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张晶  饶竹  刘艳  李晓洁  黄毅 《岩矿测试》2015,34(6):692-697
本文对比研究了QuEChERS、加速溶剂萃取和超声提取三种方法,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解决了土壤中18种极性强、热稳定性差的痕量氨基甲酸酯和三唑类农药提取难题。研究表明,Qu ECh ERS法的基体加标回收率为76.3%~121.0%(除涕灭威为27.5%外),超声提取法为71.0%~100.0%(除涕灭威为4.7%,涕灭威亚砜为137.8%外),加速溶剂萃取法大多低于70%(甲硫威、涕灭威、三唑醇几乎没有回收),可见QuEChERS法比另两种提取方法结果更优,最终确定为检测氨基甲酸酯类和三唑类农药的样品提取方法。涕灭威回收率偏低、涕灭威亚砜回收率偏高与提取方法的热效应有关;仲丁威、甲萘威等组分的回收状况与土壤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通过建立填海造地用海定级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加权法对江苏示范区进行海域定级。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全海域填海造地用海共划定了9个级别,面积最大的2级海域占20.35%;海洋功能区划中填海造地海域划分出7个级别;方差分析检验两次级别划分合理。2全海域定级结果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偏南部和偏北部海域级别较高,中部海域级别较低;定级单元尺度大小、定级指标权重和海域级别划分方法对定级结果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3"多因素—限制因子"定级方法凸显了毗邻地价限制因子的重要性,定级结果显示等外级面积比例偏大,相较而言多因素综合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3.
地质勘探数据库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质勘探原始资料繁杂,传统的资料管理方法已经落伍。利用OR-ACLE关系数据库系统作支撑软件,可满足建立地质勘探数据库之需要。由工程类、分析类和剖面类各种信息建立E-R模型,并进行数据库逻辑设计,将地质勘探数据库设计为28个关系。进而开发出钻孔柱状图绘制模块等9项实用模块  相似文献   
64.
课题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侧重研究乌当背斜的热储层,估算热储层(娄山关群)含水量,探索合理开发利用方案,为乌当区热水资源的绿色开发和循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5.
对珠江三角洲中部中山市东升镇附近PRD11孔的岩性和软体动物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与邻近的PRD10孔以及珠三角其他位置的钻孔记录比较。结果表明:受海平面变化、河流作用和构造升降影响,研究区晚第四纪经历了5个环境阶段:1)约9 010 cal. a B.P.以前,钻孔所在地暴露地表,沉积物遭受风化剥蚀,形成杂色黏土;2)9 010―7 000 cal. a B.P.为全新世大海侵时期,研究区开始发育河口湾环境;3)7 000―5 460 cal. a B.P.,研究区水深短暂下降;4)5 460―3 340 cal. a B.P.水深有所加大,并在约4 546 cal. a B.P.时达到全孔最大水深;5)约3 340 cal. a B.P.以来海水逐渐退出研究区,河流作用增强,研究区逐渐演变为上三角洲平原环境。  相似文献   
66.
大气中的水汽是气候变化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因子,对流层高层的水汽对地气系统的辐射能量平衡尤为重要。卫星观测极大地弥补了常规探空手段对高空低温低湿条件下的水汽探测能力的不足。6.7μm水汽通道是被广泛用于大气水汽反演的卫星通道之一,Soden等(1993)提出一个用该通道亮温反演对流层高层水汽的方法。将这一方法应用于日本GMS-5静止卫星的水汽云图,得到东亚地区中无云区域与水汽云图具有相同时空分辨率的对流层高层水汽分布。反演得到的月平均对流层高层平均相对湿度与NCEP分析资料给出的平均相对湿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 1996-2002年的GMS 5水汽通道亮温资料得到东亚地区对流层高层水汽的典型时、空分布形式。随卫星观测记录的延续,反演得到的长时间序列的对流层高层相对湿度资料将为水循环的研究和水汽对气候变化响应和反馈的研究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67.
