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 190 8- 2 0 0 0年南宁近百年的年、季降水序列进行了分析和小波变换计算 ,结果表明 :降水距平绝对值越大 ,相应的小波周期越长和波幅越强。即小波分析在气候变化研究中显现了年与年之间、波长与波长之间的波幅变化形态与特征 ,从而为了解降水随年代的变化展示了一个视窗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卫星观测的1973~2001年北半球雪盖资料,分析了北半球、欧亚、北美雪盖面积变化与南宁地区盛夏6~8月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宁地区盛夏降水与冬季雪盖面积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3.
0604号强热带风暴之所以能经历长途的、长时间的强降水,其根本原因在于高空北风层的降低和急流轴左侧风速梯度最大处,促使中低压发展,使热带低压在西南移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减弱填塞,相反得到补充发展。另一关键原因是对流层中低层为正涡度辐合上升区,而对流层高层为辐散区,致使产生了强烈的抽吸效应,对流云团得到发展,从而产生持续性暴雨。  相似文献   
14.
黄莉梅宁光  郭昆兴 《广西气象》2005,26(A01):37-38,46
热带气旋偏多月及偏少月的合成图显示,热带气旋活跃期,对流活动明显。反应在OLR上为低值、负距平;相反。热带气旋惰怠期。对流活动不明显,反应在OLR上为高值、正距平。对1989~2000年5~10月共129个热带气旋的研究显示。86.7‰的热带气旋是在正、负距平中心间的梯交带或OLR负距平区中生成,而80‰的热带气旋的最终登陆点是OLR正距平区。通过大量的可行性论证,提出了正距平中心对热带气旋有强大吸引力、负距平中心对热带气旋有推拒力。热带气旋正是在吸引力、推拒力及大气的引导气流三个矢量的合成力作用下移动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5.
自然资源综合区划是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与利用的基础,其动态变化是自然资源合理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科学依据。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分布着除极地以外的最大冰川遗迹,极端的环境和气候对自然资源分布影响较大。选取含冰川积雪在内的14个指标,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自然资源综合指数进行空间聚类,采用“自上而下”演绎法和“自下而上”归纳法相结合确定研究区自然资源综合区划的等级和范围; 探讨了1990—2018年青藏高原综合区划的变化,分析了自然资源动态变化特征以及空间差异。研究成果清晰地认识了青藏高原的自然资源关系和演化趋势,为区划的多学科交叉应用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16.
黑潮OLR距平指数与华南西部主汛期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LR距平场与华南西部主汛期降水的相关分析场显示,在黑潮区域有强烈的高相关信号反映。黑潮区OLR距平指数与华南主汛期降水的遥相关分析显示,前期黑潮区OLR距平指数的异常,可以成为预测主汛期降水有一定指示意义的前兆信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主成分降维分析方法,对1989~2000年主汛期降水作预测及回代检验,检验结果准确率达75%,说明用黑潮区OLR距平指数作为预报因子可以取得良好的预报成绩。  相似文献   
17.
刘育燕  黄莉 《中国岩溶》1991,10(4):345-349
使用超导磁力仪对石笋进行高精度、高密度的连续测定,获得了桂林地区如下古地磁场长期变化研究结果。 1.8500a B.P.以来,桂林地区的古地磁场偏角以及倾角的长期变化曲线是由若干周期大小不同的运动复合而成的。虚地磁极迁移曲线的运动中心与现代地理轴不重合。 2.利用NRM/SIRM(天然剩磁/饱和等温剩磁),求出8500aB.P.以来,桂林地区古地磁场相对强度的长期变化曲线是由若干周期大小不同的运动复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18.
日照时数是反映太阳辐射强弱的重要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太阳能开发潜力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表征气候变化的重要气候要素之一,分析日照时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农业生产、太阳能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595个气象站点1960—2018年逐日日照时数数据,选取3个指数(年平均日照时数、日照时数≥3 h·d-1的天数和日照时数≥6 h·d-1的天数)量化日照时数变化,并分析了中国日照时数指数变化趋势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1) 中国日照时数空间分布不均,日照时数高的地区分布在青藏、西北、华北地区。青海冷湖是中国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和日照时数≥6 h·d-1的天数最多的区域;四川盆地是中国年平均日照时数最短、日照时数≥3 h·d-1和≥6 h·d-1的天数最少的区域。中国年平均日照时数、日照时数≥3 h·d-1和≥6 h·d-1天数由最低值的四川盆地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增加。(2) 1960—2018年中国年平均日照时数、日照时数≥3 h·d-1和≥6 h·d-1天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P<0.001),其中东北的南部、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及新疆的中部地区日照时数指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01);而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呈不显著上升趋势。(3) 日照时数变化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显著。日照时数年际变化与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北极涛动指数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中国东部地区大气环流主要通过影响天气进而影响日照时数变化的。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太阳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日照时数变化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热带气旋偏多月及偏少月的合成图显示,热带气旋活跃期,对流活动明显,反应在OLR上为低值、负距平;相反,热带气旋惰怠期,对流活动不明显,反应在OLR上为高值、正距平.对1989~2000年5~10月共129个热带气旋的研究显示,86.7%的热带气旋是在正、负距平中心间的梯交带或OLR负距平区中生成,而80%的热带气旋的最终登陆点是OLR正距平区.通过大量的可行性论证,提出了正距平中心对热带气旋有强大吸引力、负距平中心对热带气旋有推拒力,热带气旋正是在吸引力、推拒力及大气的引导气流三个矢量的合成力作用下移动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20.
利用T63数值产品,用动力统计模型组合因子,建立南宁地区降水的统计预报方程。再选取日本数值预报产品02的24小时预报结果和预报员的经验预报结果,三者结合建立综合预报模型,该方法克服了单一预报方法的缺陷,提高了预报准确率,是一个值得试验的方法。具体作法:(1)本文读取T63产品0时效中南宁、贵阳、昆明、南昌、海口五个站共120个预报因子建立数据库,输入11、12月南宁市降水资料作为预报童。〔2)首先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初选出48个基本因子,相关系数取0.4。(3)然后用逐步判别方法对48个基本因子进行选取或剔除,得14个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