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169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4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4篇
  1940年   2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中老泰铁路作为泛亚铁路东、中、西三线的中线,对中国与老挝、泰国的跨境合作以及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选取中国云南省和老挝、泰国作为研究区域,以非障区的区域开发为基础,并选取铁路沿线15个主要城市,基于城市流网络视角对比铁路建设前后区域可达性与城市流网络的变化,结果显示:铁路建成将提升障区可进入性与非障区可开发性,提高区域互联开发潜力,提升研究区内可达性。可达性呈现以铁路线路为轴向周围辐射递减的格局,但泰国西部及老挝东部自然障区可达性提升效果甚微;铁路将增强城市间联系强度,实现“树状-网状”的城市流网络形态高效重构,网络发育更加成熟稳固;铁路也使得网络结构扁平化、分散化,流网络重构过程中资源的分散与耗散并存,城市间联系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62.
63.
中老泰铁路作为泛亚铁路东、中、西三线的中线,对中国与老挝、泰国的跨境合作以及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选取中国云南省和老挝、泰国作为研究区域,以非障区的区域开发为基础,并选取铁路沿线15个主要城市,基于城市流网络视角对比铁路建设前后区域可达性与城市流网络的变化,结果显示:铁路建成将提升障区可进入性与非障区可开发性,提高区域互联开发潜力,提升研究区内可达性。可达性呈现以铁路线路为轴向周围辐射递减的格局,但泰国西部及老挝东部自然障区可达性提升效果甚微;铁路将增强城市间联系强度,实现"树状-网状"的城市流网络形态高效重构,网络发育更加成熟稳固;铁路也使得网络结构扁平化、分散化,流网络重构过程中资源的分散与耗散并存,城市间联系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64.
康译之  何丹  高鹏  孙志晶 《地理研究》2021,40(1):138-151
本文尝试将海港和内河港的腹地范围演化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运用场强模型划分2001年、2008年和2016年长三角主要海港和内河港口的直接腹地范围,分析其演化特征,总结演化最显著的两大龙头港口——上海港和宁波港的腹地演化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 港口场强分布特征是以三大海港为龙头形成三大高场强集聚区。② 港口直接腹地演化最明显的特征是宁波港扩张的腹地范围基本来自上海港收缩的腹地范围。③ 上海港的直接腹地范围不断被宁波港袭夺是因为上海港通过市场主导和行政协调的机制,扩展了沿着长江布局的内河港口群水水中转的间接腹地,而非直接陆地腹地;相反,宁波港主要依靠行政机制和逐渐强化的市场力量,使直接陆地腹地范围逐渐延展到浙江全省。  相似文献   
65.
盆地沉降史研究的新方法—波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波动分析方法为前苏联学者提出,认为沉积地的演化过程受不同的周期波所控制。介绍了该方法的产生过程,基本原理,工作方法和所能解决的南持问题,最后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6.
中国之海百合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恩之 《地质论评》1948,13(Z1):55-66
Ⅰ、中国海百合化石研究小史 1889年洛采氏描写云南及甘肃之海百合化石十余种,是为中国海百合化石研究之始。其中有Cyathocrinus五种:其一采自甘肃张掖定羌庙石炭纪地层中,颇似C.virgaliensis;其余四  相似文献   
67.
侯德封  楊敬之 《地质论评》1939,4(6):469-474
民国二十八年夏著者等自重庆出發,溯嘉陵江北上,经合川、武勝、南充至南部。沿途見含沙金之黄色土礫石層,自武勝之烈而溪起,向北存在漸多,皆沿現今河谷附近兩岸分佈。  相似文献   
68.
土钉墙模型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土钉墙模型试验,研究土钉的分布对上钉墙成形整体的作用,超载对土钉墙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70.
基于初至P震相较易辨识、读取误差小、有效震相丰富等优点,提出联合Pg与Pn震相到时数据测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石嘴山ML4.4地震序列(11次)的震源深度计算,结果显示该地震序列的震源较浅,这也是此次有感地震震感强烈的原因之一.然后利用初至P震相到时方法分别计算了双层和4层地壳速度模型下的震源深度,并与双差定位所得深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 利用初至P震相到时方法较双差定位方法得到的震源深度整体上一致性较好,但前者得到的震源深度较之后者略深;对于双层与4层地壳速度模型,二者的震源深度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基于可靠区域地壳速度模型下的初至P震相到时方法可以应用于震源深度的计算,并能够取得较好的结果.另外,石嘴山ML4.4地震序列的主震深度为7—8 km,最大余震深度为6 km,根据银川盆地的速度成像结果可知,主震和最大余震发生于银川盆地基底下部;其余地震的震级偏小,多集中于3—5 km深度,主要发生于银川盆地基底顶部或基底覆盖层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