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236篇
测绘学   107篇
大气科学   303篇
地球物理   188篇
地质学   448篇
海洋学   202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15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0 毫秒
991.
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提出和讨论了"岩石圈减薄与成矿关系的不均一性"这一有意义的科学问题。岩石圈减薄导致岩石圈中分布不均一的金、钼、钨等成矿元素被消耗带出至地壳中成矿,是中国东部金、钼、钨大规模成矿的基本机制;华北地块岩石圈减薄对金、钼、钨大规模成矿的贡献时限始自构造转折开始时而终至岩浆富集地幔源向亏损地幔源转化期,即可能在163~136 Ma至117~80 Ma期间;岩石圈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一减薄可能是地壳中不同类型的金、钼、钨等矿床和矿集区时空分布差异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2.
同位素与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在矿井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抚顺老虎台矿区各类水体的同位素及水化学特征研究,阐述了地表水与矿井各开采水平及73003#突水点的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论证了矿井上覆白垩系砾岩含水层与73003#突水点的联系。研究表明:73003#突水点的同位素及水化学特征与地表水及其他开采水平差异较大,而与白垩系砾岩水的同位素及水化学特征相似。根据同位素、水化学特征及混合计算发现,突水点的水是白垩系地下水与第四系地下水的混合,且白垩系砾岩水占67%,占主导作用;矿井突水通道为活化的F1断层。  相似文献   
993.
松辽盆地东缘营城期火山岩为一套玄武岩—玄武安粗岩—安山岩—流纹岩的组合,属钙碱性系列火山岩,为陆内深大断裂控制山间断陷盆地边缘,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可能代表了松辽盆地初始阶段的火山事件。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同时测定地质样品中次量钨、锡、钼的方法。为了避免基体干扰,采用氢氟酸低温分解试样,蒸干除硅,硅以四氟化硅的形式挥发除去。为了减小盐分,用少量过氧化钠熔融未被分解完全的试样残渣,热水提取,盐酸酸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钨、锡、钼。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n=12)为钨10.80%,锡6.67%,钼8.33%。标准曲线线性浓度上限为:三氧化钨30.0 mg/L,锡40.0 mg/L,钼40.0 mg/L。方法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分析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995.
最近,笔者在博格达山东段北部的西地-伊齐-小红柳峡一带的地质调查中发现,该区发育有大量晚石炭世柳树沟组双峰式火山岩及早二叠世卡拉岗组酸性火山岩建造,但双峰式火山岩性质及成因有别于其南侧七角井早石炭世双峰式火山岩。玄武岩富钠贫钾(K_2O=0.18%~0.45%,Na_2O=2.24%~3.63%),属拉斑系列;TiO_2=1.6%~1.7%,略高于MORB,较高的Al(Al_2O_3=16.2%~16.7%)、高Mg(MgO=8.12%~9.54%,Mg~#=61~64),以及低K_2O/TiO_2和K_2O/P_2O_5比值(分别为0.1~0.27、0.63~1.68),反映了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不明显;Rb/Sr比值0.01~0.02,Zr/Nb=21.6~39.7,Zr/Y=5.38~7.47,以及不相容元素Ba、Zr、Hf相对略富集、Nb-Ta和Th相对亏损,显示岩石具有板内玄武岩的特点;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图上整体接近于平坦型,(La/Yb)_N=1.8~1.9,Eu无异常至轻微正异常(δEu=1.07~1.12),正ε_(Nd)(t)值(+5.63~+5.89),(~(143)Nd/~(144)Nd)_I=0.512927~0.512944,Th/Yb0.2,Ta/Yb=0.1,表明玄武岩浆源于亏损软流圈地幔,且在演化过程中不曾发生过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并暗示当时的大陆地壳可能由于拉张而变得较薄,玄武岩浆形成后快速上升至地表喷发。双峰式火山岩中的流纹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296±2Ma(1σ),具高Si(SiO_2=76%~80%),富钾贫钠(K_2O=5.1%~5.7%,Na_2O=0.94%~2.03%);低Al(Al_2O_3=7.9%~10.4%);低Ti、Ca和P含量,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Rb、Th、Zr、Hf、K相对富集,Ba、Sr、P、Ti、Nb、Ta为显著亏损;轻稀土元素适度富集且轻、重稀土分馏程度低,(La/Yb)_N=5.1~7.1,(La/Sm)_N=2、(Gd/Yb)_N=1.6~2.2,以及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17~0.2),(~(87)Sr/~(86)Sr)_I=0.7051~0.7052,δ~(18)O=11.6‰,指示岩石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源区存在有斜长石残留,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早二叠世末流纹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278±2Ma)具高Si(SiO_2=74%),富钾贫钠(K_2O/Na_2O2),低Al(Al_2O_3=11.0%)以及较低的Ti和P含量的特征,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PM标准化图解上表现为Rb、Ba、Th、U、K、La、Ce不相容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P、Ti以及Sr为明显的负异常;轻稀土轻度富集,(La/Yb)_N=5~6,(La/Sm)_N=3,(Gd/Yb)_N=1.3~1.4,以及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31~0.39),(~(87)Sr/~(86)Sr)_I为0.7069,δ~(18)O=11.97‰,指示源于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伸展垮塌的构造环境。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博格达山前身裂谷岩浆作用始于早石炭世,结束于晚石炭世末期,早二叠世末进入后造山伸展的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96.
