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一次强烈发展西南低涡的中尺度结构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989年7月8~10日发生于四川盆地东部的西南低涡的诊断分析,揭示了西南低涡成熟期的三维结构。结果表明,成熟阶段的西南低涡正涡度可伸展到100 hPa以上,中心轴线垂直;其流场和高度场表现为贯穿对流层的中尺度气旋和低压;涡区内动量、层结、垂直运动等呈非对称分布,是一个准圆形而非对称的中尺度系统。  相似文献   
52.
从正压涡度方程出发,在弱非线性和弱其流切变条件下,导得了描述非线性大气长波活动的推广的Kdv方程,并得到了方程的孤立波解及其色散关系。取近似于实际大气运动的物理参数作数值计算,得到了振荡型Rossby孤立波的水平结构和移动特征,其结果较这建党的Kdv孤立波更接近于实际大气中的阻塞流型。  相似文献   
53.
利用1°×1°经纬度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地面1h观测降水资料和TRMM卫星产品资料,分析了2009年6月8~9日引发贵州南部的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并进一步研究了大气正压非平衡强迫、湿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在强降水天气发生发展与维持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8~9日贵州南部的强降水主要是由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引起的。南海季风不仅给贵州南部强降水区带来充足的水汽,同时也带来足够的能量。正压非平衡强迫在降水的开始阶段与降水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是强降水的启动机制。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在降水的维持阶段,特别是当大气层结转为弱湿中性时,其分布和强度与中尺度对流系统和降水的强度与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能是强降水的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54.
为了对暴雨天气进行更准确地分析和提前预报,结合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利用湿位涡正压项(MPV1)、斜压项(MPV2)及其不可渗透性原理,分析了2011年6月13日~15日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的一次暴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暴雨区邻近850hPa上MPV1的零线,即正值与负值的过渡区,这对暴雨落区有指示作用。且湿位涡在850hPa上满足MPV10同时MPV20的条件,这种配置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因此可作为预报暴雨的一个有效辅助工具。在850hPa上,湿位涡高值区与地面降水落区对应良好,根据湿位涡不可渗透性原理,若将MPV异常高值区与等θe线结合起来,能在长江流域的暴雨预报中起到良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观测的高时空分辨率TBB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6月19-20日湖南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β中尺度系统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在有利的大尺度环境条件下,存在多个β中尺度系统,主要强降雨团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活动相联系。(2)卫星资料分析显示,该β中尺度系统首先在α中尺度对流云团前部生成,新的β中尺度系统总是在母体对流云团前被激发出来。(3)模拟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分析结果与观测实况相一致,β中尺度系统首先在天气尺度低涡的前部生成,并有多个β中尺度系统同时活动;在中尺度系统活动过程中,β中尺度系统向下游传播,并存在合并现象。(4)强烈发展的β中尺度系统具有从地面延伸到200 hPa以上的正涡度柱,并配合中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散度结构。  相似文献   
56.
大气热力状态的非均匀分布及其与动力场的相互作用激发大气动力场发生变化,其事实已被许多数值模拟证实。散度作为度量大气运动辐散、辐合强度的物理量,其变化应受到大气热力状态分布及其与动力场相互作用的影响。然而,在传统的大气动力学理论框架中,并没有从理论上揭示大气热力场分布及其与动力场相互作用对散度场变化的影响。通过对热力学方程做变形处理,并与动力学方程结合,在替换平衡近似下(alternative balance),导出了显式包含非绝热加热分布与垂直风切变相互作用、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影响的新型散度方程。利用该方程,重点分析了非绝热加热非均匀分布与垂直风切变相互作用对散度场变化的影响,从动力学理论上初步揭示了非绝热加热分布与垂直风切变相互作用激发大气散度场变化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57.
应用包含热动力耦合强迫的新型散度演化方程,研发了该方程的诊断计算方案和相应的软件系统,以多个数值预报模式产品为资料源,计算得到关于强降水激发、维持的热动力耦合诊断场,形成了一个多时效的诊断场序列,它包含了正压非平衡强迫和热动力耦合强迫对散度演化的作用,反映了暴雨激发和持续的数值特征,为探索暴雨激发维持机理和寻求暴雨预报指标提供了数据支持。多模式诊断场的综合分析是集合预报方法的一种实践,有利于提高预报准确率。我们对2009年的两次暴雨个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T213、T639模式的诊断场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报出暴雨的开始和结束,有明显的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8.
决策树法在雷电潜势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2005年7~9月、2006年6—9月、2007年6月共8个月的闪电定位仪、常规探空以及T213,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作样本,应用决策树方法生成四川省未来12小时雷电潜势预报决策树,并通过雷电潜势预报决策树作四川省2007年8~9月雷电潜势预报。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雷电潜势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9.
根据2000—2001年在四川盆地中部乐至县进行的大口径闪烁仪(Large Aperture Scintillometer)外场观测和气象站观测获得的资料,用梯度法和Bruin法分别计算了丘陵地区表征地气相互作用的重要物理量——地表感热通量,并对两种结果(月平均)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利用LAS的观测结果对丘陵地区地表感热通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首次揭示了四川盆地丘陵地区地气相互作用的一些新事实。这些结果对深化不同类型区地气相互作用的认识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气候分析预测、气候数值模式中考虑地气相互作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近二十年来中尺度天气动力学与灾害性天气预测方法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回顾,为进一步开展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