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21.
梧州连续两天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的地面、高空、有关物理量场和本站实测等资料,对2006年4月23日和24日梧州和苍梧先后出现的降雹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局地性的强对流天气是由于中高层有干空气入侵到梧州上空,同时低层有暖湿气流输送,积聚不稳定能量,形成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分别在锋面进入地面气压槽和中尺度地面辐合线的触发下,出现的局部性短时冰雹、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22.
利用micaps下发的常规地面、高空、有关物理量场和自动站等资料,对2009年4月23-25日梧州出现的大范围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是由高层南亚高压与500hPa南支波动配合,及700hPa西南冷涡、和850hPa的低涡急流切变东移共同作用造成的.垂直速度、涡度、散度、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在这次的强降水过程中有较好的配合.  相似文献   
23.
通过卫星资料、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各家数值预报产品对2011年第4号台风“海马”的预报难点和成败进行分析可知,本次台风过程的预报结论与实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预报梧州市阴天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但全市只有一个乡镇出现大雨的降水,其余为小雨或中雨,尽管这次台风过程能提前地为地方政府部门做了相关的服务工作,但由于其移动路径不稳定,导致了对其登陆时间和地点做出较大偏差的判断,从而造成了梧州降水量级等预报的误差,服务效果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24.
对2004年5月份4次造成广西大范围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物理量诊断场资料等进行分析,找出近年来广西初夏暴雨降水过程的一些特点,为广西初夏大范围强降水预报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5.
骆坚  岑江山黄帆 《广西气象》2005,26(A01):182-184
对2004年11月14~15日,梧州气象台利用713C型测雨雷达多次协助人工增雨的作业过程的回顾和分析。  相似文献   
2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T639和EC产品资料及卫星云图,结合梧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12年7月24~25日台风“韦森特”造成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各种模式的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韦森特”台风是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SE气流引导下西行影响梧州的,台风结构对称,水汽充足,影响时间较长是产生强降水的主要原因;(2)850hPa水汽通量散度负值较大区是梧州“韦森特”台风暴雨强降水区;(3)EC和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韦森特”台风的路径预报比实况均偏南,但时效越近偏差越少,雨量预报则存在量级偏小问题.  相似文献   
2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单站气象要素以及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等资料,对2010年6月9日下午发生在梧州市的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此次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梧州市上空形成一个小尺度天气系统,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及雷达多个产品对梧州产生的强降水都有较好的表征。  相似文献   
2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单站气象要素以及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等资料,对2010年6月9日下午发生在梧州市的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此次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梧州市上空形成一个小尺度天气系统,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及雷达多个产品对梧州产生的强降水都有较好的表征.  相似文献   
29.
梧州市及贺州市春季(2~3月)气温变化气候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梧、贺两市9个站1966~2003年春播期(2~3月)的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梧、贺两市春播期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包括温度变化趋势、突变、周期性等,初步得到在此其间其气候变化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30.
利用重庆丰都羊子洞石笋Y02 ICP-MS测年数据、微量元素数据和石笋氧同位素数据重建了三峡库区76~69 ka B.P.时段的古气候环境信息。将石笋Y02测试数据与太阳辐射曲线、格陵兰NGRIP冰芯和南海海表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石笋Mg/Ca主要响应降水变化,而Sr/Ca、Ba/Ca和U/Ca更多地响应地表土壤状况和当地大气粉尘活动,间接响应降水变化;石笋Y02 δ18O记录出现偏重的趋势比微量元素比值增大时间晚1 ka多,表明石笋微量元素比值可能还受到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