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349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野外背斜识别是科学教育、科学考察必备的能力。教科书中提供的背斜图示,必须结合真实的背斜构造,才能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本文利用遥感观测、野外实测,综合识别背斜。遥感观测用于寻找大型地质构造,判断山脉走向。野外实测主要考察多个点的岩层产状、年龄,推测岩层的连续状态,判断地质构造是否为背斜。研究表明,野外背斜识别方法切实可用,能科学识别背斜,还能发现背斜成山、背斜成谷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2.
主要讨论了如何针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进行更加精确的叠加速度提取问题.首先介绍了叠前多域LIFT去噪以及共反射面元叠加(CRS)等关键技术以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其次研究了基于相位相关的连续速度分析方法以提高叠加速度提取的精度;最后总结出一套精确提取低信噪比条件下地震叠加速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3.
北京市小麦籽粒的重金属含量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评价北京市小麦重金属含量及其健康风险,采集北京市现有小麦种植区土壤和小麦籽粒对应样品68份,分析其重金属含量,并估算消费导致重金属摄入量。结果表明:北京市麦地土壤重金属As、Cd、Cr、Cu、Ni、Pb和Zn的平均值分别为7.46、0.165、37.8、20.3、24.2、14.3和70.1mg/kg,处于比较清洁水平。这说明小麦种植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并不会导致土壤重金属升高。小麦籽粒中重金属含量,除Cr与食品卫生标准限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元素均显著低于相应标准限值。普通人群通过小麦制品消费,As、Cd、Cr、Cu、Ni、Pb和Zn的摄入量分别为0.005、0.004、0.136、0.994、0.041、0.024、4.75mg/人 · d。北京小麦种植的主要4个区中,顺义产小麦的Cr、Cu、Ni和Pb导致的重金属摄入量高于其他3个区,房山产小麦导致的重金属摄入量最低。对于普通人群而言,通过小麦和蔬菜摄入重金属没有明显风险。  相似文献   
114.
巴尔哲超大型稀有稀土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杨武斌  牛贺才  单强  罗勇  于学元  裘愉卓 《岩石学报》2009,25(11):2924-2932
巴尔哲矿床中的矿化和非矿化碱性花岗岩主要造岩矿物均为微斜长石、石英、钠闪石和钠长石,但其相对含量及颗粒大小明显不同,且两类岩石中包裹体的组成特征及锆石的结晶习性也有显著差异.主量元素分析显示,矿化与非矿化碱性花岗岩均以富硅、富碱、贫镁和钙为特征,为较典型的非造山A型花岗岩.尽管矿化碱性花岗岩中K_2O和Na_2O的含量均没有明显的增加,但其Na+K/Al、Na_2O+K_2O/CaO、FeO~*/MgO及K_2O/MgO等岩石化学参数与非矿化碱性花岗岩明显不同.在矿化碱性花岗岩中除了矿化的稀土元素及Nb、Zr强烈富集外,U、Th及Y也明显富集,而Ba、Sr、P、Eu和Ti表现为强烈的亏损.在非矿化碱性花岗岩中除了大离子亲石元素Rb略有富集外,稀土元素、Nb、Zr、U、Th、Ta及Y并无明显富集,虽然Sr、P、Eu和Ti也表现为亏损,但与矿化碱性花岗岩相比其亏损程度明显降低.岩相学、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矿化碱性花岗岩不可能是非矿化碱性花岗岩硅化和钠长石化作用的产物,二者应是同一岩浆体系不同演化阶段熔体固结的产物.K/Rb、Rb/Sr及δEu等地球化学参数显示,矿化碱性花岗岩是高演化A型花岗质熔体固结的产物;而岩石学、包裹体及地球化学特征则显示,这种高演化的A型花岗质熔体已经进入了岩浆一热液过渡阶段.巴尔哲矿床稀有稀土元素的超常富集和成矿与A型花岗岩的高演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5.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何1井三叠系延长组油页岩工业指标分析,发现油页岩产油率与产气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随着产油率的增加,产气率呈线性增加.据70件油页岩样品分析结果,平均产油率为5.9%,平均产气率为3.7%,平均油气产率为9.6%,产气率占油气产率的38.5%.说明产气率在油气产率中占有较大比重,是油页岩工业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6.
