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8篇
  免费   1448篇
  国内免费   1951篇
测绘学   944篇
大气科学   766篇
地球物理   1178篇
地质学   3827篇
海洋学   995篇
天文学   79篇
综合类   482篇
自然地理   86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341篇
  2021年   456篇
  2020年   338篇
  2019年   369篇
  2018年   393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510篇
  2012年   506篇
  2011年   535篇
  2010年   516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侏罗系(中下侏罗统)的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湖相与三角洲相环境。研究了不同时代、不同沉积环境中烃源岩的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结果发现,有3类化合物的分布与组成差异显著,包括三环萜烷(C19、C20、C21)的分布型式、重排藿烷的丰度以及规则甾烷的相对组成。其中,不同时代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规则甾烷组成上;而不同沉积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为三环萜烷(C19、C20、C21)的分布型式及重排藿烷的丰度。分析认为,这些差异与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及其生源组成有密切关系。据此,初步将这些参数应用于两方面研究,一是为划分地层沉积环境提供“生物标志物相标志”,二是研究油源对比,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本文研究结果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Controlling of landsides safely and economically is a great challenge to mine operators because landslides are major geological problems especially in open-pit mines. In this paper, a case history at Panluo open-pit mine is presented in detail to share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with mine operators. Panluo open-pit mine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Fujian province of China. It is the largest open-pit iron mine in the Fujian province and was planned in 1965 and is in full operation from 1978. In July 1990, an earthquake of magnitude 5.3 in Taiwan Strait and big rainstorms impacted the mine slope, causing tension cracks and rather large-scale failures, and forming a U-shaped landslide. Total potential volume was estimated to be up to 1.0 × 106 m3. This directly threatened the mine production.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mine production and the dwellers’ safety around, a dynamic comprehensive method was implemented including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 in-situ testing and monitoring, stability analysis, and many mitigatio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These measures slowed down the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occurrence of the landsli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ndslides were still active, it was slowed with the control measures and moved rapidly with rainfall and mining down. However, no catastrophic accidents occurred and the pit mining was continued till it was closed at the elevation of 887 m in 2000. As a successful case of landslide control at an open-pit mine for 10 years, this paper reports the controlling measures in details. These experiences of landslide control may be beneficial to other similar mines for landslide control.  相似文献   
13.
New chron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isotopic data are reported for Triassic (219–236 Ma) adakite-magnesian andesite-Nb-enriched basaltic rock associations from the Tuotuohe area, central Qiangtang terrane. The adakites and magnesian andesite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Sr/Y (25–45), La/Yb (14–42) and Na2O/K2O (12–49) ratios, high Al2O3 (15.34–18.28 wt%) and moderate to high Sr concentrations (220–498 ppm) and εND (t) (+0.86 to +1.21) values. Low enrichments of Th, Rb relative to Nb, and subequal normalized Nb and La contents, and enrichments of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combine to distinguish a group of Nb-enriched basaltic rocks (NEBs). They have positive εND (t) (+2.57 to +5.16) values.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 La and Nb and an absence of negative Nb anomalies on mantle normalized plots indicate the NEBs are products of a mantle source metasomatized by a slab melt rather than by hydrous fluids. A continuous compositional variation between adakites and magnesian andesites confirms slab melt interaction with mantle peridotite. The spatial association of the NEBs with adakites and magnesian andesites define an “adakitic metasomatic volcanic series” recognized in many demonstrably subduction-related environments (e.g., Mindanao arc, Philippines; Kamchatka arc, Russia; and southern Baja California arc, Mexico). The age of the Touhuohe suite,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riassic NEB to the north indicates that volcanism derived from subduction-modified mantle was abundant prior to 220 Ma in the central Qiangtang terrane.  相似文献   
14.
