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9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钨矿往往与酸性或中酸性侵入岩相关,对于复式岩体通常仅与某一特定期次岩浆相关,如何确定成矿相关岩体是找矿勘查的一道难题。朱溪矽卡岩型钨矿床位于江南古陆钨矿带,是一个世界级钨矿床。该矿床的形成主要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密切相关,此次研究发现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发生蚀变、分解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含W金红石(w(WO_3)为0.01%~0.96%)。这类含W次生金红石同样出现在华南地区多个钨矿床的成矿相关岩体中,并且其WO_3含量显著高于与岩浆作用相关的锡矿床和斑岩型铜(金)矿床中的次生金红石的WO_3含量。此外,朱溪矿床中岩浆演化晚期形成的细粒花岗岩中结晶了一些自形板状的原生金红石,这些金红石同样显著富集W元素(w(WO_3)为0.06%~1.12%)。金红石中的Ti容易被W所替代,导致(岩浆)热液体系所经历的W元素富集过程会被结晶的金红石所记录。因此,通过花岗质岩体中黑云母发生蚀变或分解后形成的次生金红石,或岩浆演化晚阶段形成的细晶岩脉中的原生金红石的W元素含量,可以判断岩浆结晶演化过程中是否经历过W元素的富集及相应的富集程度,从而判断花岗质岩体是否具备形成钨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2.
应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方法,对大尺度模式要素预报进行误差订正和降尺度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并通过对订正系数科学选取的研究,改进了滤波方法的应用效果。通过对大尺度模式系统进行误差订正,改善了大尺度模式预报的准确率,提高了模式要素,如2 m温度、10 m风等预报的精度,并基于改善了的大尺度模式预报场和高分辨率观测场,生成降尺度函数,得到高精度的气象要素预报产品,为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服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3.
赣东北地区朱溪超大型铜钨矿床的发现,突破了江西境内"南钨北铜"的传统认识,引起了我国同行对朱溪铜钨矿区所在塔前—赋春成矿带的关注,重新研究塔前—赋春成矿带的地质特征是解释"南钨北扩"现象的关键所在。塔前—赋春成矿带成矿类型复杂,矿种多样,富集铜、钨、钼、金等多金属,但多与各类岩浆岩成岩作用相关。本文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锆石U-Pb法对岩浆岩进行定年,探讨"南钨北扩"的构造演化背景和物质来源的地质科学问题。系统分析表明:塔前—朱溪—赋春成矿带上至少有3期岩浆岩活动、2期成矿作用。3期岩浆岩活动分别是850 Ma的花岗闪长岩和煌斑岩脉、160 Ma花岗闪长岩和煌斑岩以及146 Ma的花岗岩;2期成矿作用分别是与160 Ma岩浆岩有关的塔前矽卡岩型钨钼矿床和月形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与146 Ma花岗岩有关的朱溪矽卡岩型铜钨矿床。在收集区域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依据本次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分析认为塔前—赋春成矿带上晋宁期的岩浆岩和燕山期成矿岩浆岩的成岩源岩一致,燕山期成矿岩浆岩是继承于晋宁期岩浆岩作用而成,而形成于145 Ma的花岗斑岩脉及细晶岩脉是勘查铜钨矿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4.
江西朱溪钨铜矿找矿进展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朱溪铜矿是一个正在开采的小型矿山,近年来,通过对朱溪外围铜钨多金属矿的勘查与研究,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综合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此基础上,综合矿区最新工作成果,从不整合面控矿构造、隐伏成矿岩体、矿化蚀变特征等几方面,分析了朱溪地区铜多金属矿的成矿规律,提出塔前—朱溪—赋春、东乡枫林—弋阳曹溪—德兴福泉山、永平—陈坊3个中生代断陷盆地是区域展开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5.
基于3D MAX的矿体三维立体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西南岔铜金矿北山矿段Ⅰ-Ⅱ号脉系金、铜矿体为例,提出按品位分级的研究方法,探讨其形态特征和空间赋存规律,进而将矿体细分为矿饼微元,由此建立北山矿段金、铜矿体的三维立体形态模型。从而得出如下结论:(1)使用3D MAX软件将矿体形态可视化,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指导矿山管理、设计和生产;(2)提出品位分级形态的概念,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矿体在空间的展布形态和分布规律,为解决矿体随时间等因素变化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3)对分段富集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将其应用范围从平面域扩展到空间领域,进而更好地预测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166.
毛嵌线螺的研究Ⅰ.繁殖及幼虫发生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毛嵌线螺(Cymatium pileare)的繁殖过程包括交配、产卵、孵育及幼虫从卵囊中游出等4个阶段。交配一般在产卵前10~15d进行,产卵后母体并不离开卵群,而是持续静伏在卵群的开口上进行孵育,直至其中的幼虫离开卵囊。温度和盐度对毛嵌线螺受精卵的发育有重要影响,在22~30℃的适宜温度区域内,将受精卵孵育成能自由生活的晚期面盘幼虫需438日度左右的总积温。毛嵌线螺受精卵的发育与其他前鳃类腹足动物相似,包括卵裂、囊胚期、原肠期及面盘幼虫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7.
1994 年9 月1 日~11 日采集珠江口表层海水水样。利用模拟水样和现场水样稀释比与化学要素浓度关系的数学模式,对珠江口表层水Alk ,K+ ,Na+ ,Ca2 + 在运移过程的稀释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上述模式计算了珠江口表层水样的Alk ,K+ ,Na+ ,Ca2 + 在河海水整个混合过程和相应于各稀释比条件下的转移量。  相似文献   
168.
海水中硼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海水中硼的测定主要方法,包括容量法,分光光度法、极谱法、光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等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9.
温度及pH敏感性羟乙基甲壳素水凝胶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得到应用性能好的医用材料 ,用氯乙醇对甲壳素进行醚化改性 ,得到水溶性甲壳素衍生物———羟乙基甲壳素(Hydroxyethylchitin ,HECH) ,用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 (PTGE)对羟乙基甲壳素进行交联 ,得到了新型的水凝胶。考察了不同交联度的水凝胶的 pH和温度敏感性 ,发现该水凝胶是pH敏感性水凝胶 ,在 pH <6.98的缓冲溶液中 ,凝胶的溶胀度随着 pH的下降而迅速增大 ,在 pH =1.0 0的缓冲溶液中 ,凝胶的溶胀度达到了最大值 ;在去离子水中凝胶的溶胀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是“热胀型凝胶”。  相似文献   
170.
三亚湾近3年营养盐含量变化及其输送量的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1—2003年监测资料,对三亚湾N、P、Si营养盐含量变化及其输送量进行了研究分析。N、P、Si平均含量分别为1.93、0.10和8.43μmol.L-1,显示出低N和P、高Si的分布状况。夏季N限制出现率仅为10.5%—29.2%,N限制可能性较小;秋季P限制出现率达到66%—79.4%,P限制可能性较大;Si限制出现率为零,Si限制可能性几乎没有。湾外海水营养盐的输送占较高的比例,在2001—2003年的3年时间里,约有670.6t NO2--N、6 174t NO3--N、3 752t NH4+-N、100 800t SiO32--Si和1 246.2t PO43--P从外海向湾内输送,其中,NO3--N的输送量占DIN输送量的60%以上,而SiO32--Si的输送量明显高于N、P输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