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44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273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吉南古元古代集安群泥质变质岩P—T—t轨迹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南古元古代分布区大地构造划分为辽吉裂谷系和浑江裂陷槽,集安群是辽吉裂谷系早期产物。泥质变质岩呈北东向分布于裂谷带内,经历了形成期后的中高级变质作用。本文在岩石建造、地质构造等研究基础上,通过变质作用研究,利用变质石榴石环带分析方法,建立了集安泥质变质岩P-T-t轨迹。该轨迹表明集安群形成以来经历了两次拉张变质作用。在变质作用动态过程中,泥质原岩发生变质变形,P-T-t轨迹反映了该区古元古代地质演  相似文献   
32.
More than 140 middle-small sized deposits or minerals are present in the Weishan-Yongpi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a typical Lanping strike-slip and pull-apart basin. It has plenty of mineral resources derived from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n and Asian plates. The ore-forming fluid system in the Weishan-Yongpi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ubsystems, namely, the Zijinshan subsystem and Gonglang arc subsystem. The ore-forming fluids of Cu, Co deposits in the Gonglang arc fluid subsystem have δD values between −83.8‰ and −69‰, δ18O values between 4.17‰ and 10.45‰, and δ13C values between −13.6‰ and 3.7‰, suggesting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of Cu, Co deposits were derived mainly from magmatic water and partly from formation water. The ore-forming fluids of Au, Pb, Zn, Fe deposits in the Zijinshan subsystem have δD values between −117.4‰ and −76‰, δ18O values between 5.32‰ and 9.56‰, and Δ13C values between −10.07‰ and −1.5‰. The ore-forming fluids of Sb deposits have δD values between −95‰ and −78‰, δ18O values between 4.5‰ and 32.3‰, and Δ13C values between −26.4‰ and −1.9‰. Hence, the ore-forming fluids of the Zijinshan subsystem must have been derived mainly from formation water and partly from magmatic water. Affected by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n and Asian plates, ore-forming fluids in Weishan-Yongping basin migrated considerably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 At first, the Gonglang arc subsystem with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salinity was form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e-forming fluids, the Zijinshan subsystem with lower temperature and lower salinity was subsequently formed. Translated from Mineral Deposits, 2006, 25(1): 60–70 [译自: 矿床地质]  相似文献   
33.
堆载地基与邻近桩基的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分析堆载条件下邻近桩基与土体的相互作用时,提出了改进弹性地基梁模型,采和最小势能原理推导了改进弹性地基梁的有限杆系法平衡方程,并编制了相应的分析程序EFBMPP,对影响桩基变位和弯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34.
中国西北大旱年发生概率的统计推断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根据中国西北近500a旱涝等级资料,用Bernoulli试验等理论模式,对大旱年发生的概率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大旱年发生的统计规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给出了21世纪中国西北大旱年发生概率的统计推断结果。  相似文献   
35.
目的:提高对婴幼儿结节性硬化病CT表现的认识。结果:本病CT有特征性表现,即双侧侧脑室周围多发高密度结节影和钙化斑。结论:CT能够准确诊断结节性硬化脑,为该病的特异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6.
陈传康的学术生命路径和学术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必虎 《地理学报》2001,56(5):622-630
通过扩展传统的生命路径 ( life path)概念、并建立学术树 ( discipline tree)概念 ,研究已故当代中国著名地理学家、旅游学家陈传康教授的学术史。在统计了陈传康教授全部 1 2 1 2种次的学术著述的基础上 ,首先在时间纬度上建立了学术生命路径曲线、系统式和时序式生命路径表 ,用以统计分析陈传康教授的学术论著种次的分布情况和变迁过程 ,一方面反映出著作量随中国当代历史的脉动而出现的起伏变化 ,另一方面通过观察时间轴上这些著述的学科点的分布变化 ,不仅体现 2 0世纪 5 0年代~ 90年代陈传康学术偏好的转徙 ,也反映出 5 0年间中国地理学整体的变化轨迹。利用学术树的概念 ,统计分析陈传康一生构筑的个人学术体系 ,最终勾勒出其一生经营的学术群落的整体景观。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临沧锗矿床中基底花岗岩、矿化煤以及硅质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盆地基底花岗提供了形成锗矿化的锗和形成硅质岩的硅;本区陆相热水成因硅质岩的Ce异常不明显,相对富集LREE;矿化煤相对富集HREE,这可能主要与矿化煤在含锗热液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煤对重烯土的优先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38.
从讨论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出发,结合地震学中的常规手段,研究了对地震趋势进行快速判断的方法。对于如何利用单台地震资料进行地震趋势的快速判断做了初尝试,取得一些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永登5.8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并应用秦保燕提出的地震动态空区的原理和地震频次起伏加剧,研究了1995年永登5.8级地震的孕震过程,对地震三要素进行了回顾性预报。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地震发生的时间、强度和地点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40.
毕谦  李鹏程 《地震研究》1992,15(3):314-317
本文用动态光弹性技术模拟研究了强震发生时,强余震波在断层区内的传播、对江川县城区等关注位置的影响,以及断层对地震波的阻隔作用。结果表明,研究方法实用有效,结果直观,对地震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