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192篇
海洋学   77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51.
沈阳西郊马三家子镇有个永安村,村东头有座石桥,就是著名的"敕建永安桥",当地人叫它大石桥。永安村即得名于此桥。永安石桥在清初是一座重要桥梁,它是明末清初时期沈阳经山海关到北京的一个重要通道和必经之地,清朝皇帝每次东  相似文献   
452.
区域密度函数是分析区域空间结构及其变动趋势的有效工具,但其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尚比较少见.现有研究大多使用单中心密度函数,研究局限于单中心城市区域.探讨了适用于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区域密度函数的形式,并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对京津冀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及区域增长模式的分析.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区域人口密度分布发现,京津冀都市圈具有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分别应用单中心和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分析京津冀都市圈空间结构与增长模式,单中心密度函数的分析显示京津冀都市圈的主要中心城市尚处于向心集聚的发展阶段,而多中心密度函数的分析则显示京津冀都市圈呈现集聚与扩散并存的空间发展趋势,并且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增长模式,分别为去中心化扩散、中心增长型扩散和向心集聚.由于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综合考虑多个中心对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因此能更准确地反映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密度分布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53.
塔里木克拉通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格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沿阿尔金山北缘及南缘发育着2条蛇绿岩带, 阿尔金山北缘蛇绿岩的形成年龄为829±60 Ma, 而阿尔金南缘蛇绿岩的形成年龄为1 449±270 Ma. 这表明塔里木克拉通的基底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块体拼合而成的. 塔里木克拉通基底演化过程是:长城纪晚期, 柴达木地块与南塔里木地块已经沿现阿尔金断层位置拼合在一起, 而这时南塔里木-柴达木地块与北塔里木还是分离的(洋盆分割); 青白口纪后, 南塔里木-柴达木地块才与北塔里木地块沿现塔里木中央磁异常带—红柳沟—拉配泉一线拼合, 方形成统一的塔里木克拉通基底.  相似文献   
454.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MS8.0地震.历史上,同类地震在大陆内部极为罕见.该地震深部构造背景的研究对理解其成因极为重要.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川西地区布设的大规模密集流动宽频带地震台阵记录的远震P波波形数据和接收函数非线性反演方法,得到了沿北纬31°线的19个台站下方120 km深度范围内的S波速度结构及台站下方地壳的平均泊松比.该观测剖面穿越了主震区,总长度约为420 km. 我们的结果揭示了川滇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和四川盆地三个不同地块构造差异.上述三个地块的地壳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1)四川盆地前陆壳幔界面向西侧倾斜并有较为明显的横向变形,地壳厚度存在46~52 km的横向变化,中下地壳S波速度存在横向变化,地壳平均泊松比值较高(0.28~0.31),但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显示了坚硬地壳的特征,地壳平均泊松比仅为0.2;(2)松潘-甘孜地块地壳厚度由西侧靠近鲜水河断裂的60 km,向东减薄为52 km,在14~50 km深度范围内存在S波速度2.75~3.15 km/s的楔状低速区,其厚度由西侧的~30 km向东逐渐减薄为~15 km,相应区域的地壳平均泊松比高达0.29~0.31; (3)鲜水河断裂西侧,川滇地块地壳结构相对简单,地壳厚度为58 km,并在26 km深度存在约10 km厚度的高速层,地壳内平均泊松比约为0.25;(4)汶川大震区在12~23 km深度上具有近乎4.0 km/s的S波高速结构,而其下方的地壳为低速结构,地壳平均泊松比0.31~0.32,汶川大震的余震序列主要分布在高速介质区域内. 本文的结果表明松潘-甘孜地块的地壳相对软弱;而且并不存在四川盆地向西侧的俯冲.我们认为在青藏高原东向挤压的长期作用下,四川盆地强硬地壳的阻挡作用可导致松潘-甘孜地块内部蓄积很大的应变能量以及上、下地壳在壳内低速层顶部边界的解耦,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形成上地壳的铲形逆冲推覆.汶川大地震及其邻近区域所具有的坚硬上地壳和四川盆地的阻挡作用为低应变率下的高强度应力积累创造了必要条件,而松潘-甘孜地块长期变形积累的高应变能构成了孕育汶川大地震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455.
塔里木新生代复合再生前陆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   总被引:64,自引:6,他引:58  
魏国齐  贾承造 《地质学报》2000,74(2):123-133
再生前陆盆地是针对中国地质特点研究提出的,与周缘前陆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并列的第三种典型前陆盆地类型。本文在讨论再生前陆盆地概念的基础上,以塔里木新生代复合再生前陆盆地为例,从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构造-沉积演化、断裂褶皱构造变形,以及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与含油气性等方面,详细阐述再生前陆盆地的基本构造特征、构造变形样式、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及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以便今 后深入研究这一根据中国地质特点提出的前  相似文献   
456.
