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147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国家气候中心MJO监测预测业务产品研发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带大气低频振荡 (MJO) 和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 (BSISO) 对全球范围天气气候事件有重要影响,是次季节-季节 (S2S) 预报最主要的可预报性来源之一。国家气候中心 (BCC) 基于我国完全自主的T639全球分析场数据、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射出长波辐射 (OLR) 资料以及BCC第2代大气环流模式系统的实时预报,发展了MJO实时监测预测一体化业务技术,建立了ISV/MJO监测预测业务系统 (IMPRESS1.0),已投入实时业务运行,在全国气象业务系统得到应用。该文着重介绍该系统提供的MJO和BSISO指数监测预测数据和图形产品,并描述了这些业务产品在2015年对MJO典型个例的实时监测预测应用情况。监测分析和预报检验表明,基于我国自主资料的监测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表征MJO和BSISO指数的振荡和演变过程,该系统对MJO和BSISO事件分别至少具备16 d和10 d左右的预报技巧。因此,基于IMPRESS1.0的MJO/BSISO监测预测一体化业务产品可为制作延伸期预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2.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中国省际海洋经济效率测度及时空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2001~2012年沿海11个省市区(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海洋经济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 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效率值要明显高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效率值,非期望产出对于海洋经济效率具有明显影响。② 2001年以来海洋经济效率演变分为波动下降(2001~2008)和缓慢上升(2009~2012)两个阶段;区域差距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③ 空间上呈现由南北高、中部低的格局向以天津、上海、广东为中心的三极格局演进的趋势;省际变化特征各异。最后对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提高海洋经济效率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3.
构建了双边外交、多边外交的控制力模型,计算了中国典型外交圈层的相对控制力,指出中国外交工作的关键点。在双边外交中,中国的控制力与日本、俄罗斯大体相当,比韩国略高,比印度、巴基斯坦高很多,但比美国低很多。在三方外交中,中-日-韩关系中,中国占据相当大的主动权,而日本被动;但中-日-美关系中,中国被动;在中-美-俄关系中,中俄合作使美国优势地位削弱;中-印-巴关系中,巴基斯坦的进入会大大增强中国的控制力。在四方和更多方的关系中,中俄合作对中国有益。  相似文献   
84.
浙江省几种灾害性大风近地面阵风系数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阵风特性研究是大风预报和服务的基础。基于2011-2013年浙江省自动气象站逐日逐10 min测风资料,分析了浙江省陆地和近海海面冷空气、热带气旋和强对流大风的阵风系数特征。结果表明:冷空气和热带气旋大风阵风系数空间分布基本相同,大风主要发生在近海海面和沿海地区,海面阵风系数一般小于1.5,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且自西向东逐渐减小,陆地阵风系数一般大于2.0,山区可超过3.0,表现出地形对阵风系数的增强作用。强对流大风阵风系数明显高于业务规范平均值,发生地点遍及浙江省各地,但发生概率超过10%的站点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和近海海面。风向基本不影响阵风系数空间分布。冷空气和热带气旋站点阵风系数与海拔高度有较高正相关性。模糊聚类分析发现:浙江省400 m以上山区站与70 m以下的低海拔站点在阵风系数特征上分属不同空间类型;基于逐步回归建立站点阵风系数预报模型,检验表明:模糊聚类可帮助提高模型阵风系数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85.
利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玛曲土壤温湿观测网2008-2009年、2013-2014年数据验证了3套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和JRA-55(Japanese 55-year Reanalysis)在黄河源区的适用性,结合中国气象数据网玛曲气象站1980-2014年观测资料与CLM4.5(Community Land Model 4.5)进一步分析了黄河源区近35年气候变迁、土壤温湿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CFSR能够较好地描绘黄河源区土壤湿度变化,ERA-Interim对于土壤温度刻画能力更强,JRA-55效果较差;35年来气温、土壤温湿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发生突变;近年来10 cm土壤温湿有暖干化趋势,降水量稍有增加,土壤冷季冻结周期变短,暖季持续时间拉长;CLM4.5模拟精度高,能够较好地刻画源区土壤温湿变化细节,两湖及黄河周边暖季为冷湿中心,冷季为暖干中心。  相似文献   
86.
日本刺参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日本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浆灌胃移植性肿瘤模型小鼠,探讨了日本刺参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日本刺参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提高小鼠脾指数及胸腺指数(P〈0.05);显著提高荷瘤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P〈0.01)和抗体形成细胞数(P〈0.05);提高迟发型变态反应水平和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P〈0.05,P〈0.01);促进NK细胞活性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P〈0.05。P〈0.01)。提示日本刺参能全面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87.
