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利用浙江省历史上144例高温过程研究建立了高温精细化评估方法,首先根据高温日数和高温累积量两项指标构建单站高温强度评估模型并将单站高温强度划分为"特强、强、较强、一般"4个等级,再根据1~4级高温范围和平均高温强度等指标构建全省高温强度评估模型,将全省高温强度也划分为同样Ⅰ~Ⅳ个等级;通过计算验证了该方法;另外评估结果显示,浙江省Ⅳ级以上高温平均每年可出现2.8次,近年来Ⅰ级(特强)高温有多发和重发的趋势;以杭州的西南部、金华的大部分以及丽水的中北部地区高温致灾危险性指数为最高(高危险区),从内陆到沿海、中部向南北两侧相应由"较高危险区→中等危险区→较低危险区"过渡,海岛及沿海个别地区属相对低危险区。  相似文献   
62.
陈海燕 《地理教学》2011,(16):55-57
地理知识图像化是当前世界各国中学地理教材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明显趋势。我国新一轮中学地理教材改革中,顺应了世界潮流,不仅在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图像信息,甚至以图带文,凡图能表示清楚的内容文字则不赘述,只在图下给出了必要且简练的说明文字,以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相似文献   
63.
新疆阿尔金地区长沙沟一带奥陶纪侵入岩及其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阿尔金地区长沙沟一带发育的侵入岩岩石类型包括辉石岩、辉长岩、辉绿辉长岩、石英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野外地质特征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就位时代均为奥陶纪。其中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具有幔源型特征;中酸性侵入岩显示I型和地S型双重特征,其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在岩浆上侵过程中同化混染了部分壳源物质,使其具有壳幔混合源的岩浆性质。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形成于超大陆裂解构造环境,系与大陆裂谷或深大断裂有关的深成岩浆作用的产物,中酸性侵入岩是汇聚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64.
新疆阿尔金长沙沟超镁铁质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1∶50000地质填图,表明新疆长沙沟(蛇绿)构造混杂岩带超镁铁质岩主要岩石类型为斜长辉石角闪岩、辉石橄榄岩、强蛇纹石化辉石橄榄岩等;总体贫SiO2、CaO、K2O、Na2O,富含MgO、FeO特征,分异指数DI=0.35~14.45,固结指数SI=47.82~70.05,表明岩浆分异不明显,固结程度较高;里特曼指数σ=0.97,属钙性系列;M/F=1.94~4.39,属镁铁质超基性岩类;其中,辉石橄榄岩TiO2含量接近洋中脊地幔(TiO2=0.10%~0.40%),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特征与地幔橄榄岩近似,认为属原始地幔分离产物,为蛇绿岩套组成部分;斜长辉石角闪岩可能为超镁铁质杂岩。首次获得了辉石橄榄岩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510.60±1.40)Ma(MSWD=0.11),形成时代为寒武纪,其可能代表了南阿尔金洋盆早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65.
66.
北黄海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于2006年7月和2007年1,4和10月在北黄海陆架浅海水域进行小型底栖生物调查.结果表明,4个航次的小型底栖生物平均丰度分别为(1 099±634),(664±495),(1 601±837)和(524±378) ind·10 c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 446.34±764.66),(428.63±294.84),(1 580.53±1 041.23)和(793.50±475.83) μg·dwt·10 cm-2.共鉴定出18个小型底栖生物类群,按丰度,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为最优势类群,4个航次的优势度分别为72%,90%,85%和74%,其他优势类群依次是桡足类、多毛类、动吻类和介形类;按生物量依次是线虫、桡足类、多毛类、介形类和双壳类.97%的小型底栖生物分布在0~5 cm的表层沉积物内,线虫和桡足类分布在0~2 cm沉积物的比例分别为86%和87%.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表明: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在由4个航次所代表的春、夏、秋、冬各季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春、夏高于秋、冬),在4个航次的5个相同取样站位之间也有显著差异.小型底栖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与水深和底盐呈负相关性.北黄海冷水团对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时空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安岳柠檬生长的生态气象环境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适宜柠檬种植的生态环境条件,利用安岳县1971-2008年的气温和降水量等观测资料及柠檬种植资料,分析安岳柠檬生长的生态气候环境条件及其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表明,安岳年平均温度17.4℃,≥10℃的年活动积温5950℃,极端低温-2.4℃,年降雨量990.0mm,年日照时数1185.3h,无严重霜冻,同时具有柠檬生长的土质温暖、疏松、厚实等土壤种植环境和栽植条件,适于栽植柠檬.由于柠檬种植和分布对气温和水分的敏感性,气温与降水的候月变化及年际变化等对柠檬生长各个阶段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安岳气候环境及其变化影响的研究,对安岳柠檬生产的规划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8.
热带气旋致灾因子综合影响强度评估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整理了1949—2008年311例热带气旋影响浙江时各气象站的风雨资料、海洋观测站风暴潮资料、灾情资料等,用典型相关分析、历史灾情反演等方法建立了反映热带气旋致灾因子(风、雨、风暴潮)综合影响强度和影响范围的评估模型与等级指标。研究结果将浙江热带气旋致灾因子综合影响强度分为5级,1级最强。根据评估模型与指标对311个热带气旋进行了等级评价,并分析了各等级影响强度出现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5级影响热带气旋都有可能给浙江省带来损失,特重灾情一般由1级影响热带气旋造成,2级影响热带气旋带来的灾情也很严重,年均1.1个热带气旋的综合强度在3级以上,有可能带来较严重灾情;全省各地受热带气旋影响的强度自东而西递减,其中1级(特强)影响区域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69.
浙江盛夏降温用电负荷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REOF等方法,对浙江盛夏的气温与用电负荷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降温用电负荷评估模型,还分析了浙江盛夏降温耗能(降温度日数)的分布和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盛夏的日平均气温与日平均用电负荷、日最高气温与日最大负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以此为基础建立的降温负荷评估方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50年来,浙江盛夏降温耗能(降温度日数)年际波动大,浙北区降温度日数略呈下降趋势,浙西南区呈明显下降趋势,而浙沿海区则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0.
近40年浙江省降水量、雨日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1961~1999年浙江省36站的资料, 研究了浙江省年、季、月降水总量与雨日数的气候变化。指出在浙江省年降水量增加的同时,雨日数没有同步的增加。浙江省除了7、8月份雨日是增加以外,其他月份的雨日数都表现为减少。由于7、 8月降水量的增加比雨日的增加更明显,反映出浙江省平均的日降水的强度增加了。研究还指出,雨日的减少是在1978年前后突变发生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 浙江省9~12月的雨日已有大幅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