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6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冰川终碛湖溃决泥石流流量计算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陈晓清  陈宁生  崔鹏 《冰川冻土》2004,26(3):357-362
冰川终碛湖溃决泥石流是青藏高原常见的泥石流灾害类型之一, 也是青藏高原地区泥石流防治的重点之一. 在溃决洪水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泥石流本身的特征, 针对瞬间部分溃决的情况, 推导了冰川终碛湖溃决泥石流流量的计算方法. 具体包括冰川终碛湖溃决口泥石流洪峰流量Qdmax=kQmax和距离溃决口一定距离的河道某处泥石流洪峰的最大高度Hdmax=kHHmax. 由于计算方法中涉及泥石流的特征参数, 依据泥石流的特征, 定义了特征参数的含义, 并给出了计算方法k=1 (γd-γw)/(γs-γd), kH=k·kG, kG是与沟道形态有关的参数. 为了检验推导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精度, 选定西藏米堆沟冰川终碛湖溃决泥石流作为实例, 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推导计算方法的物理概念清晰, 计算结果与实际调查数据在趋势上吻合.  相似文献   
32.
城镇泥石流严重制约着我国山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修建了大量的城镇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然而关于城镇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的效果评估鲜有报道。黑沙河沟历史上泥石流灾害暴发频繁,危害严重,1980年左右在该流域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方针,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果。本文以黑沙河沟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为例,通过现场调查,遥感解译与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城镇泥石流治理工程评估模式,并针对黑沙河沟泥石流治理工程评估了其综合治理效果。评估结果表明:第一,经过综合治理后,流域的集水面积从23.7 km2减小至11.4 km2,植被覆盖率较治理前增加了60%,泥石流松散物源量从1.878 3×107m3减小至2.03×106m3;第二,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综合治理的方式,有效地控制了黑沙河沟泥石流暴发的频率与规模,泥石流洪峰流量从62 m3/s减小为38.4 m3/s。  相似文献   
33.
四川丹巴"2003-07-11泥石流"灾害考察报告(摘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07-11,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巴底乡邛山沟(当地人誉为美人谷)暴发特大规模泥石流,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34.
G318线天全段处于深切峡谷区,在“4·20”芦山地震中共发生26处崩塌.该段崩塌仅有2处为地震中新增点,其余24处均为原崩塌点在地震中重新崩落.通过对崩塌的空间分布、与地震烈度、发震断裂、岩性及坡度的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总结芦山地震公路边坡崩塌的发育规律如下:1.崩塌规模以中小型为主;2.由Ⅶ度带到非地震影响区,随着地震烈度的降低,崩塌的规模减小、密度降低;3.崩塌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上下盘效应”,双石-大川断裂上盘的崩塌分布密度约为下盘的2倍;4.崩塌在花岗岩及砂岩中多发;5.地貌及人类工程活动是崩塌发育的主控因素,地震是其重要诱发因素.震后崩塌具有隐蔽性及滞后性,在余震及强降雨条件下,区内“震裂岩体”变形加剧,公路沿线崩塌将进入高发期.  相似文献   
35.
中尼公路泥石流的分布规律与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达756km的中尼公路上,分布有泥石流842处,其中坡面型的泥石流368处,沟谷型的泥石流474处。迷些泥石流给我国的国防、当地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综合泥石流的分布规律,该线路上的泥石流可概括为3个区、5个段。全线不同水动力条件的泥石流类型有雨洪、冰雪消融、冰湖溃决和融冻型,其中雨洪型分布最广。全线不同性质的泥石流有水石流、稀性、稀偏粘性和粘性,其中稀性及稀偏粘性泥石流居多。 沿线分布的尼石流规模,除个别冰种类泥石流外,普遍偏小,其发生发展具有周期性演化的特点。在泥石流的活动状况及危害特征方面,该路段的泥石流表现为成群暴发,量小频高、量大频低,活动集中与偶发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36.
泥石流源区弱固结砾石土的渗透规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陈宁生  张军 《山地学报》2001,19(2):169-171
泥石流源区砾石土的渗透过程是泥石流形成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子过程,该研究对泥石流形成规律的认识和对泥石流汇流计算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与日本学者一道选择蒋家沟支沟——大凹子沟的弱固结坡积物坡面做径流产流实验,实验区面积4000cm^2,实验用可控的头降雨,通过接收和量取超渗产流的量,判断土体是否达到稳定下渗,得出初始下渗率为0.55mm/min,参数口为0.56。通过下渗率与时间关系的曲线描述.建立泥石流源区砾石土的渗透方程,该方程可用物分析泥石流源区激发雨量过程的渗透规律,同时揭示泥石流源区产流过程地表径流的形成机理及其与流体能产生及流量的关系。通过大凹子沟1994-06-15-16日的降雨资料可计算出超渗产流为0.415mm/min.其总流量占泥石流总流量的17.8%。  相似文献   
37.
四川丹巴“2003-07-11泥石流”灾害考察报告(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夏天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 (主要是西南山区 )山地灾害活动频繁 ,发生了多起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泥石流、滑坡灾害。作为研究山地灾害的专门机构 ,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对此十分重视 ,多次派出专家组奔赴泥石流、滑坡灾害现场进行考察 ,收集灾害特征的第一手资料 ,开展典型山地灾害实例研究 ,及时为当地政府抢险救灾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山地灾害典型实例的调查研究 ,可促进对其发生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提高防灾减灾技术水平 ,国内外学者历来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现将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有关专家完成的一组考察报告 (摘要 )集中报道于此 ,供大家参阅 ,希望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8.
四川石棉2003-08-28泥石流灾害考察报告(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夏天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 (主要是西南山区 )山地灾害活动频繁 ,发生了多起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泥石流、滑坡灾害。作为研究山地灾害的专门机构 ,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对此十分重视 ,多次派出专家组奔赴泥石流、滑坡灾害现场进行考察 ,收集灾害特征的第一手资料 ,开展典型山地灾害实例研究 ,及时为当地政府抢险救灾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山地灾害典型实例的调查研究 ,可促进对其发生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提高防灾减灾技术水平 ,国内外学者历来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现将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有关专家完成的一组考察报告 (摘要 )集中报道于此 ,供大家参阅 ,希望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9.
贵州习水2003—06—25泥石流灾害考察报告(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0.
罗坝街沟泥石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通过研究1933年、1983年、1984年和1997年四次典型泥石流活动特征并收集相关资料,揭示了罗坝街沟泥石流活动的典型性和区域代表性。其主要特征为:①在降雨、地震、等直接或间接因素作用下,泥石流的暴发同降雨的频率表现出不同步性;②谷风产生的大片类黄土堆积与滑坡体共同参与泥石流的形成;③历史上暴发的泥石流表现出高流速、大流量;④堆积扇形态表现为特殊的长条扭曲“葫芦状”;⑤罗坝街沟泥石流在堆积区的运动表现为沟道的摆动性和输移的畅通性。这些鲜明特征使我们有必要对罗坝街沟泥石流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