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196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200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31.
通过气象站记录、灾害大典、气候影响评价等多种途径,收集到湖北通山核电站周边300km×300km区域范围内1956-2000年龙卷风资料,对龙卷风的时间分布和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卷风有明显的时间分布,一年中主要集中在夏春季,以7月、4月最多;一天中,午后至傍晚最多;龙卷风平均持续时间为17min;近45年,1976~1985年这10年中龙卷风出现最频繁;龙卷风出现时,蒲福风力等级一般在10级以上,平均12~13级,最大17级,富士达风力等级平均F1级,最大F3级,风速约70m·s^-1;龙卷风从NW→SE向移动的频次最多;龙卷风影响宽度一般在0.5km内,平均带长为10.0km;龙卷风灾害呈并发性,主要是风灾,往往伴有冰雹、暴雨、雷击及飞射物,使灾害加重。  相似文献   
132.
东北非地区主要包括埃及、苏丹、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该地区金、银、铜、锌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床类型为VMS(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自发现Ariab、Bisha等大型VMS矿床以来,各国矿业公司在东北非地区开展勘探和开发,并新发现大量矿床,铜、金等矿产资源量不断增加.通过对区域内各国VMS矿床的勘查、研究进展进行...  相似文献   
133.
采用空间定位、距平百分率、历史对比、极大值推算、灾害影响分析等多种方法对2008年7月20-23日湖北省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强降水区主要位于湖北省北部、西部,即襄樊、恩施、宜昌、荆门、随州等地;全省76个气象台站中,共有13站过程雨量≥150.0 mm,35站次暴雨,10站次大暴雨,襄樊22日降水量达293.9 mm,为超过1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强降水造成较大范围的渍涝或洪涝,其中4县市为严重洪涝,7县市为较重洪涝,12县市为一般洪涝,9县市出现了渍涝;部分河流超警戒或汛限水位;最后给出了灾害损失、城市渍涝、山洪、地质灾害和雷击事件的统计数据及暴雨对农业、交通、江河湖库水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4.
鄂东两次暴雨前后近地层物理量场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  覃军  陈正洪  李建芳 《气象》2010,36(12):28-34
利用湖北黄石长江南岸50 m高铁塔的风梯度、超声风及气温、湿度观测资料,对2007年5月31日及7月1-2日两场暴雨前后近地层风温湿场和降水前湍流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探索其异常变化特征,为进一步认识黄石地区强降水的近地面层物理过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降水前温度下降,湿度上升,平均风向发生明显转变,水平风速与垂直气流速度在降水前出现显著增大;降水后,风向平缓变化,平均风速再次增大。(2)垂直气流速度在降水前频繁上下振荡,激发湍流活动。(3)降水前湍流动能增大,湍流动量通量和感热通量增大向上传递,湍流强度逐步增大。湍流动能最大值的出现早于湍流通量,湍流活动在临近降水时进一步加强。可见暴雨发生前后近地层风温湿场有明显的变化,降水前湍流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135.
试图从气候变化引发的突发性气候灾害事件与股市波动的关系角度,运用事件分析方法,以1998年洪灾和2008年冰雪灾害为样本点,实证分析气候突发事件对我国股市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6.
南澳岛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阶段土壤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厚诚  任海  向言词  彭少麟  李萍 《热带地理》2001,21(2):104-107,112
采用时空互代法研究南澳岛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阶段土壤变化,在植被恢复的过程中,该岛土壤pH值按退化草坡→人工林→次生林的顺序呈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土壤全氮含量、速效磷和交换性K、Ca、Mg都随植被从草坡向次生林恢复过程而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虽然草坡10cm土壤有机质比10年龄的人工林群落2种群落3高,但却比群4、群落5、群落和群落8低,植被恢复过程中凋落物贮量也增加,其趋势同土壤养分增加是一致的,南澳岛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结构和营养得到改善,而这又会促进植被恢复,同大陆相比,海岛土壤的交换性K、Ca、Mg含量较高,这可能同海岛特殊生境有关。  相似文献   
137.
滇西地热场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大量温泉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滇西地区的水热活动特征。结合大地热流和地壳、上地幔热结构的研究,揭示了该区地热场基本状况,同时阐述了某些构造单元地热场差异的受控因素。  相似文献   
138.
崔杨  陈正洪  何英杰  孟丹 《气象科技》2021,49(5):785-793
为准确掌握湖北省平原湖区近地层风切变特征,利用27座离地高度为120~150m测风塔各1年的逐时测风数据,研究了70~120m间风切变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风切变指数具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特征,普遍在秋冬季最小、夏季较大,夜间大、白天小;(2)位于平原湖区和山区的测风塔在70~120m间的年平均风切变指数分别为0.27和0.12。各塔风切变指数从70m至150m逐渐减小;(3)6座典型测风塔70~120m风切变指数在较稳定状态下的频率最高,为59%~75%;在不稳定条件下的频率最低,均不超过5%;(4)当70m风速在3.0m/s以下、3.0~10.0m/s及10.0m/s以上3个区段时,风切变指数由小变大,在3.0~10.0m/s风速段与年平均风切变指数最接近,10.0m/s以上风切变指数离散性最强;(5)分别推算出实测和数值模拟的风切变指数,中部平原地区实测值明显高于模拟值,总体偏差范围是-0.06~0.14。该结论可用于近地层低风速地区不同高度的风速推算或订正,以提高这类地区风能资源评价、开发规划、风电场选址的科学性以及风电功率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9.
140.
以湖北省广大丘陵山区52个(林业)县、市1987-1989年共3年平均的森林火灾次数、过火面积为基础,绘制并分析了6类森林火灾图,结合地理、植被、气候及交通、人为生产活动等于以详细解释.对全省火险等级的划分、林火发生测报、重点布防、了解我省火灾规律等等均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