华山岩体中,新生代抬长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景林  李齐 《地震地质》2000,22(1):53-58
对采自华山岩体不同高度的磷灰石样品进行裂变径迹分析,所得结果结合相关地质资料认为:(1)华山岩体抬升至少始新世;(2)华山主峰及北峰间可能发育一条对应于华山山前断裂的次级正断层,断距约340m;(3)据华山北峰样品研究,其各时段的平均抬升速率依次为29.26~25.05Ma,V=0.183mm/a;25.05~23.2 7Ma,V=0.152mm/a;23.27~20.59Ma,V=0.019mm/  相似文献   
457.
西昆仑山前冲断系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西昆仑山前为一薄皮冲断构造系 ,按冲断系不同区段结构和变形样式的差异 ,由北而南可以将西昆仑冲断系分为以薄皮变形为主的北带和以厚皮变形为主的南带。北带进一步划分为 :帕米尔北缘弧形构造带、齐姆根构造带、柯克亚—桑株构造带和皮山—和田构造带 4个次一级构造带。其中 ,帕米尔北缘弧形构造带为显露型近东西走向展布的紧密的线性冲断褶皱带和断裂带 ;齐姆根构造带为受走滑与冲断作用复合影响的隐伏型盲冲走滑构造带 ;柯克亚—桑株构造带是以冲断作用为主的隐伏型盲冲构造带 ;皮山—和田构造带则是典型的显露型冲断推覆体。构造带的走向差异、边界条件的不同和空间上的制约是各构造带之间差异活动的原因。在每一个构造线变化的区段与邻近部位具有不同的结构 ,从而在空间上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冲断体系。  相似文献   
458.
中国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运用Malmquist 指数模型测度了1990-2009 年中国省域的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这20 年间, 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在全国层面及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层面呈现波动状态, 且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下降了1.35%。按照东、中、西和东北进行划分, 只有东部地区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改善, 平均上升了2.37%, 上升的原因在于技术进步率显著改善;其余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 中部地区下降最多, 平均下降了4.45%;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下降了2.78%和1.84%;原因在于中国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增长率在大部分年份出现了下降。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上看, 经济集聚、人力资本、信息化、基础设施、经济开放度及制度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产业结构、政府干预和土地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但基础设施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文章讨论了主要结果赋予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459.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区位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纺织服装业因其自身产业特点和发展特征, 一直是国内研究的热点, 被认为是最早实现全球产业转移和最具有产业转移特征的重要产业之一。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变动系数来描绘纺织服装业区位迁移的基本格局, 结果表明:① 纺织服装产业的结构变动相对稳定且集中于东部地区;② 结构变化地域分异明显, 沿海大于内陆, 东部大于中部, 中部又高于西部和东北, 东部沿海的浙江、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和福建, 中部的湖北和河南, 以及东北的辽宁, 纺织服装业的结构变化系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部地区的多数省份则较低;③ 结构变动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区位性和结构性因素。采用偏离-份额模型将中国纺织服装业发展分解为结构效应和空间效应, 以此阐述中国纺织服装业区位迁移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① 河南、安徽和江西已经成为东部纺织服装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区;② 纺织服装业的区位迁移在竞争效应和纯空间竞争效应上具有一致性, 说明产业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到区位优势的影响;③ 明显的结构负效应说明纺织服装业的产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460.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WPWP) in the upper layer (shallower than 50m) exhibits significant zonal displacements on interannual scale. Employing an intermediate ocean model, the dynamic mechanism for the interannual zonal displacement of the WPWP eastern edge in the upper layer is investigated by diagnosing the dynamic impacts of zonal current anomalies induced by wind, waves (Kelvin and Rossby waves), and their boundary reflections. The interannual zonal displacements of the WPWP eastern edge in the upper layer and the zonal current anomaly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west of 110°W for more than 30 years can be well simulated. The modeling results show that zonal current anomalies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are the dominant dynamic mechanism for the zonal displacements of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upper WPWP warm water. Composite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 zonal current anomalies induced by waves dominate the zonal displacement of the WPWP eastern edge, whereas the role played by zonal wind-driven current anomalies is very small. A sensitivity test proves that the zonal current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reflected waves on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Pacific boundaries can act as a restoring force that results in the interannual reciprocating zonal motion of the WPWP eastern ed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