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72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7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近年来,我队先后在吉安盆地、袁水凹陷、信江凹陷等有第三系和白垩系红色岩层(简称红层)掩盖的地区,进行了电测普查找煤工作。兹将我们对红层掩盖区物探找煤工作的认识和体会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472.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的发震机制与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特征紧密相关,应用反射地震探测方法精细探测发震构造内部的结构特征,对研究汶川地震的发震机理有重要意义.5.12地震后在地表错断最剧烈的区域之一虹口乡白庙村穿过发震构造和深钻科研井WSFD-1和WSFD-2布置了兼顾浅中深层信息的反射地震探测剖面,该区域断裂带硬岩出露,地形地貌复杂多变,起伏剧烈,只能采取弯线地震测线布设方式采集二维反射地震数据,而且弯曲度大,造成CDP点分散严重.区域内构造复杂,褶皱逆推构造发育,地层和构造倾角大,采用常规二维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叠加处理时,易将不同地层的反射信息叠加到同一反射层.弯线叠加剖面上侧面波,混波干扰严重,会显著地降低原本低信噪比数据的分辨率,或剖面可靠性低,容易在二维剖面中造成解释陷阱.本文利用弯线地震采集的三维特性,用拟三维地震叠加技术处理汶川地震科学钻井附近横跨北川-映秀断裂带的二维弯线地震数据,弥补常规二维弯线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不足,将不同地层的反射信息分离归位到不同的三维叠加剖面上,解决二维弯线地震数据处理时混波干扰严重的难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选取合适的共中心点面元,获得了高分辨率的三维叠加剖面.相比于二维弯线叠加剖面,三维叠加剖面切片成像更真实,剔除了不同地层反射信息混叠的影响,能得到更准确的断点信息,并可以获得沿断层走向横向的信息,显著提高了构造解释的可靠性和精度.应用拟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处理龙门山断裂带的二维弯线地震数据,获取高分辨率的构造信息,有利于断裂带内汶川地震发震机制和龙门山隆起机制的解释.  相似文献   
473.
从世界展望中国喀斯特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喀斯特面积广大、类型多样,世界上任何国家无法与此相比。建国以来,中国地理、地质学家对喀斯特进行了大量研究,在经济建设服务中取得非常有益的经验。但是,欧美地区的地貌学家对中国喀斯特研究工作至今仍然不够了解,缺乏应有的认识。为此,本文对中国喀斯特的形成因素、主要地貌类型(峰林、峰丛、石林等)、沉积地貌(生物钙华、边石池、建设性瀑布),以及开发利用问题进行了扼要的论述,井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喀斯特地区进行了比较,表明中国喀斯特研究已取得非常显著的成就,为促进世界喀斯特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74.
大型巡天项目的快速发展,产生大量的恒星光谱数据,也使得实现恒星光谱数据的自动分类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胶囊网络的恒星光谱分类方法,首先利用1维卷积网络和短时傅里叶变换将来源于LAMOST(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y Telescope)Data Release 5(DR5)的F5、G5、K5型1维恒星光谱转化成2维傅里叶谱图像,再通过胶囊网络对2维谱图像进行自动分类.由于胶囊网络具有保留图像中实体之间的分层位姿关系和无需池化层的优点,实验结果表明:胶囊网络具有较好的分类性能,对于F5、G5、K5型恒星光谱的分类,准确率优于其他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475.
天体光谱分类是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关键是从光谱数据中选择和提取对分类识别最有效的特征构建特征空间.提出一种新的基于2维傅里叶谱图像的特征提取方法,并应用于LAMOST (the 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恒星光谱数据的分类研究中.光谱数据来源于LAMOST Data Release 5(DR5),选取30000条F、 G和K型星光谱数据,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 STFT)将1维光谱数据变换成2维傅里叶谱图像,对得到的2维傅里叶谱图像采用深度卷积网络模型进行分类,得到的分类准确率是92.90%.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LAMOST恒星光谱数据进行STFT可得到光谱的2维傅里叶谱图像,谱图像构成了新的光谱数据特征和特征空间,新的特征对于光谱数据分类是有效的.此方法是对光谱分类的一种全新尝试,对海量天体光谱的分类和挖掘处理有一定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476.
