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在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中,人口有效集中一直是一个战略性问题.2008年以来,河南省通过建设产业集聚区,积极探索促进人口集中的具体途径和方法.系统调研了河南省安阳、濮阳、鹤壁三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所引发的人口集中的主要做法:积极拓展城镇发展空间,促进和扩大就业,提升人口承载能力,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分析了人口集中效应,指出了人口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人口科学集中的对策:持续提升认识,促进人口集中;持续建设产业集聚区,支撑人口集中;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引导人口有序集中.  相似文献   
42.
鄂拉山查查香卡地区晚三叠世火山岩产出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查查香卡地区晚三叠世火山岩岩石学研究,确定该套火山岩属晚三叠世鄂拉山组,属钙碱性系列。喷出时的大地构造环境为陆内造山环境,该火山岩最初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由于A型俯冲构造活动,测区乃至鄂拉山地区产生一系列右旋走滑断裂带,受北西向右旋走滑断裂的影响,岩石孔隙加大,并出现强烈的热流活动,导致岩浆沿这些断裂带喷出地表。  相似文献   
43.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嘉陵江组嘉四段沉积环境是局限海台地蒸发岩相,水体封闭,有利成盐。以川东地区油气勘探的500余口实际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性微相的研究,探讨川东地区的古地貌特征,寻找成盐的微环境因素,有助于从区域上预测盐类的分布。T1j4盐湖主要分布在蒸发岩沉积中心——膏盆相,但位于膏盆相的周缘地带和膏盆内部堤坝周围,少部分分布在膏盆边缘相,区域上则主要分布在宣汉、达州、万县、云阳、垫江及渠县等地区,有一定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44.
九寨沟保护区植被景观变化与生境破碎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74、1994和2002年三个时段卫星影像,将土地覆盖类型划分为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草地、裸地和水体7个类型。研究发现,九寨沟森林面积、特别是针叶林面积减少,各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也在增大。与1974~1994年间森林丧失平均速率相比,1994~2002年间森林丧失速率明显放缓。第二期灌丛面积平均增长速率是第一期的3.5倍。随着生境破碎化的加剧,许多珍稀保护生物的前景变得难以预测,应以审慎的态度来对待所谓的“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45.
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是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力量.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大周镇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理.认为对该产业集群形成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共同的文化、制度创新、市场带动和环境建设等,而驱动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社会网络、专业市场、本土企业家和地方政府引导与支持.这种动力机制为类似地区发展产业集群提供了案例性借鉴.  相似文献   
46.
以古近系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E23)为研究对象,在精细岩芯观察和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重矿物组合、ZTR指数、砂岩碎屑组分、粒度累积概率图和砂地比等参数综合分析结果,对柴达木盆地南八仙地区E23湖盆扩张期弱退积型浅水三角洲物源方向、砂体展布规律和沉积微相发育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① 南八仙地区E23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南祁连山中酸性岩浆岩和中高级变质岩发育区,物源方向为近北东—南西向,稳定重矿物(磁铁矿、石榴子石、白钛矿和锆石)含量高(质量分数介于81. 0%~99. 9%)、不稳定重矿物(绿帘石和角闪石)含量低。② 南八仙地区E23沉积时期为浅水三角洲—滨浅湖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砂体的成分成熟度一般中等—较差、分选磨圆度中等—较差,粒度概率图以反映河流作用的一跳跃一悬浮式为主;沉积构造类型多样,主要发育块状层理、正粒序层理、平行层理和槽状交错层理。③ E23沉积时期,南八仙地区继承性发育3条北东—南西向呈条带状展布的砂体富集带(砂地比值介于35%~65%之间),早期到中期砂体发育程度增强,呈进积式;中期到晚期砂体发育程度有所减弱,呈弱退积式。④ E23沉积时期,南八仙地区处于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环境,持续发育3个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沉积朵叶体,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其次为水下分流间湾微相,早期到中期浅水三角洲前缘发育规模增大,中期到晚期发育规模减小。  相似文献   
47.
卤水中钙离子的存在会对盐湖化工生产及其产品质量造成较大影响,研究钙离子在卤水蒸发过程中的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外自然蒸发及盐田实地采样,研究了察尔汗盐湖盐田生产过程中钙离子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自然蒸发实验中卤水钙离子浓度随蒸发量的增加逐渐减少,在盐田生产现场采样结果显示钙离子浓度随卤水蒸发而增加,结合生产实际,推断外界钙离子补给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避免车间含钙尾水混入,阻止盐田卤水和周边土壤可溶性钙盐间离子交换是有效降低卤水钙离子浓度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8.
县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应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需要,县域科技发展引起广泛重视,制定县域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是指导县域科技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什么叫县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为什么制定这样的规划?怎样组织和制定这种规划?并就一般意义上,提出了县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49.
50.
东营近海枯水期浮游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研究东营近海海域15个站位水质和浮游生物样品,结果表明东营近海枯水期海水为贫营养和中营养化水平。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16881~141795cell/m3,优势种以夜光藻、圆筛藻、刚毛根管藻和布氏双尾藻为主。浮游动物群落主要由原生动物、桡足类、甲壳类和多毛类幼体等组成,个体丰度变化范围为708~5488个/m3,优势种以夜光虫、强壮箭虫、太平洋纺锤水蚤和长尾类幼体为主。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小于3,生物群落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