中国春季沙尘暴年代际变化和季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从文  徐康  张书萍  郭玲 《气象科技》2010,38(2):201-204
利用1954~2007年中国258个台站观测的月沙尘暴日数资料,北半球地表温度和美国NCAR/NCEP大气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中国春季沙尘暴日数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发现:中国春季沙尘暴日数与贝加尔湖地表变暖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该地区的地表温度变暖导致蒙古气旋活动和我国沙尘暴频率降低。利用该地区冬季对流层850 hPa温度与春季地表温度指数之间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了冬季850 hPa温度指数预测中国春季沙尘暴频率的线性预报方程。通过22年回报检验发现,统计预报结果与多数台站观测的沙尘暴发生频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最大相关系数达到+0.4。其中,近22年的预报场与观测之间空间相关系数平均达到+0.4以上,均方根误差在1~2之间,表明该统计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使用加密雨量计网资料联合合肥新一代多普勒天雷达资料,通过5个个例对2003年佛子岭和响洪殿子流域内6月下旬至7月中旬的3次典型梅雨期层积混合云降水过程,进行了校准雨量计密度对雷达联合雨量计估测流域平均面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采用Z=300I~(1.4)和Z=200I~(1.6)两种关系式进行雷达降水估测,以各流域内布设12部雨量计距离平方反比法得到的平均面雨量作为真值,使用的校准雨量计数量逐渐从12部减少至1部,对雷达联合雨量计网以及单独使用雨量计网进行降水估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作为真值的12部雨量计平均面雨量序列,两流域内未经校准的雷达估测累积平均面雨量均存在20%—50%的低估,使用不同的Z-I关系时,只是低估的程度有所变化;整体上用于校准的雨量计数量越多,校准效果越好,随着校准雨量计数量的增加,均方根误差值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同真值序列的相关性逐渐增强;雨量计数量一定时,校准雨量的结果优于单独使用相同雨量计估算的雨量结果;单部雨量计校准时,受雨量计在流域内的分布和相对于雨区的位置等影响,结果随着校准雨量计的不同而变化;文中研究的两流域内,当校准雨量计的数量大于等于2部时,均方根误差稳定,同真值的相关性较高,对应的雨量计密度在佛子岭流域为每900km~2布设1部,响洪殿流域为每700 k~2布设1部。  相似文献   
998.
基于2006年4月42011年4月的多级、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利用摄影测量、图像处理、影像解译、信息分类等相关技术。对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地理变化、园区建设进度变化进行监测解译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安世界同艺博览会侧重植被与湖泊的建设,地理环境优化得到明显的改善。截至2009年4月,世园会的主体结构已布局好;2011年3月,园区内的道路、附属设施、湖泊、建筑物等已基本建成;2011年3月-4月.主要为展示植物等移入时间。  相似文献   
999.
天山山脉地貌特征、地壳组成与地质演化   总被引:69,自引:9,他引:69  
天山位于亚洲中部,东西向延伸,由中亚诸国向南西凸出的弧形山系与其间的大型盆地,中国境内北西、北东走向的山系与其间长轴近东西走向的盆地和蒙古西南部的低山戈壁等组成,东西延长近4000km,南北宽逾150km.天山山脉与两侧的盆地多以逆冲断层为界,盆地的基底下插于天山山脉之下.天山山脉及毗邻地区的地壳主要由前震旦纪古陆碎块、古生代陆缘岩系和洋岩石圈残片等组成.从构造方面看,该山脉及毗邻地区的地壳可以划分为15个单元.大致以东经90°线为界,以西地区南侧的南天山碰撞带为向南凸出的弧形构造带,北侧的古陆碎块和其间的碰撞带呈北西走向斜列展布,构成巨型帚状构造;以东地区为相间排列的近东西走向的古活动陆缘或岛弧及其间的碰撞带.天山山脉形成于古生代晚期古洋盆关闭以后,现今山脉的地貌特征则是新生代晚期地壳变动的产物.天山山脉形成以后的地质演化可以划分为石炭纪末至二叠纪初同碰撞-后碰撞构造岩浆活动阶段、二叠纪早-中期幔源岩浆活动与壳幔相互作用阶段和二叠纪晚期以来的陆内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00.
吐哈盆地南缘土屋铜矿以西侵入泥盆纪火山沉积岩系的海豹滩环状杂岩体,由纯橄榄岩、含长橄榄岩、橄长岩、斜长岩、辉石橄榄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和闪长岩等组成,其中蚀变辉长岩中的锆石SHRIMPU_Pb年龄为269.2±3.2Ma,斜长岩中的锆石SHRIMPU_Pb表面年龄为282~287Ma;侵入康古尔塔格碰撞带变形石炭系地层的恰特卡尔塔格杂岩体由蛇纹岩、含橄榄斜长岩、蚀变辉长岩和闪长岩等组成,蚀变辉长岩中的锆石SHRIMPU_Pb年龄为277.0±1.6Ma;侵入大南湖泥盆纪活动陆缘型花岗岩的基性岩墙中的锆石SHRIMPU_Pb表面年龄为271~280Ma,类似的基性岩墙还见于克孜尔卡拉萨依早石炭世花岗闪长岩和土屋铜矿北花岗闪长岩体。上述两个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不同岩石类型及侵入三个花岗质岩体的基性岩墙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它们都是来自亏损地幔并受到地壳物质混染的岩浆活动的影响,属于东天山吐哈盆地南缘幔源岩浆杂岩带的一部分。结合已有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吐哈盆地南缘及天山—准噶尔—南蒙古地区、斋桑碰撞带及其两侧地区、环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地区和中朝陆块北缘—北山南部地区二叠纪岩浆岩带的构造背景与成因机制都存在差异、但都是中亚地区地壳垂向生长的地质记录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