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fluid flow in pipe and porous media with different pore structures.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technique was used to visualize the pore structure and measure fluid flow.The porous media was formed by packed bed of glass beads.Flow measurement was carried out by a modified spin echo seque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pipe is annular and the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MRI velocity and actual velocity is found in pipe flow measurement.The flow distribution in porous media is rather heterogeneous,and it is consistent with heterogeneous pore structure.The flow through pores with the high volume flow rate is determined largely by geometrical effects such as pore size and cross-sectional area.  相似文献   
93.
基于手机基站数据的城市交通流量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健生  黄力  刘瑜  彭建  李卫锋  高松  康朝贵 《地理学报》2012,67(12):1657-1665
基于移动定位数据的城市内社会经济活动特征分析是人类移动性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交通流量更是这些特征的基本反映。为还原城市道路网络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分布特征,本文从产生交通流量的个体出发,对包含基站位置的手机话单数据进行系统抽样,利用蒙特卡洛方法产生个体的出行起止点,并结合当地道路交通网络求得最短路径,最后估算出一天内道路交通网络上的流量分布。通过分析发现:城市内大部分道路的流量小,使用率低,大部分交通流量集中在小部分主干道路;进一步统计分析可知,当地道路交通流量符合20/80规律,即大约20%的道路承担着80%的交通流量;而对不同类型的道路,流量分布也反映出其在城市道路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此研究对于历史交通流量分布的重现、城市道路交通模式的研究以及基于此的道路网络规划情景模拟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基于场所的GIS直接表达人类地理空间知识的管理和加工过程,而不确定性是人类智能的基本特点,因此GIS的智能化需要研究其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与传统的GIS相比,基于场所的GIS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更为丰富,既包括随机性,也包括含糊性,而不确定性的主体既可以是地理要素、场所和空间关系,也包括命题和规则。该文介绍该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基于不确定性主体、类型、表达手段及相关的活动4个视角,建立了基于场所的GIS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框架,从而为相关的不确定性建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5.
Surface elevations represented in MODFLOW head-dependent packages are usually derived fro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DEMs) that are available at much high resolution. Conventional grid refinement techniques to simulate the model at DEM resolution increases computational time, input file size, and in many cases are not feasible for regional applications. This research aims at utilizing the increasingly available high resolution DEMs for effective simul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ET) in MODFLOW as an alternative to grid refinement techniques. The source code of the evapotranspiration package is modified by considering for a fixed MODFLOW grid resolution and for different DEM resolutions, the effect of variability in elevation data on ET estimates. Piezometric head at each DEM cell location is corrected by considering the gradient along row and column directions. Applicability of the research is tested for the lower Rio Grande (LRG) Basin in southern New Mexico. The DEM at 10 m resolution is aggregated to resampled DEM grid resolutions which are integer multiples of MODFLOW grid resolution. Cumulative outflows and ET rates are compared at different coarse resolution grids.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conclude that variability in depth-to-groundwater within the MODFLOW cell is a major contributing parameter to ET outflows in shallow groundwater regions. DEM aggregation methods for the LRG Basin have resulted in decreased volumetric outflow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a smoothing error, which lowered the position of water table to a level below the extinction depth.  相似文献   
96.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是重要的地理信息,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是提取数字高程模型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浙江衢山岛部分地区为研究区,利用2013年11月27日的Radarsat-2四极化精细工作模式极化SAR数据计算了研究区方位向两相邻分辨单元之间的极化方位角偏移量,从极化方位角偏移量提取了方位向坡度信息,得到了研究区地形的高程数据,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提取的DEM信息进行了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在海岸带及近海岛礁区域,单景全极化雷达DEM测量是可行的,计算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0%,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海面杂波造成的起算面的改变以及植被的树枝叶层造成方位角的变化导致的高程计算偏差。  相似文献   
97.
云南各量级雨日的气候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贵芬  刘瑜 《高原气象》2009,28(1):214-219
利用1959-2005年云南125个测站的雨量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云南中雨日、大雨日、暴雨日、大暴雨日及各量级降水量的气候特征和变化,并与雨日的气候变化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中雨以上强降雨日有明显的干、雨季之分,雨季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日数分别占全年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日数的84%,90%,94%,99%,特别是6~8月大雨以上强降雨日占全年的61%以上,强雨日的集中程度相当高,且降雨量级越大集中越高.云南大雨日、暴雨日、大暴雨日在增多;大雨日的增多趋势不明显,暴雨日、大暴雨日的增多趋势较明显,且大暴雨日比暴雨日的增多趋势大.雨日、中雨日在减少;雨日的减少趋势十分明显.以每10年平均计算,云南省内总大雨日增多6.9天,暴雨日增多4.3天,大暴雨日增多0.7天,中雨日减少75.4天;云南省内站平均雨日减少7.6天.云南年降水量有减少的趋势,全省减少量是每10年平均减少15.3 mm;大雨量、暴雨量和大暴雨量稍有增多,但变化趋势不明显;小雨量、中雨量有较明显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8.
Wood  BJ 刘永祥 《世界地质》1991,10(2):112-121
0 前言传统上进行的变质岩研究是以调查矿物学上发生的变化只与压力和温度的不同相对应为宗旨。忽视了进化变质作用期间大量流体的损失,在薄剖面范围内,经常关心的是岩石作为一个体系可以缓冲所有成分的化学位(μ),因而认为基本上是封闭的。为了维持这个模式除了模式较简单外还有许多重要原因:首先,观察发现,既使在角闪岩相条件下,变质沉积岩也保留了它们的原始主要组分的不连续性(chinner,1960)。其次,少数变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