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41.
1960-2000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41,自引:7,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664个气象站1960-2000年20 cm口径蒸发皿资料,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分析了中国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就中国平均而言,1960-2000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年蒸发皿蒸发量在20世纪80~90年代较60~70年代下降了99.8 mm,下降幅度为5.8%;不同季节对照发现,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主要表现在春季、夏季和冬季,秋季不明显;对蒸发皿蒸发量气候变化的空间分析表明,年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华东和中南地区;对蒸发皿蒸发量下降的原因分析表明,日照百分率下降从而导致太阳总辐射的下降可能是近年来蒸发皿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
张志薇  高苹  王宏斌  艾文文  孙家清  鲍婧  徐敏 《气象》2019,45(5):667-675
气温是各种气候因子中影响植物花期迟早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以高淳油菜花为研究对象,选取近30年(1986—2016年)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盛花期的变化特征和盛花期早晚年温度因子的特征;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分析了三个表征温度的指标(平均气温T_a5℃的日数、积温和强冷空气日数)与油菜花盛花期关系,结果为预测高淳油菜花的最佳观赏期、做好相关旅游气象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淳油菜花盛花期在2001年以前波动不大,但在2001年后,随年代际呈提早趋势;盛花期迟早年类型不同,T_a稳定在5℃的日期也有差别,具体为盛花期偏早年正常偏早年和正常偏晚年正常年偏晚年;盛花期偏晚年与T_a5℃的日数和积温关系也很显著,从冬至日开始,若T_a5℃的日数超过了53 d或者T_a5℃的积温超过137℃·d,则翌年油菜花盛花日期有可能出现在4月4日之后;若达到强冷空气级别的日数越多,则翌年高淳油菜花盛花期会有所推后。在三个表征温度的指标中,对油菜花盛花期影响最大的是T_a5℃积温。  相似文献   
43.
基于CI指数的江苏省近50 年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江苏省54 个气象台站1960-2009 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气象干旱复合指数(compositeindex, CI) 对江苏省近50 年的干旱特征进行了时空分析。通过计算各站历年逐日的CI 指数值,统计近50 年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分析江苏省各地区干旱发生的频率、范围和强度,揭示了江苏省干旱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 江苏省全年和各季干旱发生频率都是北高南低,四季中,冬旱发生频率最高,夏旱发生频率最低,秋旱南北差异不显著。(2) 冬季江苏省干旱大范围发生的年份最多,夏季最少;近50 年来,全年和四季干旱覆盖范围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3) 这50 年中,江苏省逐年干旱持续日数和干旱强度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年际波动,但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4) 江苏省各等级干旱日数总体上呈现冬季多夏季少、北部多南部少的规律。  相似文献   
44.
汪宁  谢志清  高苹  李昕  张灵玲  苗茜 《气象学报》2023,81(1):110-123
利用1961—2020年江苏省70个气象观测站数据,分析了4类低温事件(寒潮、霜冻、低温阴雨寡照和冰冻)的时、空分布特征,建立4类低温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标和综合危险性指标,结合人口、经济(GDP)两类承灾体的暴露度和脆弱性指数,建立了低温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评估了江苏省低温灾害影响人口和GDP的风险等级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1961—2020年江苏省寒潮、霜冻和低温阴雨寡照事件发生较多,冰冻事件发生较少;研究时段内4种低温事件发生日数呈交替出现或多灾种同期多发的特征,1961—1980年寒潮和霜冻事件发生日均较多,2001—2020年低温阴雨寡照和冰冻事件同期多发。(2)江苏省中、南部寒潮频次较多,年平均累计降温幅度较大;霜冻日数北多南少,极端最低气温北部明显较低;低温阴雨寡照日数从西南到东北递减,南部降水偏多,北部过程平均温度较低;江苏西北、西南地区冰冻日数均较多,与降水空间分布一致。(3)江苏北部为寒潮和霜冻灾害高危险区,霜冻危险性呈纬向带状分布,低温阴雨寡照高危险区域集中在西南部;冰冻高危险区在南部和北部均有出现。低温综合危险性在北部和西南部较高,中部和东南部较低。(4)低温...  相似文献   
45.
