in foreland areas and intramontane basins. In contrast, high mountain topography inhibits strong sand deflation into loess deposits. Eastern parts of the Hexi Corridor show higher aeolian sand occurrence. In contrast, the western parts are dominated by gravel gobi surfaces. This is attributed to higher sand supply in eastern parts provided by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and fluvial storages as sand source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2.
浅层人工地震勘探是城市活断层探测工程中的重要部分。浅层地震勘探数据库记录测点位置、测线分布图、断点位置等详细信息。本文以宁夏石嘴山市活动断层探测为例,重点介绍了针对石嘴山市内四条隐伏断裂所布设的33条浅层地震勘探测线数据库建设的数据库模型、技术方法、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为城市活断层探测中基于 ArcGIS等平台系统建立浅层地震勘探数据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反应位移法进行地下结构抗震计算时,关键是确定土体的弹簧系数,弹簧系数的取值直接影响计算结果。在现有的静力有限元求解弹簧系数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施力方式共设计了6种静力有限元求解弹簧弹簧系数的方法,并对这6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整体和整体同时求解径向和切向弹簧系数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偏于危险;单独和单独同时求解水平和垂直向弹簧系数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精度最好;整体和整体同时求解水平和垂直向弹簧系数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994.
石嘴山市活断层数据库是石嘴山市活断层一期探测与断层活动性初步鉴定项目中形成的重要成果之一,该数据库按照活动构造数据库模版建成。数据库包含6个专题数据库和一个专业数据库,记录了活断层探测与活动性鉴定过程中所获得的全部资料和成果,包括活断层地球物理勘探、地层样品年龄测试、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槽探、断层活动性鉴定、地震地质调查以及地质填图等方面的内容;对石嘴山市活断层数据库建库规范、数据库内容及数据库的建库技术路线、数据符号化制图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可供城市活断层数据库建设和管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95.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计算二维复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时,如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分析模型会带来较大的误差,而直接采用二维的非线性模型在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合理性。目前工程中多采用对一维分析结果进行二维修正的思想给出设计地震动及反应谱。然而在建立二维分析模型时,由于勘测条件的限制使模型建立出现很多不确定性。基于以往提出的二维复杂工程场址设计地震动的修正分析思想,建立了几种可能且工程认可的二维复杂场地模型,主要研究不同分层特征模型及土层剪切波速这一物理参数不确定时对设计地震动的影响,进一步考虑不同场地类别下,不同二维分层模型及土体物理参数对地震动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不同类别场地下,方便且合理建立二维复杂场地地震动分析模型的方法,为实际工程中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选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新疆呼图壁新21泉近23年的观测资料系统梳理分析认为,该泉动水位对其300 km范围内的中强地震有较好的短临异常显示,异常特征为"阶跃"型和"脉冲"型,同时当该泉对其100 km范围内4级地震有较强的同震响应时,可能对后续中强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前兆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利用河南省区域地震台网的近震波形资料,采用近震时间域方法,反演2010年10月24日16点58分太康 MS 4.6地震的地震矩张量,结果显示,该地震为走滑型地震。结合震后灾害考察,认为太康地震发生在周口-太康断裂上。  相似文献   
998.
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气象局2008年调查数据,运用二分Logistic回归、最优尺度回归和判定树CRT模型分析了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个体因素中年龄与文化程度对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意愿(包括是否支付与支付多少)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因素只对支付多少有显著影响,对是否支付没有显著影响;收入因素对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关注程度、天气预报准确性、天气预报及时性、气象服务总体满意度对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数额多少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很小;个体因素与收入因素对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意愿影响程度较高,而心理因素影响程度很小。  相似文献   
999.
利用1972-2011年阳泉市3个国家级气象站资料、2011年36个乡镇区域自动站气温资料,分析了阳泉市城市热岛效应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阳泉市存在弱的城市热岛效应,1972-2011年平均热岛强度0.554 ℃。阳泉市城市热岛强度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热岛强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夏季热岛强度的增强;热岛强度冬、秋季强,春、夏季弱;12月最强,5月最弱;热岛强度日变化表现为12时最小,从傍晚开始随降温逐渐增大,到早晨气温降到最低时最大,日出之后迅速减小;2008-2011年最强热岛强度出现在2010年1月14日08时,达7.9 ℃。阳泉在升温天气热岛强度变幅增大,易在早晨形成较强城市热岛,下午形成城市冷岛;降温天气热岛强度变幅减小;温度变化较小时则易维持弱的城市热岛。阳泉市主要城市发展因子与霾日数、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在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阳泉市城市化发展可能使城市温度增高,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可能对热岛效应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1971-2011年辽宁省58个常规观测站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辽宁寒潮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1年辽宁寒潮年平均频次空间分布存在两个大值中心,一个位于辽宁东北部地区,另一个位于辽西建平地区;11月大范围强寒潮出现最多。近41 a辽宁区域性寒潮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最多,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寒潮在10月中旬至翌年5月上旬均可出现,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下旬是寒潮集中出现时段,出现最多的是1月;区域性寒潮出现次数存在20、13、8a和4a的变化周期。影响辽宁区域性寒潮的主要天气形势有小槽发展型、横槽型和低槽东移型。寒潮物理量预报指标主要有:寒潮前至少有一日升温过程;500 hPa冷中心温度≤-40 ℃;地面冷高压主体中心气压为1050 hPa以上,分裂小高压中心气压为1030 hPa以上;500 hPa和850 hPa急流普遍为24 m.s-1和12 m.s-1以上;850 hPa辽宁附近等温线密集程度≥5条/10纬度;风向与等温线夹角基本大于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