多年冻土区活动层的冻融过程显著影响地-气间的水热交换、地表水文过程、冰缘地貌演变及寒区工程建设。活动层厚度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的准确模拟计算是冻土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问题之一。作为青藏高原中部东西走向最大的山脉和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主要分布区,唐古拉地区是青藏高原南部湿润区与北部干旱区的过渡区,该地区的活动层厚度空间分异规律研究对于揭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整体空间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唐古拉地区南、北坡两个区域野外实测活动层厚度分布数据,分析了该区域活动层厚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活动层厚度分布的突出特点是空间分异巨大,最小值仅为1.2 m,最大值达到5.6 m。以不同植被类型区活动层的平均厚度为对比标准,其分布特征为:沼泽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荒漠<高寒草原,高寒草原的平均活动层厚度最大。对比南、北坡,南坡活动层厚度普遍大于北坡。Stefan方程的计算结果表明,活动层厚度的变化速率随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最大,其次为土壤热导率,而随地表融化指数的变化最小。实测土壤含水率、探坑数据及地表融化指数与活动层厚度分布关系表明,影响活动层厚度空间分异的最为敏感的因素为土壤含水率,其次为土壤热导率,地表融化指数的敏感性最小。  相似文献   
88.
为了对中亚造山成矿带东段南缘红旗岭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深部(500~1 000 m)隐伏矿体进行成矿预测,采用高精度重力和2.5维人机交互式反演方法,对含矿性较好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如#1、#3及新#3岩体)进行底部含矿性研究。结果表明:高精度重力异常开展不同高度上延并结合垂向一阶导数等数据处理,可有效地厘定深部隐伏岩体空间展布;2.5维人机交互式反演方法可以识别深部微弱的矿致异常,推测研究区#3岩体埋深700~1 100 m存在5个脉状盲矿体。经钻探验证,成功发现32 259 t]镍矿(矿石平均品位达0.36%),其中②号矿体为最厚矿体,见矿深度为700~1 100 m,镍矿平均品位为0.39%,储量达27 433 t。  相似文献   
89.
下边界条件对多年冻土温度场变化数值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北半球多年冻土呈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趋势,冻土升温、活动层增厚、地下冰消融改变了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不仅对寒区环境和工程稳定性造成潜在的威胁,还影响着这些地区的气候、水文和生态过程。因此,准确评估和预估多年冻土热状况的变化具有重要科学和实践意义。现有用于模拟多年冻土热状况的各类模式重点考虑了近地表温度场变化对多年冻土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对气温和浅表层物理过程和参数化方案等改进和优化,而对于下边界条件设置对多年冻土热状况模拟的影响少有讨论。基于一维热传导冻土模型,以五道梁地区的多年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的下边界方案进行模拟实验,定量评估百年尺度气候变化下不同下边界条件对多年冻土温度场变化数值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地表层(<3 m)的温度场完全由年际气候变化决定,浅层(3~15 m)及中层(15~30 m)的多年冻土温度场受下边界条件的影响逐渐显著,深层(>30 m)的地温对百年尺度气候变化的响应不仅与气候变化的幅度有关,还与多年冻土相变热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下边界条件不恰当的设置方式会对大尺度的气候变化下多年冻土消融程度的计算造成较大的影响,进而可能对深层地温乃至多年冻土区面积变化造成严重的误判。因此,开展百年尺度多年冻土温度场变化模拟时,应采用深层或多年冻土底板以下融土层的稳定地热流作为下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90.
多年冻土的分布会受到局地地质、地形地貌和地表覆被等因素的影响。为探究各因子对多年冻土分布的影响强弱,选择青藏高原五个典型多年冻土区为研究区,基于MODIS和SRTM DEM数据提取研究区内2003—2012年平均地表温度、NDVI、地表反照率、积雪日数和坡度、坡向等因子,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了各因子对研究区多年冻土分布的影响程度及差异。结果表明:在所有研究区内,地表温度是影响多年冻土分布最强的因子,其次为积雪日数。随着空间尺度范围的增大,坡度和坡向对多年冻土分布的影响逐渐减弱,地表温度的影响则逐渐增强。交互探测结果显示两个因子交互作用对多年冻土分布的影响程度都要大于单因子作用下的影响程度。本研究明确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的区域差异规律,为不同尺度多年冻土分布制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