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区域气象资料、水文资料、土地利用资料,运用HBV模型对陕西安康水电站上游汉江流域进行日径流深模拟并尝试确定致灾临界面雨量值。结果表明:HBV模型在安康水电站上游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率定期模型对日径流深模拟的确定性系数为0.84,Nash效率系数为0.72,验证期确定性系数为0.87,Nash效率系数为0.75;通过安康水电站逐日水位资料,根据不同基础水位,确定了安康水电站上游流域24h临界面雨量值,此值可为水电站汛期防汛泄洪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2.
1气候概况1.1气温1998年(1997年12月~1998年11月)陕西气温长期偏高,2、4、6、9、10、11月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常年,9月气温异常偏高,榆林、延安、宝鸡等地首次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1998年年平均气温大部地区偏高1~2℃,华山、...  相似文献   
43.
陕西省2010年气候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陕西年平均气温全省大部偏高,年降水总量大部偏多,年日照时数大部偏少。4月11—14日出现历史少见的阴雨雪、低温、大风、倒春寒和霜冻天气过程;4月25—26日全省出现沙尘天气过程,7月27—8月5日全省大部遭遇高温高湿“桑拿天”。7—8月出现4次持续强降水天气,暴雨日数和站次数均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强降水持续时间长、范围大、局地性强、强度大,多站突破建站来的历史极值。2010年气象及其衍生灾害造成205人死亡,失踪18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405800hm^2,直接经济损失302.16亿元,其中农  相似文献   
44.
本文利用WRF模式对2011年7月3日成都地区的一次强雷暴伴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采用不同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对比研究表明,物理过程对降水及雷暴的落区和强度非常重要,试验结果也表明,在成都这样紧邻青藏高原的特殊地形环境下进行WRF模式的模拟及应用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5.
2014年陕西省气温正常偏暖,降水略偏多,年日照时数略偏少。7月全省35℃以上高温出现站次为2002年以来第一位,19站刷新了历史同期极值。9月6—17日关中、陕南出现了极端持续降水过程,7站连续降水量超过历史极值。2014年全省发生洪涝、干旱和地质灾害等10类自然灾害376次,11地市103县区1 215多万人次受灾,死亡37人,为近10a来最少;因灾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4.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1 895km2;直接经济损失93.86亿元。  相似文献   
46.
陕西沙尘暴时空变化特征与环流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陕西省58个气象观测站近46a(1961-2006年)历年沙尘暴日数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陕西沙尘暴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及有利于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的环流气候背景。结果表明:陕北沙尘暴是沙漠边缘干旱化不稳定过渡带的产物。在相同大气条件下,下垫面条件决定沙尘暴的空间分布;沙尘暴的时间变化(日、年、年际与年代际)主要与大风有关,即在确定的下垫面条件下,天气气候条件决定沙尘暴的时间变化;蒙古低槽、乌拉尔高脊的环流形势配置过程中的典型背景条件,不仅在天气尺度,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也是如此;陕西沙尘暴的EOF分析表明,沙尘暴频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变化较平稳,本世纪初徘徊在低值附近。  相似文献   
47.
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指标及权重的确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研究可为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尤其在西部大开发中进行有关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在实地考察、专家问卷调查基础上,利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立和完善了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定量评价指标方案,建立判断距阵并通过一致性检验,确定和各指标权重和分级方案,提出了定量计算方法,弥补了以往定性研究的不足。应用于“西部生态气候环境监测”公益项目研究取得了很好结果,是比较可行的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8.
以近期发表的《1962—2014年秦岭主峰太白山地区积雪变化和成因分析》为例,结合已发表的其它科技论文,从论文选题、资料整理、分析方法、论文撰写、图表设计选择、期刊选择和申请科研项目几个方面,总结个人撰写科技论文的一点体会,供业务服务一线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9.
利用陕西95个气象站1980—2013年的短历时(1h、3h、6h、12h、24h)降水极值及相应县域1984—2013年的气象地质灾害记录,对陕西短历时降水极值、气象地质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两者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并通过耿贝尔(Gumbel)极值分布模型拟合短历时降水百年极值。结果表明:陕北的子长、佳县,关中的彬县、华阴、武功、千阳,陕南的镇巴、商南、佛坪为短历时降水极值中心。超过一半的站降水极值呈缓慢增大趋势,降水极值与灾害均集中出现在4—10月,两者发生时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陕北54.62%、关中48.5%、陕南68.97%的短历时降水极值出现的当天,当地发生了气象地质灾害。利用耿贝尔极值分布模型拟合5个短历时降水百年极值发现,百年一遇降水极值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历史极值特征相似,这对短历时降水极值的预测与可能引发的暴雨洪涝地质灾害的预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0.
330kV千伏榆神输电线路最大风速取值的推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使用陕西北部16个气象台站的风速资料,利用幂函数,逐步回归,皮尔森Ⅲ型,曲线模拟等统计方法,进行了陕西省300kV榆林至神木杭压输电线路沿途距地面15m高度15年一遇的10min平均最大风速的极值推断,其模式为y=-575.6277+222.4759lgx-0.0678x。最后提出设计最大风速建议值为30m.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