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61.
通过一次成功的人工消雹作业过程,进而对该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从中归纳出一些冰雹天气的特征指标,为今后的预报业务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指标  相似文献   
262.
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在世界油气储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油气总量约占全球油气总量的70%,具有埋藏深、构造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如何获得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在地下的准确位置及构造特征,是油气勘探急需解决的难题。叠前逆时偏移成像技术采用精确的地震波动理论,能够对任意复杂构造进行高精度成像。本文针对碳酸盐岩油气储层成像难的问题,研究各向异性叠前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勘探中。通过采用精确的频散关系,推导各向异性纯qP波方程,利用高精度有限差分进行纯qP波模拟,通过叠前逆时偏移方法对纯qP波进行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基于典型的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实际地质条件,建立逼近真实地质情况的碳酸盐岩地球物理模型,对上述模型进行偏移成像试验,结果表明各向异性逆时偏移成像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勘探方法。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典型碳酸盐岩靶区的实际地震资料,并获得了精确的成像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各向异性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在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勘探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3.
地下地层普遍存在各向异性,忽略介质各向异性会导致速度估计不准确,成像精度下降.基于二阶声波方程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忽略了介质各向异性及密度变化的影响,致使模拟地震数据与实际观测数据不匹配,影响收敛速度和反演成像质量.VTI介质一阶速度-应力方程能较好适应各向异性变密度情况,为此,本文首先从VTI介质一阶速度-应力方程出发,进行波动方程线性化;其次推导了相应的扰动方程和伴随方程,并通过伴随状态法得到梯度更新公式;最终形成基于一阶方程的LSRTM算法理论及实现流程.在实现算法的基础上,通过数值试算及成像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算法在处理变密度和VTI介质时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偏移速度以及各向异性Thomsen参数误差的敏感性测试及误差收敛曲线对比结果进一步表明:速度及Thomsen参数对成像结果存在明显影响,其中速度敏感性最强,参数epsilon次之,参数delta的敏感性最弱.  相似文献   
264.
随着我国勘探开发难度逐步增大,勘探目标开始向裂缝油气藏、岩性油气藏等复杂探区转移,研究高精度、适应性强的多波多分量深度偏移算法在后续的地震解释、属性分析及储层预测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多波多分量地震数据,本文提出了一种二维弹性波时空域高斯束偏移方法.时空域高斯束沿中心射线传播时能够面向成像目标描述局部波场,且对振幅和频率可调制的Gabor基函数有天然的适应性,因而将基于Gabor分解的子波重构方法应用于震源波场构建,从而得到任意点源函数产生的时空域高斯束波场.该方法由于直接在时间域进行计算,可以避开频率域中出现的假频和边缘截断效应等问题.基于各向同性弹性波动方程的Kirchhoff-Helmholtz积分解,利用矢量时空域高斯束传播算子构建格林函数和格林位移张量,并结合上行射线追踪策略,实现了检波点波场的反向延拓.针对矢量波成像问题,本文借鉴弹性波逆时偏移方法从矢量延拓波场中分离出纯纵波分量和纯横波分量,进而采用修改后的内积成像条件产生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PP、PS成像结果,避免了转换波成像的极性反转问题.最后利用简单两层模型和不含盐体构造的部分Sigsbee2a模型的成像结果,并将其与应用近似纵横波成像条件、标量和矢量势成像条件的偏移剖面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65.
黄建平  马丽  张晁军 《地震学报》2006,28(5):529-539
以伤口愈合理论为基础的地震矩比成像算法,把每次大震的能量按照一定的原则在其周围分配,分析地震矩比R值随时空变化的特征,从而找出地震矩比R值与强震的对应关系.本文以中国地震目录分别作分区、震源深度分析和记录完整性分析,应用调整了参数的地震矩比成像算法,分析了1966年以来中国不同地区7.0级以上地震前,震中及其周围R值对应的异常演化过程,发现通过分析R值异常的时空变化,能够定量化确定未来大震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迫近程度.结果显示,R值的时空变化能够定量反映大震发生的时空要素,而且R值的变化特征能够反映介质破裂的规律.   相似文献   
266.
Analysis of ice water path retrieval errors over tropical ocea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trieval of multi-layered cloud properties, especially ice water path (IWP), is one of the most perplexing problems in satellite cloud remote sensing. This paper develops a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IWP retrievals for ice-over-water overlapped cloud systems using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TRMM) Microwave Imager (TMI) and Visible and Infrared Scanner (VIRS) data. A combined microwave, visible and infrared algorithm is used to identify overlapped clouds and estimate IWP separately from liquid water path. The retrieval error of IWP is then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IWP to that retrieved from single-layer ice clouds surrounding the observed overlapping systems. The major IWP retrieval errors of overlapped clouds are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the errors in estimating the visible optical depth. Optical depths are overestimated by about 10–40%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underlying cloud. For the ice-over-warm-water cloud systems (cloud water temperature Tw > 273 K), the globally averaged IWP retrieval error is about 10%. This cloud type accounts for about 15% of all high-cloud overlapping cases. Ice-over-super-cooled water clouds are the predominant overlapped cloud system, accounting for 55% of the cases. Their global averaged error is 17.2%. The largest IWP retrieval error results when ice clouds occur over extremely super-cooled water clouds (Tw 6 255 K). Overall, roughly 33% of the VIRS IWP retrievals are overestimated due to the effects of the liquid water clouds beneath the cirrus cloud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IWP retrievals, correction models are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all three types of overlapped clouds.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rrection models reduce part of the retrieval error.  相似文献   
267.
莫桑比克阿尔特里哥纳是世界著名的伟晶岩区之一,蕴藏着丰富的稀有金属、稀土、水晶和宝石等矿产资源。伟晶岩脉及其矿体的分布受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控制,北北东—北东向分布的伟晶岩矿床以稀有金属矿种为主,北西向分布的伟晶岩矿床以稀土金属矿种为主。伟晶岩体及其矿体呈脉状和透镜状等,规模大,富含钽铁矿、铌铁矿、锂云母、锂辉石、绿柱石、独居石、铌钇矿、烧绿石和泡铋矿等矿物。伟晶岩年龄410M a~560M a,是泛非构造运动的产物。按岩浆凝固浓度等分类,伟晶岩类型为稀有金属伟晶岩,部分为浅成、晶洞状伟晶岩;按化学成分等分类,伟晶岩以钠锂型为主,部分为钾型。伟晶岩体有明显的结构分带。  相似文献   
268.
江苏省镇江市韦岗铁矿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宁镇成矿区中段,为一隐伏高硫磁铁矿床,累计查明铁矿石总储量为1710万t。随着开采规模的逐步加大,截至2006年底,矿山保有储量为339万t,仅可维持开采4年。2006年12月,韦岗铁矿被列为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江苏省地调院承担后,在对以往该区勘查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物探重磁异常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矿区地表以下500m~800m有较大矿体赋存的可能。2008年,项目组先后开展了坑探、磁测、钻探等工作,  相似文献   
269.
利用江苏省1:20万区域化探资料,结合中大比例尺化探普查成果,运用GIS技术,提取剥蚀程度、相似度和衬值等地球化学信息,结合成矿带不同成因类型铜矿找矿模型,建立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江苏段)铜矿地球化学定量预测模型,并进行铜矿预测区圈定、分级和铜矿资源量估算,为该矿带铜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