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大气科学   58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花期调控是优质商品花卉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遵循花卉开花的光、温生理生态学原理 ,概述了温室花卉栽培通过控制温度、光照等小气候要素实现花期调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2.
2002年吉林省农业气候条件属正常 ,但有阶段性干旱和低温。大田播种前后雨水充足 ,苗情好 ,而后出现苗期干旱 ;中期各地水热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利 ,灌浆初期气温较低 ,成熟期中、西部出现秋吊。总的看气候条件较适宜 ,对农业生产利大于弊 ,粮豆单产为丰年。  相似文献   
43.
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研究会东北分会第四届农业气象学术研讨会于9月14~17日在吉林市召开。来自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区从事农业气象科研、教学、基层台站业务及农业生  相似文献   
44.
本文选择长野县有代表性的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观测其内部小气候环境的季节变化,以便搞清松林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林内气候环境的变化与叶子状态的变化有关。在秋季十月下旬,由于叶色浓绿,林冠上部反射率约为18%;在冬季,由于叶子脱落,在开阔地带树冠下入射太阳辐射的最大反射率约为45%。林被覆盖对林区内的热量条件影响很大,在盛夏季节,林地表面最高和最低温度分别比裸地低30℃和3℃左右,这是由于松林植被减小了土壤温度波动的振幅的缘故。盛夏时节林内空气温度可以比裸地低7.5℃,相对地产生了冷的环境。在生叶和落叶过程中植株接收太阳辐射的主要部位位于不同的高度上,这从林内气温的垂直分布状态可以看出来。能量平衡分析认为,松林植被对其环境的主要影响之一是通过潜热通量来传输热量,即松林改变了鲍文比率,从而向其周围提供了凉爽清新的空气。这种热量交换在裸地上和城市柏油、水泥路面上是几乎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45.
1995年吉林省农作物主要生长季气候条件以低温、多雨、寡照为主要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弊多利少,旱、涝、冷害和霜冻均有发生。农业气象条件区域差异很大,西部干旱;东部低温寡照加洪涝.中部地区较适宜。总的看属平年年景,尽管高产作物面积扩大,农业投入增加.但粮豆总产仍稍低于上年。  相似文献   
46.
本文概述了吉林省几种主要果树生长发育与温度条件的关系,分析了各地果树栽培的温度、水分、气候生态特征及果树冻害、霜害形成机制。通过实际调查研究,总结出几类果树霜、冻害简易防御措施。为吉林省及其它北方高寒地区发展水果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本文概述了吉林省各地大豆生长季内的农业气象条件,指出大豆生长发育及高产的气象指标,分析了我省大豆栽培高产稳产的区域气候生态适应性。综合考虑气候、经济效益和市场条件,确定了大豆主栽区,分析了适宜发展规模,为我省发展大豆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8.
两种常用的春玉米干旱等级指标在东北区域的适用性检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作物干旱等级农业气象指标是开展作物干旱监测、预警和评估的科学依据,其适用性关系到农业气象业务质量和防灾减灾效果。应用东北地区31个春玉米代表站1981 2012年逐日气象资料、土壤湿度资料、玉米生长发育观测资料及产量资料,对东北地区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土壤相对湿度和水分亏缺指数干旱等级指标进行应用效果检验,比较适用性差异,并利用黑龙江省2013—2016年的资料进行干旱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湿度和水分亏缺指数干旱等级指标均适用于东北区域春玉米不同生长时段干旱识别,且有较好的一致性,两套指标判定的春玉米干旱等级完全相同的占75%左右,相同和基本相同的占95%左右。两套指标对历史和近年玉米干旱事件的判识效果都较好,土壤湿度指标和水分亏缺指数的干旱识别正确率分别在80%和75%以上,土壤湿度指标判定效果更好。两套指标在玉米生育前、中期适宜性略好于后期,在东北三省的应用效果要略好于内蒙古东部,部分干旱年份水分亏缺指数判定的灾情等级偏高,因此,当两套指标判定结果存在差异时,应以土壤相对湿度指标判定结果为准。  相似文献   
49.
根据观测试验及参考资料,概述了长春等北方地区花卉、蔬菜温室内小气候调控的基本原理及常规措施 ,包括采光设计与光照调控、温度、湿度调控及CO2 调控技术。温室的保温效果取决于合理的温室设计和温光调控 ,以便在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下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花卉或蔬菜产品。与自然气候相比 ,温室内小气候受人工干预和控制的因素较多 ,因而 ,温室花卉生产的成败除与温室性能、花卉品种选择有关外 ,关键是科学的小气候调控 ,即光、温、湿度及其配合情况的调控。本文根据温室气象观测结果及部分参考资料 ,概述普通日光和加温温室的小气候调控的原理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0.
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袭祝香  马树庆  纪玲玲 《地理研究》2014,33(7):1373-1382
利用水稻延迟型冷害分级指标和1951-2010 年东北地区101 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累计距平、相关系数、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等方法分析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蒙东地区西部、吉林东部和黑龙江交界延迟型冷害出现的频率较大,辽宁中南部延迟型冷害出现的频率较小。东北地区严重冷害出现频率高于轻度冷害和中度冷害。轻度、中度、严重延迟型冷害都呈下降的趋势,特别在1994 年后延迟型冷害呈快速下降的趋势,东北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与气候变暖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5-9 月平均气温和延迟型冷害呈明显反相关,5-9 月平均气温升高1℃,水稻延迟型冷害减少约45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