【目的】探究海参酶解液对高糖高脂所致的斑马鱼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斑马鱼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各1组,和海参酶解液高剂量(1.0m L/L)治疗组、低剂量(0.5m L/L)治疗组各1组。每天利用高浓度葡萄糖(质量分数2%)系统浸泡及高胆固醇(质量分数10%)饲料饲喂诱导斑马鱼高糖高脂模型,高低浓度海参酶解液浸泡治疗。14 d后进行新鱼缸潜水行为实验,取鱼体匀浆进行组织各生化指标的检测,包括葡萄糖(Glucose, Glu)、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皮质醇(Cortisol, Cor)浓度。【结果】新鱼缸行为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斑马鱼的行为学实验都有明显差异,其中焦虑型行为潜伏期、冻结次数和冻结时间等抑郁型行为增加,探究型行为顶部转移和顶部时间减少,而1.0 mL/L高剂量海参酶解液可以逆转这些变化。模型组葡萄糖、总胆固醇、皮质醇浓度相比对照组显著升高,而给予海参酶解液治疗后,高剂量治疗组对模型组的葡萄糖、总胆固醇及皮质醇浓度均有显著降低的作用。【结论】海参酶解液可以通过改善高糖高脂诱导的糖尿病模型中糖脂水平来改善抑郁样行为和应激激素。  相似文献   
477.
478.
测量数据在获取的过程中,常存在不确定性,它们会影响参数估计结果,不确定性平差模型的解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参数估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当观测方程的系数矩阵存在接近零的奇异值,采用岭估计可有效抑制观测方程病态性对参数估值结果的影响。当不确定性平差模型出现病态,其受系数矩阵误差和观测值误差的影响更为严重,本文将岭估计法应用于病态不确定性平差模型,推导了迭代算法,以提高解的稳定性,并用算例验证,结果表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79.
应用地统计学、生态化学计量学和GIS技术,对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某种植区的表层土壤N、P、K2O、CaO、MgO、S、Mo、Mn、Fe2O3、B、Corg、pH等参数含量特征、趋势分布、空间变异性及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Corg属于较强分异型,变异系数为71.54%,其余元素均属于弱或均匀分异型。N、P、K2O和pH整体呈现极丰富和丰富等级,S、Mo、Mn、Fe2O3、B和Corg则处于缺乏和极缺乏等级。通过不同趋势阶数中误差的比较叠加块金系数分析,初步确定研究区可分为3种预测类型,即无趋势预测、一阶趋势预测和二阶趋势预测。K2O、CaO、MgO、S、Mn和Corg主要受结构型影响,N、P、Mo、Fe2O3、B和pH主要受结构型和随机性混合影响,其中S和Mo的变异函数表面具有较弱的方向性。生态化学计量学表明,生源要素平均含量K2O>Corg&...  相似文献   
480.
由于海床起伏不平,斜坡的存在必然改变波浪对管线及海床的作用特性,进而影响管线三维冲刷。基于波浪港池实验,考虑规则波的作用,采用中值粒径为0.22mm的原型沙铺设与波浪传播方向成45°夹角的斜坡,研究斜向波作用下斜坡上海底管线的三维冲刷特性。通过测量管线下方冲刷坑宽度和深度的差异,分析管线三维冲刷的不均衡性。实验表明:管线的存在使斜坡上的波高有所降低;斜向波作用下管线三维冲刷的不均衡性表现为深度不均衡性和宽度不均衡性,宽度不均衡性主要是管后淤积泥沙的后移引起的,周期对三维冲刷不均衡性的影响比波高对其的影响程度大;管线自深海向近岸延展时,随水深的减小,冲刷深度分为缓慢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