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从开展河南农业高效利用研究的必要性及更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间作套种的三熟制高效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对三熟制与二熟制的气候资源利用、组分产量和产量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三熟制种植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二熟制种植方式,是符合当前河南省农业向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2.
用NOAA/AVHRR资料遥感土壤水分时风速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热惯量法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通过计算地形参数R与F,间接考虑了风速对用NOOAA/AVHRR资料遥感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风速后,遥感土壤水分的精度比热惯量法有所提高;风速对遥感土壤水分的影响主要限于土壤浅层,到30cm深度以下时可以不考虑其影响;遥感土壤水分的最佳深度并不在土壤表层,而在20cm深度左右。  相似文献   
43.
用遥感资料估算深层土壤水分的方法和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以热惯量法为基础,在EPPL7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考虑土壤质地的影响,探讨了利用NOAA/AVHRR遥感资料估算深层土壤水分的方法和模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水分与深层土壤水分之间有较好的非线性关系,可以用遥感得到的表层土壤水分去估算深层土壤水分,且效果优于直接分层建立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44.
45.
土壤质地对遥感监测干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表观热惯量法没有考虑土壤质地的影响。由于不同土壤的热性质不同,即使土壤水分相同,其地表温度日较差也不同,因而用表观热惯量法进行监测时存在较大误差。本文在 G I S支持下,分土壤质地建立了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模型,从而提高了监测精度。  相似文献   
46.
1998年度河南省气候对主要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张雪芬,陈怀亮,王良宇(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03)1 1998年度天气气候概述1997年秋季(9~11月)降雨量84~213mm,比常年同期少1~4成。气温除10月份比常年同期偏高1~2℃外...  相似文献   
47.
改革开放的形势,要求冶金地质工作打破传统观念和传统运行模式,拓宽工作领域,进入商品经济市场。要尽快地成功地实现这种转变,除了依靠开创精神和国家的支持之外,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资料和技术是重要条件之一。但是更重要更有活力的是依靠现代高新技术。一、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进入商品市场的实力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实用性很强的两项现代高新技术。现有的航天遥感资料已达到地面分辨率10m、立体成像的水平。航空遥感几何分辨率达到厘米级。光谱分辨率64通道的产品已经投放市场。90年代中期将发射地形制图和环境监测卫星,可以提供1/50000~1/24000地形图,使用0.4~2.4μm、32个波段,用以探测资源和监测环境。加拿大计划于1994年底至1995年初发射雷达卫星,地而分辨率为  相似文献   
48.
GIS支持下的复杂地形区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生态系统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很大,也限制了小麦长势卫星遥感监测的精度。在分析豫西半山丘陵区不同地形(河川、丘陵)和气候生态条件(水热条件)对小麦生长影响的基础上,基于EPPL7地理信息系统(GIS),采用扫描、数据格式转化,建立数据库等方法,将NOAA/AVHRR遥感资料和地形图,土壤图,年降水量图,年平均气温图,政区图等图件集成起来,并进行了监测区分层;根据系统监测和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49.
在系统研究冬小麦干旱NOAA/AVHRR遥感监测理论、模型、资料处理、指标及应用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南省冬小麦干旱NOAA/AVHRR遥感监测模型,针对这一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土壤质地和风速对遥感干旱监测的影响、用遥感表层土壤水分反演深层土壤水分的方法与模型、用单时相遥感资料反演土壤水分的方法等。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河南省冬小麦干旱遥感监测应用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50.
华北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华北冬小麦一夏玉米主要生长季的干旱时空特征,可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制定抗旱减灾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华北5省(市)64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以降水负距平或降水量表征的干旱指标,通过经验正交分解法提取了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和关键生长阶段的特征向量和时间系数,分析了干旱频率、站次比及干旱强度的变化特征,并通过构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期综合干旱指数,探讨了华北地区农业干旱的总体状况。结果表明:EOF分解的前4个模态提取了60%以上作物干旱的主要时空分布信息,冬小麦主要生长季收敛效果优于夏玉米;冬小麦全生育期、苗期及拔节-抽穗期干旱的高强度中心主要分布在冀中南、豫北及鲁西北地区,而灌浆-成熟期干旱则以豫东为中心;夏玉米全生育期干旱的高强度中心主要位于冀南和鲁北地区,初夏旱以冀北大部为高强度区,而卡脖旱以豫西和鲁南为高强度区。从时间系数和区域干旱强度及站次比的时间变化趋势看,冬小麦全生育期干旱、灌浆-成熟期干旱及夏玉米初夏旱、卡脖旱均表现为递减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冬小麦播种期、拔节-抽穗期干旱,以及夏玉米全生育期干旱为不显著的递增趋势。整个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期干旱威胁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京津局部、冀中南、豫北和鲁北等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