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21.
渤海海冰开采对渤海周边地区冬季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飏  顾卫  李宁  崔锦  周晓姗  陈立强 《气象科学》2007,27(Z1):21-28
本文利用2005年1月15日到2月14日 NCEP 再分析资料和 MODIS 卫星反演海冰分布资料及中尺度大气模式 POLAR MM5 对 2005 年冬季渤海区域进行气候模拟.根据 MODIS 卫星反演海冰资料,对模式运行区域下垫面的渤海海冰进行不同方案的开采,模拟其对渤海及周边地区冬季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使采取极端开采方案取走所有海冰,也只对开采区域和大连少部分地区冬季气候有所影响,而对我国其他邻海省份的气候环境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利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二连浩特地区2001年4月—2004年4月土壤湿度的逐时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二连浩特地区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结合相应的地面气象资料,探讨了土壤湿度与沙尘天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连浩特地区土壤湿度具有1年为周期的变化,每年土壤湿度的峰值出现在降水较多的湿季,土壤湿度与沙尘暴发生次数呈负相关,土壤湿度对该地区沙尘暴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3.
海冰是低温条件下的海水冻结物,在我国渤海,每年冬季有4个月左右的结冰期,形成大范围的海冰。海冰具有灾害性,常对冬季海上运输及海洋生产构成危害,但因其含盐量较低,海冰还具有资源性,有可能以较低成本转化为淡水。自1995年以来,我国学者开展了渤海海冰淡化利用研究,在国家有关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已在海冰资源特性、资源量估算、海冰淡化技术和海冰水农业利用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本文是对这些研究进展及尚需解决问题的综述。  相似文献   
24.
以2001年4月至2002年 6月内蒙中部地区逐时观测的土壤水分资料为基础,论证了该区日土壤水分和日平均风速的变化规律,统计分析了日平均风速与土壤水分对沙尘暴的成生综合贡献。得出的主要结论是:①该地区沙尘暴发生时日平均风速的最小值是 3.5 m/s。如果日平均风速大于 8.0 m/s,预示着有沙尘暴的发生。②在平均风速大于 3.5 m/s的条件下,观测样本中 18.4%日数发生沙尘暴,而81.6%日数没有发生。说明大风的天气条件不应当被视其为沙尘暴的唯一重要的因子。③在同一地点、同样的风力条件下,在沙尘暴发生时,日平均风速与日平均土壤水分呈明显的反相关变化;而它们的反相关关系不明显时,沙尘暴就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