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地处东、西昆仑与阿尔金构造带结合处的白干湖是近年在我国西北地区勘查发现的一处具超大型远景规模的钨锡矿田,包括柯可卡尔德、白干湖、巴什尔希和阿瓦尔四个矿床。其中,柯可卡尔德钨锡矿勘查程度最高、规模最大,野外调查发现其含矿石英脉体有沿走向扭动、雁列式排列、产状低缓等特征,热液活动则可明显分为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三期作用。该矿床流体包裹体主要有汽液两相、含子盐汽液三相、单一液相(包括纯水和纯 CO2型)、含 CO2汽液三相、同时含CO2和子盐汽液四相等5种类型,成矿前石英以前两种包裹体为主,亦有少量含 CO2汽液三相型;成矿期可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阶段是钨锡的主成矿阶段,包含五种类型包裹体,晚阶段表现为弱的硫化物矿化,主要为汽液两相型;成矿后石英包裹体主要为汽液两相型。显微测温与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成分为 H2O和 CO2,气相含少量 CH4和 N2;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三期流体分别主要为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该矿床系中高温、中低盐度的岩浆热液矿床,流体经历了不混溶作用和混合作用,这可能是促使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2.
青海虎头崖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成矿亚带内.矿化带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蚀变带、不同岩性地层接触界面或地层中断裂破碎带内,兼有正接触带和外接触带2种蚀变矿化带.由岩体→接触带→碳酸盐岩地层,金属成矿元素分别为W-Mo→Fe-Sn-Cu→Cu-(Pb-Zn) →Pb-Zn-Ag,蚀变类型由岩体自变质的钾化、硅化、云英岩化过渡为正接触带附近的符山石化、绿帘石化、透辉石化,再到外接触带围岩的石榴子石化、透辉石化,以及晚期的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主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地层中的CaO等向岩浆岩内扩散,岩体中的SiO2、Al2O3等则向碳酸盐岩扩散,而且,与花岗岩相比,矽卡岩中FeO、MnO、MgO更为富集,这表明接触渗滤作用与接触交代作用同时存在.成矿元素分析结果显示,W、Mo元素在岩体内含量较高,而Fe、Cu、Pb、Zn主要在矽卡岩带内富集,各成矿元素在未蚀变大理岩中的含量均较低.笔者认为,矿化蚀变的明显分带性是岩体和地层成矿差异性及矽卡岩带内微裂隙系统发育的不均匀性所致.  相似文献   
53.
青海西部祁漫塔格地区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分布广泛,主要发育两类矽卡岩,即钙矽卡岩和锰质矽卡岩,少数矿区还有镁矽卡岩.钙矽卡岩的组成矿物主要有透辉石、钙铁辉石、钙铝-钙铁系列石榴石、绿帘石、阳起石和方柱石,常伴随Fe、Cu、Mo矿化,构成钙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或铜(钼)矿床,而锰质矽卡岩主要由锰钙铁辉石组成,含少量锰三...  相似文献   
54.
青海景忍-迎庆沟多金属矿床成因的成岩成矿年代学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处青海东昆仑复合造山带西段的祁漫塔格地区不仅是一个特征显著的侵入岩浆构造带,而且也是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已被列为我国首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整装勘查区。景忍-迎庆沟铜铅锌多金属矿区是该区较为典型的兼具正接触带夕卡岩亚型和外接触带夕卡岩亚型的接触交代型矿床,已达大型规模,近年找矿进展大,  相似文献   
55.
青海祁漫塔格虎头崖矿区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青海东昆仑祁漫塔格构造带内的虎头崖矿区花岗岩形成于中—晚三叠世,岩性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成,局部含闪长质暗色包体。岩石高硅、高钾、富碱,SiO2含量为70.71%~77.67%;K2O含量平均为4.7%;Na2O+K2O为7.86%~9.1%;K2O/Na2O平均为1.36。A/CNK比为1.01,KN/A比为0.86,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微过铝质I型花岗岩类。∑REE含量中等,平均为120.10×10-6;δEu值0.04~0.47;(La/Yb)N值为1.52~8.06。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Eu负异常、HREE较平坦的右倾"V"型特征。岩体富集LIL和HFS元素,而Ba、Sr、Nb、Ti、P元素明显的负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和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显示各花岗岩体具有相同的岩浆源区。结合区域地层岩性特征、A/MF-C/MF图解和岩体微量元素蛛网图,认为虎头崖矿区花岗岩是基性源区部分熔融和地壳物质混合的产物。结合地质特征、构造演化背景、元素判别图解等,认为该地区花岗岩类形成的构造环境为碰撞造山期后阶段。  相似文献   
56.
贵州清镇地区甲基汞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书海  杜振华 《地理科学》1990,10(2):168-176
  相似文献   
57.
沉降观测是测量建(构)筑物垂直方向上变形的主要手段,现已成为城市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监测工作。将对称理念应用于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之中,有利于消除或削弱多项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提高测量精确度,保证沉降观测过程中所获得的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8.
下切谷是陆地上一种常见的侵蚀地貌,古今均十分发育,但是不同盆地、不同时代发育的下切谷,无论是在沉积充填特征还是平面展布形态等多个方面都大相径庭。为此,作者依据曼宁公式进行理论推导,再结合分析北海盆地维京地堑发育的典型下切谷实例以及前人进行的相关水槽实验结果总结认为: 地形坡度、基准面下降速率及幅度与下切谷所侵蚀地层的岩性是影响下切谷发育模式的最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控制了: (1)下切谷的弯度指数及宽深比,(2)下切谷平面上发育密度及其规模,(3)与下切谷伴生的陆棚三角洲、陆棚边缘三角洲沉积厚度及展布范围。海侵过程中下切谷的沉积充填类型及岩性,受平均基准面上升速率及沉积物供应量的共同控制,根据沉积充填类型及岩性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富砂型陆棚三角洲充填及富泥型河口湾充填两类。  相似文献   
59.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60.
中国气象局要求所有气象台站的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从2005年1月1日起,使用2004版软件(即OSSMO 2004)。在使用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1安装中易出现的问题根据OSSMO 2004使用说明,该软件可安装在任一逻辑盘上,但不要安装在系统盘上,以防止系统被破坏造成数据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