刘梅  张备  俞剑蔚  胡洛林  高苹 《高原气象》2012,31(3):777-787
利用2003-2005年梅汛期江苏15个区域性暴雨个例的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了30°-40°N涡旋角动量,从宏观角度上分析了高空能量变化与江苏暴雨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上下层配置和物理量定量诊断分析了江苏暴雨预报着眼点。利用2006—2009年6-7月江苏17个暴雨和非暴雨个例,诊断分析了不同区域出现暴雨的流场和不同层次的物理量。结果表明:(1)角动量的输送和江苏暴雨有一定的变化规律。(2)高空急流带、南亚高压位置与低空西南急流对暴雨及其非暴雨的产生和落区有明显的预报作用,建立了不同区域出现暴雨的概念模型。(3)暴雨和非暴雨的物理量耦合存在明显的差异。当高层散度值在(1~2)×10-5s-1以上,低层涡度在3×10-5s-1以上,上升速度在(3~4)×10-3hPa.s-1以上,产生暴雨的概率较大。能量输送特征、概念模型的建立和物理量指标的确定为江苏梅汛期暴雨的提前预报提供了新的预报思路和量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6.
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干物质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金岗  高苹  汤志成  陶炳炎 《气象》1997,23(3):46-49
针对徐淮地区冬小麦的生长情况,建立了冬小麦总生物量与气象条件综合因子逐蒸发量的工模式,并在引进三种群生态模型基础上,结合穗茎叶之间关系,研制出穗茎叶干物质相互作用模式,用数学方法研究了冬小麦干物质形成的规律,对生长模拟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7.
徐淮地区冬小麦产量结构优化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苹  武金岗  陶炳炎  汤志成 《气象》1996,22(12):48-50
对产量穗粒结构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分析,利用线性规划方法,通过构造产量最大目标函烽,得出最优的产量穗粒结构。调整现有穗粒结构使产量达到最高或接近最高,此研究成果对于中低产田改造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江苏省单季晚稻产量预报的分段加权动态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志成  高苹 《气象》1989,15(11):30-34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逐段滑动平均模拟趋势产量y_t,根据单季晚稻的穗数、粒数和粒重对最终产量的贡献确定出生育三个阶段的权重,算出各阶段的气象产量。通过MAICE逐步回归方法分别建立各介生育阶段末气候产量的预测模式,分段加权动态地进行单季晚稻的产量预测。最后还作了1986—1988年产量的试报。  相似文献   
49.
基于2019—2022年江苏草地贪夜蛾虫情监测资料,分析了草地贪夜蛾的时空发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南地区,东部沿海的盐城和南通两地为重发区,2020年是近4 a来重发面积最大的年份;草地贪夜蛾在江苏主要危害玉米,春玉米、常规夏玉米、迟播夏玉米上均有发生,其中迟播夏玉米发生程度最重,多为集中连片发生,最高百株虫量在54.7~125.6头,最高被害株率均在93.0%以上;成虫迁入江苏的时段主要是5—9月,其中6—7月为成虫迁入峰期;草地贪夜蛾重发区、迁入峰期等与玉米种植情况、迁飞规律、大气环流、气象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可为精准制定防控策略和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江苏水稻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特征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敏  徐经纬  高苹  于庚康  单婵 《气象》2015,41(11):1367-1373
利用江苏35站1961—2014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和水稻产量数据,基于ArcGis软件统计分析了水稻关键生育期内低温冷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敏感性。结果表明:(1)低温冷害总次数呈现“北多南少”的总体特征,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冷害次数最多,21世纪00年代为第二高值期;(2)全省低温冷害持续天数主要是3~6 d,其中持续3 d的比重最大,平均占50%左右,淮北存在6 d以上的低温冷害过程,但比重基本不足10%,淮北遭遇低温冷害的时间要早于淮南,淮南基本上都是在9月上旬才会发生;(3)低温冷害总体发生几率存在“北大南小”的特征,年代际波动明显,20世纪70年代的发生几率最大,21世纪00年代次之,20世纪80—90年代最小;(4)江苏西北部低温冷害强度最强,21世纪00年代低温冷害强度最强,20世纪70年代次之,20世纪80—90年代最弱;(5)江苏中部是水稻对低温冷害的高敏感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