自发地理信息(VGI)是一种新兴的地理数据采集方式,具有数据更新快、细节丰富、覆盖范围广等优势。利用VGI数据可以对道路网实现快速更新;但是由于VGI数据是非专业自发共享的,且数据采集时多使用非专业设备,所以存在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大量VGI数据对同一地理要素的重复采集与融合处理则可改善数据的质量,文中以多人采集的道路网数据为例,结合矢量要素的匹配与融合理论,设计一种适用于道路网VGI数据的匹配与融合算法。首先在路段结点处建立缓冲区进行结点匹配,再根据路段距离相似度进行路段匹配,最后再利用Delaunay三角剖分融合算法对匹配后的同名路段进行融合。将匹配融合后的道路网与原始道路网VGI数据及Google影像图叠加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本文算法可有效地实现道路网VGI数据的匹配与融合。  相似文献   
68.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快速测定环境水样中硝基苯和苯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毅  饶竹  刘艳  刘晨  郭晓辰 《岩矿测试》2012,31(4):666-671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直接快速测定环境水样中硝基苯和苯胺的分析方法。取900μL水样与100μL乙腈混匀,用微孔滤膜(0.2μm,有机系)过滤。采用1.7μm小颗粒填料的BEH phenyl柱,以乙腈/醋酸铵溶液为流动相,硝基苯和苯胺分别用紫外和荧光检测器检测,分析时间仅1.1 min。硝基苯和苯胺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485~4850μg/L和0.495~1978μg/L,方法检出限分别是0.194μg/L和0.099μg/L,相关系数均在0.995以上。硝基苯9.70μg/L、194μg/L、1940μg/L三个浓度水平回收率在98.3%~101%,相对标准偏差在1.11%~2.03%。苯胺9.89μg/L、198μg/L、1978μg/L三个浓度水平回收率在98.6%~104%,相对标准偏差在0.75%~5.85%。与传统液相分析方法相比,本方法线性范围更宽,灵敏度更高;直接进样简化了前处理环节,减少采样体积和有机试剂的使用;分析效率高,适用于地下水、地表水等多种水质样品中痕量到常量范围的硝基苯和苯胺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69.
2018年1月6日河北省出现一次低槽冷锋天气系统,利用两次云粒子垂直探测资料分析层状云结构特征和演化规律,探讨冬季低槽冷锋系统层状云催化条件和催化时机。结果表明:天气系统初期西南风风速中心发生在6500 m高空时,风速随高度呈不连续分布,层状云云顶温度为-29.2℃,中低云层稀薄;3000 m以上云层粒子基本被冰化,云内过冷水含量小于0.05 g·m-3,固态含水量为0.1 g·m-3左右,3000 m以下云层有大量自然冰晶,过冷水低于0.15 g·m-3,不具备催化条件。700—3000 m高度层西南风加强,云内过冷水含量普遍大于0.1 g·m-3;2200 m风速中心风速达16 m·s-1,该高度最大液态水含量达0.38 g·m-3,冰晶浓度为6 L-1,温度为-9℃,适宜催化。低槽冷锋天气系统层状云结构特征和催化条件受槽前西南风强弱和风速中心高度影响,天气系统初期层状云云顶过高、温度过低时,层状云为不可播云。随槽线东移,风速中心高度降低,3000 m以下西南风加强,层状云转变为可播云。  相似文献   
70.
页岩甲烷吸附能力是决定页岩气井开采方案的重要参数,对评估页岩气藏潜力意义重大。干酪根类型、总有机碳含量、矿物组成、成熟度和孔径等是影响页岩吸附性能的因素,但针对高温高压下过剩吸附现象对页岩甲烷吸附能力影响的研究还需开展进一步的探索。为揭示四川盆地东北地区五峰组页岩甲烷吸附能力,本文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和高压甲烷吸附实验,研究了高温高压下页岩的甲烷吸附能力,并分析了页岩孔隙结构等对页岩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五峰组页岩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发育有机孔隙、粒(晶)间孔隙、粒(晶)内孔隙和粒(晶)间溶孔等多种孔隙;②比表面积平均为19.1282m^2/g;孔体积平均为0.0195cm^3/g;孔径平均为5.2226nm;③修正后的饱和吸附气量为2.56m^3/t;④五峰组页岩甲烷吸附性能受控于比表面积、孔体积;有机质含量越大、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越低,其甲烷吸附性能越强;⑤孔隙结构是影响页岩甲烷吸附能力的重要内因。同时指出低压条件下的实验吸附曲线不适合直接评价页岩甲烷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