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164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467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江灏  王可丽 《高原气象》1997,16(3):250-257
针对辐射传输模式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应用问题,使用Liou-Ou一维辐射传输模式及1982年8月 ̄1983年7月青藏高原热源观测实验期间青藏高原地面、高空与卫星观测资料,在高原辐射传输模式中区分了下垫面温度与地表空气温度的作用,并利用卫星观测资料对模式改进后的实际效果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硬度,得到了下垫面温度的简单参数化方法。  相似文献   
33.
氯化焙烧化学法浸取银锰矿中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4.
35.
天津盛夏降水趋势与初夏华北高压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初夏(6月)的天气气候演变,预测盛夏(7~8月)的短期气候趋势,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难题。文章揭示了自1958年以来天津盛夏降水趋势与初夏时节临近地区上空的环流特征之间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初夏华北高压强时盛夏天津降水偏少,反之盛夏天津降水偏多,不仅逐年的对应关系显著,而且变化趋势相反,转折时期也一致。初步解释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天津(华北)盛夏多雨和80年代至今天津(华北)少雨的物理原因。以此为主要根据建立了初夏对于盛夏天津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方法,1998~2003年连续6年预报正确。  相似文献   
36.
为开展地市级精细化天气预报 ,在引进和试验的基础上 ,设计研制出了大庆地区 24~120h区域暴雨数值模式滚动预报业务系统 ,并于2003年7~8月进行模式试验。结果表明 :模式对 12~24h区域暴雨具有预报识别能力 ,48~120h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7.
我国枣树品种有700余个,枣果多在9月份成熟集中上市,上市鲜果竞相降价销售,影响枣农收益。目前,能提前一个月、延后一个月上市的大果形、鲜食型特色品种更是寥寥无几。 针对“物以稀为贵”的市场规律和“人人讲食疗,个个求保健”的需求,我所近年对全国各大枣区栽植的鲜枣进行了广泛的对比研究试验,开发培育出超前一月上市的极早熟、矮化型泾渭鲜枣和延后一月上市的极晚熟、极耐贮、矮化型泾渭大雪枣,均为大果形稀有特色品种。 一、泾渭鲜枣 1.性状稳定。成熟、果形、综合  相似文献   
38.
发刊词     
八月,辽阔无垠的内蒙古草原,绿草如茵,生机勃勃。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的《西部资源》孕育而生了。中国西部由于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与中国中、东部相比,其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党中央、  相似文献   
39.
在天津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服务中心开展了承压含水层抽水引起地面沉降的现场试验,采用振弦式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一孔多标数据采集器实时监测孔隙水压力和分层标的变化,分析了土体的变形性质和分层沉降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黏土层变形明显滞后于承压含水层水位的变化,以塑性变形为主且存在蠕变现象,而砂层既存在弹性变形,也存在一定的塑性变形和蠕变性。短期抽取地下水会使抽水井附近承压含水层上覆土体出现上小下大的沉降规律,且最大沉降出现在有明显孔隙水压力变化的土层顶板位置。  相似文献   
40.
滇东南个旧白云山碱性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滇东南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区西区北部白云山碱性岩新的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数据。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白云山碱性正长岩形成于晚白垩世(80.0±0.6 Ma),与个旧地区的中基性岩及花岗岩均为同一次构造岩浆事件的产物;碱性正长岩与霞石正长岩具有相似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Sr-Nd同位素组成,暗示二者很可能是源于同一富集地幔源区并经历了不同程度演化的产物。结合已有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结果,认为碱性岩、中基性岩和成矿花岗岩很可能分别源自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正常的岩石圈地幔和地壳源区。在晚白垩世伸展构造背景控制下,源于不均一岩石圈地幔的碱性和中基性的岩浆底侵,促使中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熔体,在上升至近地表过程中引起构造活动带成矿物质的富集,从而形成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的矿化格局。可以说,源于富集地幔的碱性岩浆在含矿花岗质岩浆的成岩成矿过程中,应不只是提供热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