邹城市唐村—西龙河水源地岩溶水资源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丁涛 《地质论评》2008,54(2):278-288
邹城市唐村—西龙河水源地位于郭里集单斜东缘。该单斜区已建有多个水源地,目前处于一种供稍大于求的弱平衡状态,正确评价唐村—西龙河新建水源地开采量十分重要。在深入分析研究区及周边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分别按照平水年和枯水年设置开采方案,采用Visual MODFLOW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软件,对唐村—西龙河水源地岩溶水资源进行了精细的数值模拟,经模型识别和检验之后,对水源地岩溶地下水可开采量作出了评价,通过分析比较,选定了方案三。在水位约束评价时,考虑了实际存在的“井损”问题,因而,评价结果更趋于客观、实际。模拟结果可以作为水源地岩溶地下水可开采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被断裂破坏的盖层封闭能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断层对盖层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减小了盖层的连续封盖面积,二是减小了盖层的厚度。盖层被断层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断层的断距、倾角和盖层厚度。通过对影响因素研究,提出了盖层有效断接厚度的新概念和计算方法。根据我国部分与断层有关的大-中型气田气柱高度资料,发现了有效断接厚度与所能封闭的最大气柱高度的对数线性关系,并由此提出了评价被断层破坏的盖层封闭能力的新方法。通过对库车坳陷库姆格列木群膏泥岩盖层的应用研究,所得结论与勘探实践完全吻合,证明所提出的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分别选取有机碳含量很低和较高的侏罗系泥岩样品,对比分析了它们在生物标志物组成上的差异。结果发现,高有机质丰度泥岩的生标组成与我国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有机质的特征差异不大,相比而言,低有机质丰度泥岩的正烷烃以前主峰为特征,Pr/Ph比值在1.0左右,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丰度较高,并在部分样品中检出了25 降藿烷系列。结合泥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认为这些差异可能反映了泥岩沉积环境和生烃母质的不同:高有机质丰度泥岩的有机显微组分以相对弱还原条件下的形态有机质为主,包括藻类体、孢子体和角质体等,而低有机质丰度泥岩的有机显微组分以相对强还原条件下的矿物沥青基质为主,其母质可能来源于低等显微菌藻类。进一步通过对比不同有机质丰度泥岩,以及区内原油生标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研究区的油源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LA-ICP MS方法,对零星分布于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南段肥东-巢湖地区的一些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西徐村北岩体、尖山岩体、西花村岩体、永丰岩体和锦张村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26.9 ±1.0Ma、114.8±1.3Ma、108.1 ±1.6Ma、103.0 ±0.9Ma和120.3 ±0.7Ma,这些花岗岩体均形成于早白垩世,但侵位时间有一定差异.与郯庐断裂带西侧的鲁西、徐淮、蚌埠地区同时代克拉通内部侵入岩相比,断裂带内岩浆活动持续的时间更长(~27Ma).这一结果不但指示郯庐断裂带上的岩浆活动是不均一的,各地岩浆在活动的强烈程度和时间特征上均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显示了断裂带内比克拉通内部岩浆活动结束时间较晚,暗示其下岩石圈可能有更为强烈的减薄程度和更长的减薄历史.  相似文献   
18.
运用现代构造解析理论和方法,对新疆可可托海—四川简阳人工地震测深剖面与天然地震面波层析成像进行构造解析基础上,综合地质学、深源岩石包体构造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以及其他地球物理学标志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显示,高速块体或幔块构造的几何结构型式是控制该区岩石圈构造格局和岩石圈表层构造变形基本条件之一。本文建立起该地学断面地壳及岩石圈与软流圈速度结构模型和物质组成结构模型,划分出岩石圈3种几何结构模式:克拉通陆根状结构、造山带楔状结构和高原陆根状结构,以及岩石圈二类构造演化类型:克拉通型岩石圈和增厚型岩石圈。在系统论述断面地壳及岩石圈结构构造类型特征基础上,探讨了该断面软流圈结构特征,岩石圈与软流圈相互作用及其地幔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河北白洋淀和北京密云水库的野生鲤鱼耳石和水体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白洋淀鱼耳石中诸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密云水库的鱼耳石,反映了白洋淀各水体较密云水库水体的环境复杂,污染程度高。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鱼耳石中大致存在两类生物地球化学习性不同的元素,水体中第一类元素的变化不会引起耳石中相应元素的响应,如Au、K和Na;第二类元素的变化会引起耳石中相应元素的强烈响应,如As、Ba、Co、Cr、Fe、Sr和Zn。诸微量元素在耳石中富集的强弱顺序为,Zn>Sr>Se>Fe>As>Ba>K>Co>Au>Na>Cr。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白洋淀和密云水库的鱼耳石和水体中对应微量元素平均含量的自然对数值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贵州梅树村期多金属矿沉积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早寒世武梅树村期黑色岩系黑色岩系中的Mo、Ni、V等多金属矿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密切,形成不同的多金属组合,可分为粘土岩型钼钒矿和黄铁矿型镍钼矿和粘土岩型钒矿三种组合,分布于不同的沉积相区,可能为深源物质封闭海域沉积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