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146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209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81.
LASG全球海洋-大气-陆面系统模式(GOALS/LASG)及其模拟研究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该文扼要介绍了LASG第一版本全球海洋-大气-陆面系统模式(GOALS/LASG)的发展和结构,及其对气候平均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模拟,以及近期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482.
全球二氧化碳循环的一维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广玉  郭建东 《大气科学》1997,21(4):413-425
本文用一个全球碳循环的一维模式重建了1860年以来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结果表明:(1) 模拟结果与冒纳罗亚(Mauna Loa)的观测结果之间存在极好的一致性;(2) 海洋虽然是人类活动释放的CO2的最重要的汇,但其作为碳汇的能力受到海洋缓冲效应的限制。海洋吸收CO2的速率还与某些响应过程密切相关;(3) 在全球碳循环中,生态系统的作用是双重的:人类活动对它的破坏使它成为CO2的源,而其对过量CO2的响应又使其成为CO2的一个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与其自身的恢复大致是同量级的;(4) 陆地生物圈缩短了整个碳循环系统对人为扰动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483.
拉萨上空大气臭氧垂直分布的高空气球探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臭氧探空仪于1998年8月和10月测量了在拉萨上空的臭氧垂直分布,并与河北香河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拉萨上空对流层臭氧浓度较低,在25~26 km之间臭氧分压最大,在30~34 km之间混合比最大。从典型的臭氧垂直分布廓线推算出大气臭氧总含量为261.6DU。  相似文献   
484.
城市建设对地面沉降影响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得到初步控制之后,沿海地区城市工程建设引起的地面沉降就显得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上海城区建筑规模及其增长速度直接导致工程性地面沉降同步增长。建筑密度越大,建筑容积率越高,地面沉降越显著。分析了一定间距的荷载共同作用的宏观效应,提出了等效影响荷载的概念,进而揭示了城市工程建筑与大面积等效影响荷载的关系。据此对文献中观测得到的上海城市建设与地面沉降的关系进行了较好的解释。有关分析对软土地基上城市建设规划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85.
 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有相当的一致性,但也存在明显差别。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 a来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增加,升温幅度比同期全球平均值略高。近100 a和近50 a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出现了微弱增加的趋势。近50 a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中国的CO2年排放量呈不断增加趋势,温室气体正辐射强迫的总和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对21世纪气候变化趋势做出的预测表明:未来20~100 a,中国地表气温增加明显,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86.
系统地对山西定襄七岩泉的水氡含量进行了分析,发现其高值异常和华北及晋冀蒙交界区的中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认为,该泉水氡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存在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487.
气象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进入“冷战”以后,全球每年气象灾害直接造成的损失超过战争的损失,加之与气象密切相关的农业、林业、火灾、污染、地质灾害、海啸、疾病等有关灾害,则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当今,科学最发达的美国,可以自由地登陆月球,准确地探测火星,定点地撞击慧星,然而对于近地面只有数十公里的大气变化却感到束手无策。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狂袭美国新奥尔良市等地,造成成千上万人的死亡和特大的经济损失,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488.
CTL-713C雷达闸流管ZQM1-350/14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闸流管的工作原理和电子管特性,并结合实际应用电路,提出闸流管的简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89.
过去已知在峨眉山玄武岩顶部气孔状熔岩中含有杏仁状自然铜,但很少构成连续的铜矿体。虽然先后探明了几十个小型铜矿或矿化点,但始终未取得找矿突破。最近,在该熔岩层上下的凝灰岩中鉴别出难识别矿化类型,即与沥青和有机质碳紧密伴生的富铜矿石,甚至在气孔状熔岩中发现呈杏仁体含铜沥青,因而可能构成大规模矿化。在矿体中还见到葡萄石-绿泥石-方解石杏仁体和细网脉,与沥青团块抑或共生抑或稍晚于后者。通过对沥青和方解石的碳和碳氧同位素的测定,前者的δ^13CPDB值变化在-32.6‰~-30.9‰之间,后者的δ^18OSMOW和δ^13CPDB值分别为19.0‰~23.0‰和-18.4‰~-13.5‰。初步认为这些沥青为火山喷发后异地石油贯入及挥发的结果。与矿石密切相伴的葡萄石-绿泥石-方解石为矿化过程的蚀变产物。表明含铜流体流经沥青和有机碳富集这些地球化学障时卸载成矿。  相似文献   
490.
研究了碳酸盐岩中基体元素Ca和Mg对测定痕量元素的影响及消除办法,建立了用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碳酸盐岩石中26个痕量元素的3个分析流程;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等方法配套测定了碳酸盐岩石中15种主、次量元素.配套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1:20万岩石化探测量碳酸盐岩分析技术指标要求.方法经标样及碳酸盐岩石样品分析验证,其结果与不同实验室、不同方法测定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