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90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局部倾角约束最小二乘偏移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石油勘探难度的进一步加大,地震数据往往存在采样不规则、地震道缺失等现象,如果不对其进行处理,会对后续的地震成像产生影响,引入成像噪音.针对这一问题,一般是通过地震道插值或数据规则化对叠前数据进行处理,然后采用常规的偏移方法进行成像,本文则是将地震成像看作最小二乘反演问题,在共成像点道集引入平滑算子,在共偏移距/角度道集引入平面波构造算子(PWC)进行约束,通过预条件共轭梯度法使得反偏移后数据与输入数据之间的误差达到最小,最终得到信噪比更高、振幅属性更为可靠的成像结果.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本文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压制数据不规则对成像产生的噪音,而且具有更高的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42.
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最小二乘偏移成像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是海相油气储层以及西部探区的重要储层类型之一,多表现为缝洞储集体形态,埋藏深度大,地震反射波信号复杂,波场特征分析困难,因而对其进行高分辨成像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推导并实现了基于最小二乘理论的偏移成像(LSM)方法,并将LSM用于西部探区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等效地震地质模型的偏移成像工作,成像结果表明:在理论上,LSM方法能够较好地分辨出埋藏深度在3000 m以下的中深部20 m尺度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在西部碳酸盐岩裂缝型储集体地震勘探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3.
44.
地质变量的变化与地质体的特征密切相关,通过地质变量的研究可以揭示地质体某一特征的规律性。多次地质事件的数理统计特征表现为多个总体叠加的混合分布,因此通过研究混合分布和单一分布的特征,对矿床的矿化成因、矿化过程和矿化特征认识有指导意义。研究发现,枪马金矿的金品位主要由2个对数正态分布总体叠加而成,并对应于本区2次主要的成矿事件。对金的特征参数垂直空间上的研究表明,金矿化强度向深部逐渐增高,深部找矿远景很大。  相似文献   
45.
利用宁芜地区(江苏部分)地质资料,结合磁场特征,重点对该区侵入岩体、断裂等地质构造进行了推断,编制了1:5万磁法推断地质构造图,为铁矿预测提供了地质构造等综合信息要素。采用RGIS2008软件2.5D人机交互拟合方法,累计估算铁磁性矿体资源量84642.6万t并分级。通过已知矿床的分布特征分析,结合磁测资料解释应用的成果,对宁芜地区(江苏部分)铁矿资源潜力进行了探讨和预测。  相似文献   
46.
200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之后,相当多的研究文章使用了震级8.1的数据,但也有人对该震级表示怀疑.为了澄清数据来源,本文整理了国内外主要的地震目录网站,以及已有文章对该地震震级的使用情况,给出了不同的结果.最终表明,震级8.1的说法来自于国内大震速报目录.  相似文献   
47.
T-波是由海底地震或者海陆边界俯冲带附近地震激发,并在海洋低速层中传播的声波.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东部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MW=9.3级大地震,其产生的能量在印度洋中激发了巨大的海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受到了世界科学家们极大的关注.本文从台站(PALK)及台站(DGAR)记录到的地震的信号中,提取出了清晰的高频T-波,并在频率域内分析,最终得到了T-波的频谱已及频率随时间变化图像.另外,通过对大地震时间域和频率域内T-波信号的分析,了解到此次大地震断层破裂过程持续的时间大致为500 s,其间伴随有两次明显的能量释放过程.分析数据表明两次能量释放过程的间隔大致为80~100 s.T-波分析将为推断海洋地震以及海陆边界俯冲带附近地震的特征,提供一种独立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8.
九江地震前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电离层异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法国DEMETER卫星观测的电磁场、电子和离子浓度及温度数据的分析,表明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Ms5.7地震前存在空间电离层异常现象,其中2005年11月17日、18日和21日在单个半轨道上存在较明显的异常变化,异常同步出现在电磁场和等离子体部分参量上,2005年11月22日、23日在20°~30°N范围内出现大面积的升温现象.此外,除震中区上空附近有异常变化外,在南纬的震中磁共轭区也观测到相应的扰动.  相似文献   
49.
开展设置标准地名标志是国家民政部等四部局作出的关于今后五年地名工作的一项重要决策和部署。福建省永定县为规范地名标牌国家标准的设置工作,使地名管理更好地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交往服务,实现地名国家标准化、规范化。依据国家民政部、交通部、工商局、技术监督局《关于在全国城市设置标准地名标志的通知》[民发(2000)67号],在五年内更换使用国家标准地名标志的要求,制定了2001年至2003年规划,成立了由县府办、民政、公安、工商、建设、交通、城管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组成的设标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力争用三年时…  相似文献   
50.
利用重力和地形观测反演中国及邻区地壳厚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尝试了直接利用布格重力数据和地形数据反演计算中国及邻区的地壳厚度的方法. 为减小区域不均衡性和重力反演中的不唯一性的影响,本方法利用地表地形起伏修正传统反演方法中的参考深度,并经过多次的迭代使得反演结果逼近真实值. 在此基础上,绘制了中国及邻区1deg;times;1deg;网格的地壳厚度图,对中国及邻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和莫霍界面的起伏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其相关性系数为-0.993. 其地形起伏与莫霍界面的起伏之间也呈现出了海、陆不同的线性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0.91. 相关性计算结果显示,重力数据揭示的大陆和海洋的交界大致为水下800 m. 为了探讨地球曲率对该算法可能的影响, 还分别计算了分区反演以及整体区域反演两种模式,研究发现两者得到的地壳厚度偏差在5km以内,并分析了可能产生偏差的原因. 比较本文结果与地震测深及其它研究结果表明,独立使用布格重力异常和地形数据,能较为可靠地反演出中国及邻区地壳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