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篇 |
大气科学 | 41篇 |
地球物理 | 50篇 |
地质学 | 47篇 |
海洋学 | 28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5篇 |
自然地理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吕宋海峡海洋环流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对高分辨率的并行海洋气候模式输出的较长时间序列的海面高度(SSH)场的分析,推断在吕宋海峡附近海区常年存在吕宋海峡黑潮流套,该流套出现于吕宋海峡的中部和北部,表现为一个舌状的SSH的高值中心自海峡东部的太平洋向西扩展到南海北部,大致到达110°E的位置,但其位置、形状、强度等表现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和季节内时间尺度变化的特征。在吕宋海峡东侧的大洋上,经常出现位置和范围时有变化的反气旋涡,与之对应,在SSH的月平均经向和纬向剖面上,吕宋海峡东侧的大洋上有永久存在的SSH高值中心。另外在1995年1~7月期间有一次完整的黑潮流环脱离黑潮主体并在南海北部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2.
据中国测绘报报道 2月 2 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完成的地理空间信息的遥感高精度快速提取技术及产业化项目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以 4D技术为核心 ,在国内首次提出了 4D技术系统的完整概念和生产流程方案 ,设计出了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与动态监测的一整套技术流程 ,并实现产业化。通过 4D模式下的一系列技术创新 ,提高了遥感影像的几何精度 ,增加了信息量 ,减少了不确定度 ,推进了遥感技术在地图测绘和土地管理领域的应用 ,使其成为规模化的新型生产技术手段 ,同时… 相似文献
143.
刘先林研制测绘仪器,一无现成图纸,二无外国数据可供参考,完全靠自己摸索.科研经费不足也是一个问题.这意味着刘先林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刘先林说,他从搞一个项目到产生一定的规模,历时十年左右,前几年都像在地狱里一样.每个科研成果都经过上百次的失败,经历过无数次的起起落落,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都不可能成功. 相似文献
144.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应用拓展浅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吉林省2003、2004年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层状云连续性降水和对流云降水整层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ertically Integrated Liquid Water,简称VIL)及0℃层上、下层VIL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VIL可应用于人工增雨作业区域的选择、暴雨和强风暴的分析以及降水机制等研究。 相似文献
145.
1998年夏季亚洲地区低频大气环流的特征及其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日本GAME资料、TRMM卫星资料及中国730站降水资料研究了1998年夏季亚洲地区对流层至平流层低频振荡(LFO)的传播特征及该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变化的LFO型,结果表明:1998年5-8月,在青藏高原经纬度上,对流层LFO的东西向传播特征与季节变化有关.在东西方向上,高原和东亚大陆雨季开始前,LFO以向东传播为主;在雨季开始后,LFO以向西传播为主.南北方向上,LFO的传播在雨季前后基本一致,高原南北两侧均向高原传播.在南北方向上,青藏高原是LFO的汇;而在东西方向上,高原西部只在雨季开始后是LFO加强区,使西传进入高原的LFO继续西传.整个大气层以对流层顶(100 hPa)LFO最强,进入平流层LFO迅速减弱.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降水存在两次明显的LFO循环,我们根据两次降水LFO各位相合成分析了降水、500和100 hPa LFO环流以及沿30°N LFO垂直环流.结果表明:来自西伯利亚向南传播和来自孟加拉湾及南海向北传播的LFO气旋(降水谷值期)和反气旋(降水峰值期)形成了高原东部上空LFO气旋(降水谷值期)和反气旋(降水峰值期)以及来自中纬度西太平洋南下西移经日本、黄海到达中国大陆东部海洋上空的LFO反气旋(降水谷值期)和气旋(降水峰值期)的共同作用造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强烈的下沉(降水谷值期)和上升(降水峰值期),形成长江中下游降水LFO谷值期和峰值期. 相似文献
146.
风暴潮预报是流体力学中一个著名的问题。本文描述了一个用有限差分方法的沿海地区数值模式,该模式已被用于在斯里兰卡和印度半岛南部沿海由热带气旋产生的风暴潮预报。我们以1964年的Rameswaram气旋、1992年的Tuticorin气旋的强迫风应力分布为代表作了两次风暴潮模拟试验,试验结果都与记录的相应最大潮位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47.
应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关于青藏高原地区边界层-对流层-平流层相互作用(Surface-Troposphere-Stratosphere Interaction(STSI))合作研究联合专家组的邀请,以佐治亚理工大学Robert Dickinson院士和加利福尼亚大学K.N.Liou院士为首的美方专家组于2005年8月5日访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美双方专家组就青藏高原STSI研究问题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负责人陆则慰与罗云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人禾院长、周秀骥院士,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韩菲、科技发展司高云处… 相似文献
148.
149.
150.
利用1991~1999年9年间飞机人工增雨外场试验期间长春市气象局07:00或19:00(北京时,下同) 的701测风雷达和吉林省气象台713数字化雷达观测资料,依据穿云实际宏观观测资料将增雨潜力区分为:Ⅰ级(较大)和Ⅱ级(较小)。然后应用逐步判别方法求得500 hPa风速的南风分量、回波顶高度、负温层回波厚度/正温层回波厚度、0℃层高度/回波顶高共4个气象因子参加的两组判别函数S1、S2。再用Microsoft VB6.0可视化编程语言,以作业前最近时次探空报中500 hPa风向风速和雷达回波参数为基础将全省划分成9个催化作业区域,根据云系主体回波所在区域,对预催化或正在催化的层状云系进行自动解报、逐步判别方程计算和增雨潜力的自动显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