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3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物理基础及其预测思路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短期气候预测依据大气科学原理,运用气候动力学、统计学等手段,在研究气候异常成因的基础上对未来气候趋势进行预测。虽然目前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水平还不高,但短期气候预测是国家经济发展和防灾减灾的迫切需求,提高预测准确率是气象科研和业务人员的重要任务。该文从海洋、积雪等外强迫信号及大气环流大尺度变动等大气内部特性等角度概述了短期气候预测的物理基础,简要回顾了近60年来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作者近十几年来研制短期气候预测客观统计学及统计与动力学相结合预测模型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72.
冯蕾  魏凤英  朱艳峰 《大气科学》2011,35(5):963-976
本文在分析中国夏季降水典型模态与前期春季对流层中上层温度主要分布类型、北大西洋涛动(简称NAO)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前春对流层温度和NAO的中国夏季降水统计预测模型,并对利用该模型预报的2004~2009年中国160站夏季降水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大范围夏季降水多寡主要与5月NAO变化有关,“南多(少)北少(多...  相似文献   
73.
近千年东亚夏季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东亚地区夏季海平面气压场与中国东部6区域干湿指数关系的基础上,重建了公元960—2000年近千年东亚地区夏季海平面气压场的格点资料,并对重建效果进行了检验。同时,依据重建的海平面气压场资料定义了近千年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探讨了近千年东亚夏季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重建的近千年东亚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场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它为研究更长时间尺度的东亚夏季风变化特征提供了基础;(2)东亚夏季风指数存在60~70 a、30~40 a、10~20 a的显著周期变化;(3)近千年东亚夏季风的强度指数主要经历过9次明显的趋势突变。其中,13世纪30年代东亚夏季风的强度指数经历了最显著的振动。  相似文献   
74.
地质力学理论对中国深层油气勘查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地质力学是我国著名地质科学家李四光创立的一门以系统论为基础,以构造体系为核心内容、跨学科的系统构造地质学理论。七十多年来,在区域地质、地震地质、地热勘查、第四纪地质、地壳稳定性评价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发展;在固体矿产、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预测,指导部署勘探方面硕果累累。文章回顾了中国油气勘探历程,总结了地质力学理论在中国常规油气勘查思路和方法的成功经验,在松辽、塔里木及江汉等多个重要含油气盆地的发现中,地质力学理论起到了实用效果,并认为地质力学理论将一如既往,在我国深层油气勘查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5.
江淮入梅的年际变化及其与北大西洋涛动和海温异常的联系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徐海明  何金海  董敏 《气象学报》2001,59(6):694-706
文中首先采用简单相关和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江淮入梅的年际变化与前期冬季环流和前期冬、春全球海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淮入梅的早晚与前期冬季北半球大型环流存在显著的相关 :入梅早的年份 ,其前期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强 ,北半球只有一个强的极涡并位于格陵兰上空 ,东亚大槽弱 ;入梅晚的年份 ,则其前期冬季环流表现为 ,北大西洋涛动弱 ,北半球存在两个极涡 ,其中一个仍然位于格陵兰上空 ,而另一个则位于西伯利亚上空 ,东亚大槽较常年强。江淮入梅的年际变化与前期冬春北大西洋海温的相关分析表明 :入梅早的年份 ,北大西洋海温较常年偏暖 ;入梅晚的年份 ,前期冬春北大西洋海温较常年偏冷。文中还用 CCM3模拟了冬、春季北大西洋海温增暖对后期江淮入梅和梅雨期降水的影响 ,并探讨了其影响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76.
北太平洋海温分布型指数的年际变化及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凤英 《气象学报》2001,59(6):768-775
从预测中国夏季降水趋势分布的需要出发 ,定义了一个反映北太平洋海域表面温度变化的分布型指数。该指数较好地表征出海温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 ,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分布型式有较清晰的相关关系。在分析分布型指数变化特征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统计预测模式。模拟计算及 3 6个个例提前 6个月的预测试验结果表明 ,该模式可以较好地预测出北太平洋海温的变化趋势 ,为提前半年做出中国夏季降水趋势分布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7.
变异函数在降水场空间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起了地统计学中的变异函数,通过对我国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场的计算,揭示了降水场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变异函数在降水发生前、降水过程中以及降水以后有着十分显著的变化,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上的空间变异性有着不同的特征尺度。  相似文献   
78.
动力气候模式预测系统业务化及其应用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力气候模式是目前国际上开展气候预测的主要工具。经过 8年多的研制、发展和业务化过程 ,国家气候中心已建立起第一代动力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 ,并以此为平台 ,形成了一套包括月、季节到年际时间尺度的动力模式预测业务。 2 0年历史回报试验和 1年多的试验性业务运行结果表明 ,该系统对东亚区域的季节预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其预测结果已经在实际业务中得到了应用 ,并成为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文是对该动力模式系统性能的介绍 ,也是对国家“九五”重中之重课题的加强课题“短期气候预测综合动力模式预测系统业务化”专题的总结汇报。  相似文献   
79.
东亚气候的模拟与验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董敏  李跃凤  沈文海 《气象学报》1997,55(6):692-702
运行NCAR公共气候模式(CCM2)20a对东亚气候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较好地描述东亚地区的大尺度气候特征,模拟的高度场、风场、温度场等比较接近实际。对东亚季风气候具有决定性影响的系统,如副热带高压、蒙古高压、印度低压以及西风急流等也模拟得比较好。检验结果还表明,对湿度场的模拟不如高度,温度及风场的模拟,夏季西风急流的模拟不如冬季。CCM2对东亚降水的模拟效果较差。这表明CCM2在模式物理过程方面(如,对流参数化,垂直输送过程,陆面过程及地形等)需要进行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80.
模糊均生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魏凤英  曹鸿兴 《气象》1993,19(2):7-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