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天山北坡西部温泉哈夏林区间隔100m海拔高度采集的雪岭云杉梯度样本的断面积生长量资料,分析该区域树木生态弹性变化。干旱事件是区域生态弹性最主要的干扰因子,高温事件也是干扰因子之一。干扰因子的强度会造成生态弹性梯度特征的变化。在极端干旱年份,哈夏林区梯度生长弹性特征最显著,即中高海拔为强抵抗力和弱恢复力,而低海拔则呈相反态势,并出现生长衰退现象。中旱事件时不同海拔均为强抵抗力和较强的恢复力。高温年份低海拔呈现弱抵抗力和弱恢复力。在发生持续干旱时,不同海拔高度的树木生长均受到遏制,但低海拔衰退强度大于高海拔区域,高海拔区域树木对干旱的适应能力要强于中低海拔。  相似文献   
62.
主要利用1961—2017年近57a的平均气温的观测资料,通过常规的线性趋势法对气温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格尔木地区近57a平均气温呈显著增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594℃/10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52℃/10a、0.401℃/10a、0.659℃/10a,、0.865℃/10a;从20世纪60—21世纪以来年平均气温和四季平均气温均呈增暖趋势,尤其是1997年以来增暖显著。  相似文献   
63.
为了评价红岩沟钒矿区的放射性环境,给钒矿开采提供放射性含量的基础数据,在测区开展了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和野外样品采集,对钒矿区的放射性含量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野外测量和室内数据处理及对比分析,认为红岩沟钒矿区是伽马空气吸收剂量率偏高地区,主要是因为作为围岩的灰黑色含碳硅质岩夹页岩空气吸收剂量率偏高,因而开采阶段应对其进行重点控制。但是测区内钒矿带空气吸收剂量率偏低,因此,钒矿开采阶段由高放射性含量造成的空气吸收剂量率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内,不会对人和环境造成明显的危害。  相似文献   
64.
选择云南省澜沧县三岔河坝子铅锌矿勘查区的西部,在前期1︰25 000土壤地球化学勘查的基础上,按100m×40m网度开展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分析Au,Ag,As,Co,Cr,Cu,Ni,Pb,Zn,Mo,Mn 11个元素,选取主要指示元素Pb,Zn,Ag,Cu,Mo异常区进行分析后,划分了10个组合元素异常区,圈定出9个靶区,包括1个A类靶区,5个B类靶区和3个C类靶区。  相似文献   
65.
2014年冬季对西太平洋雅浦区Y3海山及其邻近大洋海域不同粒径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进行了现场观测,同时结合温度、盐度、营养盐数据,分析了Y3海山区总叶绿素a浓度分布情况,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对总叶绿素a浓度的贡献率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与热带西太平洋大洋区(DY断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Y3海山A、B断面与DY断面水体平均叶绿素a浓度相差不大,分别为0.057、0.054和0.051mg/m3,A、B和DY三个断面各水层(0、30、75、100、150和200m)叶绿素a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09—0.205、0.005—0.236和0.007—0.229mg/m3。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占总叶绿素a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微微型浮游植物、微型浮游植物和小型浮游植物,三者在各断面的比例分别为A断面:59.97%,25.39%,14.64%;B断面:50.87%,30.70%,18.43%;DY断面:55.87%,29.87%,14.26%。微微型浮游植物在整个调查区域为优势类群,在A、B和DY三个断面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25、0.026和0.029mg/m3。各站位均有次表层叶绿素a浓度最高值现象,其中Y3海山区西南部和东南部为叶绿素a浓度高值区。洋流、温度和营养盐均对叶绿素a浓度分布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海山经典假说不适用于2014年冬季的Y3海山区。  相似文献   
66.
48年来黄河入海水沙过程及其对流域人类活动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下游入海水沙现今出现急剧减少的趋势.水沙的季节性变化影响着年内的径流量、输沙量的分配情况.这种变化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而后者占主要地位.水沙的锐减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着负面影响.黄河干流已建成的大中型水库尤其是龙羊峡水库对入海水沙起着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67.
在回顾海冰监测研究进展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卫星遥感资料获取海冰面积的重要性,以第四代可视化计算机语言IDL和MapBasic语言为工具研制并开发了海冰面积信息提取监测系统.整个系统由解译系统和统计分析系统两部分组成.利用1996-2005年渤海NOAA/AVHRR数据和MODIS数据,在该系统的支持下进行了海冰面积信息的提取实例,得到渤海海冰面积解译图和面积数值统计表,结果表明:1996年至2005年,渤海海冰面积(相对最大面积)的变化范围为6 173.34~36 928.00 km2,其中1999年海冰面积最小,2001年海冰面积最大.该系统可为海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海冰监测等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8.
庄河市海洋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增长,资源减少以及陆域开发空间的缩小,海洋在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地位更加突出。本文以层次分析法和GIS为辅助工具,以地理学有关理论为指导,对庄河市海洋产业空间布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9.
70.
从长江经济带某在役石化场地采集了3个点位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了石油烃等污染物的含量和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以揭示污染物分布规律和微生物特征。结果显示,3个点位污染程度不同,但污染物含量均随深度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含量均出现在埋深4.0 m左右,即地下水位附近。土壤中C6-C9高达5 302 mg/kg,C10-C40高达625.6 mg/kg,芳烃高达455.2 mg/kg,卤代烃高达41.54 mg/kg。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同一深度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污染物含量增大而降低。门水平上Actinobacteria、Firmicutes和Spirochaetes的相对丰度和石油烃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属水平上Streptomyces、SCADC1-2-3、DesulfitobacteriumCryptanaerobacter的相对丰度和石油烃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