在对NDWI和MNDWI等传统水体指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创建水体指数的新思路:将多光谱图像进行LBV和HSV等复合变换,综合利用变换前的多波段信息和变换后的新波段信息绘制地物光谱曲线,寻找水体的光谱特性,进行水体指数的创建。本文利用ETM+图像HSV变换后的Sat波段以及LBV变换后的V波段,创建了综合水体指数(SWI),并利用SWI进行了遥感影像水体信息自动提取实验。实验表明:利用SWI能准确提取水体信息,有效减少水体提取结果中的误提取像元。  相似文献   
117.
对河西走廊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演化、生烃条件、储集条件、生储盖组合类型和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内石炭系—二叠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是值得重视的油气勘探新层系。研究区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以浅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前黑山组—太原组发育多套暗色泥岩或炭质泥岩为主的烃源岩,有机质含量中等—较高,以Ⅱ~Ⅲ型干酪根为主,烃源岩演化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储集层以碎屑岩为主,成岩作用强烈,原始粒间孔隙不发育,但不乏溶蚀孔隙较发育的中等—较好的碎屑岩储集层,而且碳酸盐岩也是区内重要的储集层类;中生界为区域盖层,石炭系—二叠系内部的砂泥岩组合构成纵向上的储盖组合;可形成内生连续式、上生下储式、潜山式等多种生储盖组合类型。石炭系—二叠系广泛分布的油气苗或钻井油气显示,为存在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的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8.
通过南襄盆地内矿产地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等研究,发现一些襄樊-枣阳凹陷白垩系烃源岩信息:凹陷东缘盐矿井揭示的上白垩统中段烃源岩较发育、有机质丰度较高、演化程度适中,显示出一定的生烃能力;地表化探甲烷C同位素数据显示,近一半样品与中生界成熟石油伴生气有关,佐证了该区中生界生烃能力.地震勘探成果表明白垩系分布广、厚度大、沉积环境较稳定;在已投入地震勘探的900km2范围内,共解释出襄樊-枣阳凹陷可靠和比较可靠的白垩系圈闭23个,圈闭面积4~16krm2,最大可达200km2.其中,枣阳凹陷的13个圈闭是20世纪90年代地震勘探解释成果,落实程度较高,总面积达189km2.利用现有的地质、物探、化探等资料,对襄樊-枣阳凹陷白垩系石油地质条件进行初步评价,资料显示,南襄盆地襄樊-枣阳凹陷白垩系范围较广,厚度大,埋藏深,烃源岩演化程度较高,综合认为白垩系是区内值得探索的勘探新层系.  相似文献   
119.
在对赛汉陶来地区19口石油及煤田钻井地层岩性组合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中生代不同构造单元的地层分布特征、含煤层段岩性特征及煤岩物理化学特征。含煤层段岩性组合为沉火山碎屑岩或再搬运的沉火山岩、泥岩夹煤层,具有典型裂谷盆地沉积特征。该套地层横向分布稳定,不同构造单元之间可进行对比,单井平均可采煤层的厚度为4.77m。煤岩演化程度较低,为不粘煤。含煤层段沉火山角砾岩获得的锆石年龄为295.0Ma±1.3Ma~303.4Ma±2.8Ma,对应地层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干泉组。银额盆地赛汉陶来地区石炭系—二叠系含煤地层的发现不仅指示了良好的煤炭资源前景,并且对石炭纪—二叠纪盆地构造演化、沉积体系,以及石炭系—二叠系沉积埋藏史等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0.
魏仙样  卢进才  魏建设 《地质通报》2013,32(10):1665-1672
通过对银额盆地西部路井凹陷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侏罗系、白垩系等不同层系所获原油的族组分、全油同位素、原油生物标记化合物、原油伴生气组分、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探讨了不同层系原油的生油母质类型、沉积环境和生烃母质的演化程度。对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干泉组、侏罗系、白垩系烃源岩沉积环境进行分析,并与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干泉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对比,认为路井凹陷不同层段所获得的原油与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干泉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物标志化合物差异的原因是不同位置干泉组上段与下段烃源岩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