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197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基于长时间序列的观测和再分析数据,分析了1958-2008年间华南夏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与西北部太平洋海域的海表温度、潜热通量以及水汽输送异常的联系.华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异常变化的主要模态显示,华南绝大部分地区夏季极端降水异常呈同相变化,并以2~5年的年际变化最为显著.特别是近50年来该地区夏季极端降水趋势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末存在明显转折,即在1989年之前华南绝大部分地区夏季极端降水频次呈减少趋势,之后表现为增多趋势.结果表明,西北部太平洋同期海气异常与我国华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显著关联的关键区主要位于南海海域及其邻近的西太平洋暖池区.该海域的海表温度、潜热通量的异常变化可能是影响华南夏季极端降水的重要因素,而南海北部水汽经向输送的异常变化可能是引起华南夏季极端降水变异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可为我国华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变异规律、机理及模拟预测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2.
北方地区日光温室气候适宜性区划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影响日光温室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进行分析,从光、温、风、雪4个方面选取了冬季总辐射、日光温室生产季阴天日数、年极端最低气温、冬季平均气温、生产季月最大风速平均值、年最大积雪深度平均值6个因子作为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采用加权指数求和的评价方法建立综合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模型,在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区划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确定其权重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得到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发展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图。为了细化区划结果,将研究区域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典型区域分别进行进一步区划。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理论性较强,与实际相吻合的区划结果也说明该方法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3.
利用临沧市气象局1961-2010年霜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临沧市近50年霜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得出:近50年临沧平均初霜日为12月10日,终霜日为2月17日,无霜期为295 d,霜日34 d;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临沧初霜日正常,终霜日稍推后,无霜期略缩短,进入21世纪初,初霜日推后,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明显;近50年临沧初霜日推后6d,终霜日提前11d,无霜期延长15 d;最短无霜期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最长无霜期发生在21世纪初.临沧市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无霜期的一个突变点,从1995年开始无霜期从一个相对偏短期跃变为一个相对偏长期.  相似文献   
54.
天堂西藏     
美丽富饶的西藏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部,有“世界屋脊”之称。全区90%为藏族,其余有汉及门巴、珞巴、蒙古等民族。  相似文献   
55.
本文是笔者在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地理系和威斯康星大学地理系学习进修期间完成的。文章分两部分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和智能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特性,同时着重指出了地理信息系统目前的应用水平和范围,以及智能系统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使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6.
57.
禹县位于河南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属黄淮海地区的一部分。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海拔1151米,地貌的基本特点是“山环丘绕,颍川百里”。全县土地面积149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低山、丘陵)面积占29%,主要分布在境内的西部和北部。因而合理利用山区,不仅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保持黄淮海平原的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发展生产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基于共生理论的河南省城乡统筹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和乡村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2个共生单元,既存在相互依赖与合作,又存在相互冲突与竞争。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出发,选择城乡之间共生界面、共生关联度和共生协调作为城乡统筹的一级指标并细分为22个二级指标,对河南省18个地市城乡统筹情况进行了客观综合的评价,并对其统筹水平进行5个等级的划分,揭示了河南省城乡统筹空间分布上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最后,从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区域基础设施、资源条件以及政策导向等方面探讨了河南省城乡统筹水平差异的原因,旨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三化"协调战略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9.
分析辽宁省沈阳大连的核心作用,将辽宁省城市分为核心城市组(沈阳、大连)和外围城市组(其他城市);再以人口、GDP和人均GDP为基本指标,利用Theil指数计算组内差异、组间差异和总体差异,利用KZ指数模型计算核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分化。结果表明沈阳大连与其他城市的分化总体上加大;分化具有波动性特征,分化在地域空间上也体现为辽中南城市群被以沈阳为核心的辽中城市群和以大连为核心的辽南城市群取而代之,其他地区城市聚集不明显;沈阳大连与辽宁省其他城市的分化是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化机制主要有地理位置的先导机制、区域发展战略的催化机制和政府规划的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60.
利用2010年8月石家庄地基GPS反演的可降水量、地面加密自动站和常规天气资料,对由副高进退引起的河北省中南部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中GPS可降水量和地面假相当位温的演变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由副高边缘暖湿气流与切变线共同作用造成的,强降水区主要出现在500 hPa的584~588 dagpm线、700~850 hPa切变线之间;2)降水出现时GPS可降水量基本对应于高值阶段,强降水出现时可降水量位于峰值前后;降水出现时GPS可降水量偏离系数为正值,而强降水一般出现在偏离系数超过1时;3)对同一测站而言,GPS可降水量越大对应的实际降水越强.当测站不同时,GPS可降水量高并不一定代表更强的降水,这与测站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有关.4)降水出现前热力和水汽条件配置好,能量不断积累,假相当位温逐渐升至极大值.随着降水出现与能量的释放,假相当位温回落到谷值阶段,此谷值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对应的降水也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