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9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332篇
测绘学   250篇
大气科学   428篇
地球物理   193篇
地质学   634篇
海洋学   262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28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991.
分析现有主流滤波算法的优缺点,针对缺点,提出了POBL(progressive one-dimensional and bidirectional labelling )滤波算子,该算子在滤波时同时采用三种分类尺度,即高程差、坡度差、长度,有效地克服了现有滤波算法分类尺度单一,不能适应各种复杂地形的缺点。最后对POBL滤波算子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该算子能够适应各类复杂地形,特别是地形突变以及地物表面与地形表面之间高程差异不大的区域,所获取的滤波结果的正确率相对于其他滤波算子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2.
气象业务的发展要求市级气象部门局域网必须不间断地安全运行,为实现这一目标,在硬件建设过程中,机房的防雷、接地功能要完备,网络布线要采用模块化的综合布线系统,网络服务器的冗余备份宜采用双机热备援模式。  相似文献   
993.
WRF模式对弱强迫系统中雷暴预报个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用WRF2.2版本,针对2006年7月13日洛阳市区,发生在副高边缘偏东南暖湿气流中的雷暴进行了模拟预报,结果表明WRF模式能描述弱强迫天气尺度系统中的中小尺度对流系统,能捕捉到常规天气图上难以分辨出来的雷暴单体。模式输出的中尺度要素场可以确定雷暴发生的地点;模式探空的对流有效位能、抬升指数、沙瓦特指数、K指数随时间演变曲线的拐点,能指示雷暴发生的时间。个例分析表明WRF模式在预报弱强迫天气系统雷暴时具有较好的性能,用WRF模式来作雷暴的分析预报早一条可行的徐径。  相似文献   
994.
复杂天气交替出现的观测编报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在短短的十几分钟观测发报时间内能把恶劣天气准确编报,并对观测编报技术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95.
一次四川暴雨过程的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区域加密观测资料为背景场对2004年9月3—5日四川省一次特大致洪暴雨过程进行数值试验。在对降水模拟有较好结果的基础上,用模式大气资料分析了暴雨过程的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结果表明,近地面层条件性不稳定和地形强迫的共同作用触发了对流,而中高层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促进对流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引发的深厚湿对流形成了持续大暴雨。  相似文献   
996.
新疆气象灾害近期变化和防灾减灾工作综合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新疆洪水、干旱、冰雹、沙尘暴、雪灾、地质灾害等灾害和城市、农村气象灾害分析和对防灾减灾对策研究及气候变化对灾害规律影响的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新疆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归纳总结了气象部门防灾减灾工作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97.
In this paper, respons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one-, two-, and three-lobe sinusoidal acceleration pulses are investigated, and some of their basic properties are derived. Furthermore,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method is utilized as an adaptive filter to decompose the near-fault pulse-like ground motions, which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September 20, 1999, Chi-Chi earthquake. These ground motions contain distinct velocity pulses, and were decomposed into high-frequency (HF) and low-frequency (LF) components, from which the corresponding HF acceleration pulse (if existing) and LF acceleration pulse could be easily identified and detected. Finally, the identified acceleration pulses are modeled by simplified sinusoidal approximations, whose dynamic behaviors are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original acceleration pulses as well as to those of the original HF and LF acceleration components in the context of elastic response spectra.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it is just the acceleration pulses contained in the near-fault pulse-like ground motion that fundamentally dominate the special impulsive dynamic behaviors of such motion in an engineering sense. The motion thus has a greater potential to cause severe damage than the far-field ground motions, i.e. they impose high base shear demands on engineering structures as well as placing very high deformation demands on long-period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998.
南海69柱粒度数据分析表明,晚更新世以来,粒度在0.2~11μm的标度范围内具有分形特征,粒度分维值DS为1.72~2.02,平均1.84;不同时期粒度分维值明显不同,氧同位素1期(冰后期)为1.88,氧同位素2期(冰期)为1.81,温暖的冰后期粒度分维值高且变化幅度大,寒冷的冰期粒度分维值低且变化幅度小,表明粒度分维值DS对沉积物的形成环境演化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运用R/S分析法,对69柱沉积物的粒度分维值DS、UK37法估算的表层海水古温度、浮游有孔虫的δ18O、δ13C及其转换函数计算的冬季表层海水古温度、夏季表层海水古温度、季节性温差、沉积物SiO2、CaCO3含量9项指标进行尺度重整分析计算,得到其时间序列分维值DH分别为1.2855、1.1712、1.2659、1.4244、1.2719、1.2214、1.2979、1.1366、1.1609。虽然这些气候指标是用不同物理单位测量的,但运用分形分析可以对它们进行数学比较,粒度分维值DS与季节性温差二者的时间序列分维值DH最接近,从分形理论方面进一步证实粒度分维值DS的变化主要反映气候的冷暖变化。综合粒度分维值DS及其他气候代用指标分析,识别出南海东部全新世以来的4次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999.
洞庭盆地第四纪红土地层及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盆地周缘广泛发育着第四纪红土地层,我们在野外对典型红土剖面进行了考察,并在岳阳市月山红土剖面进行了取样,在室内对土壤样品进行了磁化率、粘土矿物和粒度等实验分析,从而对洞庭盆地第四纪红土地层的剖面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洞庭盆地第四纪古气候变迁进行了探讨。月山红土剖面地层界限清晰,剖面特征明显,与中国南方其它的红土地层具有较好的地层对比性。月山红土剖面磁化率和粘土矿物分析表明:中更新世早期洞庭盆地气候干凉,中更新世晚期转为湿热;晚更新世早期气候仍保持湿热,晚更新世晚期则转为干凉;全新世以来洞庭盆地的气候再次转为湿热。粒度分析表明月山红土剖面第四纪沉积物的沉积环境为洪水盆地中的泛滥平原环境。  相似文献   
1000.
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莱州湾南岸是我国典型的咸水入侵区,古环境变化构成了现代咸水入侵发生的背景。本文通过对潍河下游地区A1、A5孔岩芯系统的孢粉、有孔虫、粒度、14C及热释光测年资料的分析,结合100余个钻孔的沉积特征,论述了莱州湾南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化特征。本区经历了三次明显的冷暖气候波动,三次显著的暖湿期为85~76kaBP、50~24kaBP、10~4kaBP,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这三个时期分别与晚更新以来的三次海侵相对应,与相邻区域相比,全新世海侵开始早、结束晚;两次冷干期为76~50kaBP、24~10kaBP,分别对应于早大理冰期、晚大理冰期,为陆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