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引言地震活动统计特征的研究是地震学中开展得很早、并且一直是比较活跃的研究分支。在多数地震活动的统计研究中,分析的地震参数是地震的发生时间、地震的位置(经度、纬度、深度)和震级。近半个世纪以来,对描述地震的其他参数,如地震断层参数、地震矩、地震释放的地震波能量、地震应力降等,也出现过不少统计性的分析研  相似文献   
92.
矿井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入认识成灾机理与相关要素,准确辨识地质灾源体并评价其致灾危险度,是煤矿防灾减灾保障安全开采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分析矿井地质灾害典型案例,认为矿井地质灾源体是在煤矿采掘过程中具有发生矿井地质灾害潜在危险的地质体,包括煤层及其围岩以及存在其中的地下水与瓦斯等,具有地源性、隐蔽性、触发性、可控性等主要特征;矿井地质灾源体是矿井地质灾害的内因,煤矿采掘活动是触发矿井地质灾害的外因,地质影响因素和人为影响因素可能提高或降低矿井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并提出了辩识地质灾源体和评价其致灾危险度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3.
参与式的地方可持续发展规划行动方案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编制一个相对实用而完美的地方可持续发展规划的行动方案。具体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地方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的基本框架,包括具体行动计划的目标设计、行动主体的确定和具体的实施内容等;二是针对行动目标,分析了不同的行动主体,如政府、公众、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团体和个人的职责和义务,以及各自应该实施的工作;三是为了使行动方案能圆满实施,提出了如何建设地方可持续发展行动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4.
赵光平  姜旭  马丽 《中国沙漠》2015,35(5):1275-1282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东部61个气象站1960-2009年逐日降水资料,结合同时次NCEP全球再分析风场资料,在气旋性风切变辨识算法的支撑下,分析了近50年西北地区东部低层气旋性风切变演变对同期雨日多寡的控制与指示作用,结合低层水汽条件与气旋性风切变的配置关系,对其在不同季节对雨日的可能影响程度及降水效率进行了逐一比对与成因探讨。结果表明:在冷暖空气交汇频繁的春、秋两季,即一年中气旋性风切变多发时段,700 hPa气旋性风切变在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对雨日产生的差异性最为显著,降水效率相差达24%,而冬季仅为10%;通过对比分析西北地区东部不同季节风切变效率多年和少年比湿分布,发现在在春、夏两季,水汽条件对700 hPa气旋性风切变的降水效率影响最为显著。气旋性风切变降水效率概念的引入,不仅较为符合西北地区的天气气候特点,且能够较好地反映雨日与700 hPa气旋性风切变之间在不同季节与不同区域中的相关性,对现实预报有较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5.
用前兆逆向追踪法研究台湾东部地区大地震前兆, 讨论适合该地区地震链和中期图象的参数,确定地震链的中期图象阈值. 将线性判别方法应用于地震链的中期图象,给出一种探索大地震前兆的途径.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这种途径可降低对该地区大地震的虚报率; 前兆逆向追踪法在台湾地区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96.
在长江源区各拉丹冬一带晚二叠世地层中建立了2个腕足类生物组合,下部为Spinomarginifera cf.kueichowensis-Tschernyschewia cf.sinensis-Tyloplecta cf.yangtzeensis组合,见于乌丽群下部的那益雄组;上部为Leptodus nobilis-Perigeyerella costellata-Enteletes subequivalis组合,见于乌丽群上部的拉卜查日组。两个组合生物群属于特提斯动物群,均可与华南地区同期地层中的生物群相对比。  相似文献   
97.
目的:对比研究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SP)的MSCT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PSP的MSCT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13例,年龄17~73岁。结果:MSCT表现:均位于肺组织外带内单发肿块,8例(53%)呈类圆或椭圆形,6例(40%)呈浅分叶状,边界清,1例(7%)边缘光整,边界欠清。空气新月征3例(20%)、晕征4例(25%)、贴边血管征3例(20%)、尾征1例(7%)。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10例,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延迟性强化5例。结论:PSP罕见,多发生于中年女性,MSCT有一定的特征,掌握CT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8.
于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平潭岛东北部近岸海域开展污损生物生态研究,探讨了该海域大型污损生物的群落结构特点及演替趋势。周年模拟挂板试验结果显示,该海域大型污损生物隶属13门92种,以广分布暖水种为主,其中主要优势种为营固着生活的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大室别藻苔虫(Biflustra grandicella)、三角藤壶(Balanus trigonus)和中胚花筒螅(Ectopleura crocea),以及自由生活的廉形叶钩虾(Jassa falcata)和齿掌细身钩虾(Maeropsis serratipalma)等。虽然该海域全年均有生物附着,但附着强度的季节性差异显著,附着盛期为6月至8月(生物量介于7 326.0~12 970.0 g/m2之间,以湿质量计),12月至次年2月(生物量介于39.5~1 580.5 g/m2之间)为附着淡季,而且污损生物摄食类型以悬浮物食者为主。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污损生物附着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水体透明度、水动力条件、地表径流和养殖等人类活动对污损生物的分布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
对南岭九嶷山地区金鸡岭岩体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主体粗中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和补体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56.40±0.66 Ma、153.00±2.20 Ma;结合已有资料将二者的形成时代约束在(156.40±0.66)~(159.00±0.45)Ma与(146.00±0....  相似文献   
100.
基于2012—2021年5—9月华北五省的逐日降水资料和台站地形高度数据,统计分析了华北全区及各子区域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及其强度和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得到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强度及频次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华北区域极端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均呈多波动特征且区域差异性显著,太行山以西高原和以东平原降水频次多、波动明显且强度较弱,太行山南段以南平原降水频次少、变化平缓而强度明显偏强。2)极端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呈现南北少、中间多的型态分布,降水量大值区分别位于燕山东南侧和太行山南段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极端降水高频站点主要聚集在晋东南地区;日最大降水量超过300 mm的站点主要集中在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3)华北区域38°N以北,极端降水量、降水频次、强度和日最大降水量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38°N以南,山西南部临运地区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由于降水频次和强度与地形均存在正相关而导致,太行山附近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贡献主要在于降水强度而非降水频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