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183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153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451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31.
从业务实际应用出发,通过分析青岛探空站编写测风检查软件的思路和方法,从业务状态、需求分析、模块整合、程序语言、功能实现、以及应用实例等方面,简述了L波段雷达测风辅助检查程序的设计方法和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932.
基于CESM模式对1.5℃和2℃两种增暖情景的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在全球稳定增暖1.5℃和2℃时期与工业革命前、历史时期在强度和周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全球稳定增暖1.5℃和2℃时期,PDO和NPGO的强度均比历史时期弱,且主周期缩短,这可能与全球增暖情景下海洋层结增强导致的Rossby波变快有关。PDO的强度和周期在全球增暖1.5℃和2℃这两种情景下没有明显差异;而NPGO的强度在全球稳定增暖2℃时期比1.5℃时有明显减弱,且周期缩短1 a左右。因此,0.5℃升温差异对PDO的强度和周期影响较小,而对NPGO的强度和周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33.
栖霞高家香夼福山邢家山一带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矿床(点)和矿种繁多,尤以多金属成矿作用最为突出,是胶东地区重要的金、铜、钼等多金属成矿区,有着十分良好的找矿前景。成矿带内矿床均分布于臧家庄盆地周缘断裂附近,大多赋存于中生代酸性侵入岩和粉子山群、蓬莱群变质地层中的碳酸盐岩接触带处,矿体受地层、构造及岩体三者联合控制。成矿作用受NE向断裂影响较大,除矽卡岩化外硅化、铅锌矿化、铜矿化、黄铁矿化、银矿化和钨钼矿化也较为发育。  相似文献   
934.
豫西双龙韧性剪切带是位于秦岭造山带核部的一条韧性剪切带,由两侧到中心依次发育了初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及假玄武玻璃一系列动力变质岩。该韧性剪切带是东秦岭造山带核部网结状走滑韧性剪切带中的一条,对其开展显微构造研究,对了解东秦岭造山带的变质变形环境及构造演化具有一定地质意义。本文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韧性剪切带进行岩石学和矿物显微构造特征分析,对韧性剪切带的性质及温度、古差应力、应变速率等变质变形环境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表明,双龙韧性剪切带运动学性质为左行剪切,变质变形温度约为400~500℃,古差应值约为51~61MPa。  相似文献   
935.
为探索大容量气枪震源在陆内地壳结构反射地震探测中的应用前景,在安徽长江中下游池州一铜陵段完成气枪震源流动水体激发、岸上反射地震仪器接收的探测试验,获得测线下方反射地震数据剖面。结果显示:在研究区内大容量气枪震源激发的地震波信号具有传播距离远、穿透深度大等特点,在距炮点13km处获得清晰地震波初至起跳信号,纵向上双程走时...  相似文献   
936.
探地雷达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隧道衬砌病害检测方面,针对探地雷达B-Scan图像解译,近年来涌现出了许多深度学习算法,但YOLOv7算法在该领域尚未被应用。本文首先通过FDTD正演模拟了隧道衬砌的空洞和渗漏水病害,并实地采集隧道内12条测线数据分析其病害分布情况,以此构成隧道衬砌病害数据集;然后基于YOLOv7算法,利用两类病害的不同图像特征,实现对隧道衬砌病害的自动解译。研究结果表明,利用YOLOv7目标检测算法,对整体病害的识别准确率、召回率分别达到97.87%、90.61%。当IoU取0.5时,对空洞病害和渗漏水病害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7.2%和96.4%;最后随机选取100张图像进行测试,测试结果的准确率达94%。最终的试验识别结果能很好地应用在生产项目中。  相似文献   
937.
938.
针对坚硬致密“打滑”地层研制了一种新型自锐金刚石钻头。室内微钻试验及现场钻进试验均表明:在钻进极坚硬致密“打滑”地层时,相对于普通金刚石钻头,新型自锐金刚石钻头可提高钻头机械钻速1~3倍,且钻头寿命相对较高,为攻克“打滑”地层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碎岩钻进工具。  相似文献   
939.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水西沟群碎屑岩储层获得了高产气流,但由于储层物性较差,岩性致密,针对该储层的储集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对水西沟群致密砂岩层段取心的35口井,共385.2m的岩心进行样品采集,共采集样品350余块,制作铸体薄片344块,应用显微镜进行样品的微观组成特征分析;同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阴极发光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50余块样品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西沟群储层以分选中等,磨圆较差的岩屑砂岩为主;储层压实作用强,粒间孔基本消失,主要的显孔类型为粒内溶蚀微孔,其次是基质晶间微孔和微缝,这三类微型储集空间组成了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通过对砂岩成分组成、成岩环境,成岩作用的研究,认为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水西沟群砂岩储层早期快速压实致密化,后期在微溶蚀和压碎作用共同影响下形成了有效的"三微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940.
张婧  李伟  吴智平  李春锐  杨波  张晓庆 《地球科学》2017,42(9):1549-1564
渤南地区郯庐断裂带具有很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由于其构造特征复杂,目前对渤南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的认识尚不明晰.通过对三维地震和地质资料的分析解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渤南地区郯庐断裂带构造特征的时空差异及其对盆地结构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渤南地区郯庐断裂带具有3组分支断裂,每组分支断裂由2~4条断裂构成,均表现出了明显的走滑特征,整体由东向西、由深至浅走滑程度逐渐减弱.新生代古新世-早始新世郯庐断裂带渤南段左旋走滑,东部分带活动明显、强度大,中带和西带不活动或活动较弱,渤南地区中生代发育的NWW向伸展断裂系统复活,形成北断南超的复式半地堑或南北双断式结构;中始新世以来,渤南地区郯庐断裂带转为右旋走滑,3组分支断裂均开始活动,表现为强烈的走滑兼伸展运动,强度由东向西逐渐减弱,中带分支断裂形成的中央构造脊将黄河口凹陷分割成东、西两个次洼,并开始逐渐发育一系列次级断层,与主断裂构成帚状断裂组合;新近纪-第四纪郯庐断裂渤南段表现为右旋走滑兼挤压,主走滑断裂不连续,代之以大量规模较小的次级断裂系统.太平洋区板块俯冲方向、俯冲速率的变化以及深部动力背景的变迁共同造成了渤南地区郯庐断裂不同分支构造发育演化及其控盆作用的差异性,由于右旋走滑位移量小于先期的左旋走滑,现今渤南地区构造单元分布仍具左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