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核心目的及有关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岸带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环境问题复杂且动态变化的特殊地区,现在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为了减少海岸带地区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的恶化,实现海岸带的持续利用,必须加强对海岸带的综合管理。本文认为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核心目的就是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同时还介绍了RS、GIS技术和“数字海岸”技术在海岸带综合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2.
为明确克拉美丽气田滴西地区石炭系蚀变熔结凝灰岩储层经历的流体作用及成岩孔隙演化过程,利用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阴极发光、荧光、微量/稀土元素分析及U-Pb同位素定年等方法技术开展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火山碎屑物质的溶解及成岩转化为自生矿物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成岩过程中因埋藏、生烃、热液充注等活动而产生的成岩环境改变是控制区内孔隙形成及演化的重要因素:伴随着有机质的成熟,有机酸溶蚀形成大量晶屑铸模孔并在孔隙中沉淀出高岭石及石英;随着酸性流体向碱性转变,在溶蚀孔隙中沉淀出钠长石以及方解石,其充填作用使孔隙急剧减少;燕山中期(135±27 Ma)的构造热事件对储层形成及演化起到关键作用:高温、含硅热液流体的充注使基质中的伊利石转变为钾长石,同时二次溶解形成的Ca2+与流体携带的P5+、Ti4+、F-等离子结合形成含氟磷灰石、榍石充填孔隙,多余的SiO2则在孔隙中沉淀出石英.随着成岩环境再次向碱性、还原环境转变,含砷黄铁矿进一步在孔隙中形成,高岭石则进一步向绿泥石转化.温度升高引起的脱玻化、黏土矿物/沸石矿物转化、重结晶作用以及溶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岩石中的次生储集空间,有利于油气的储集.   相似文献   
73.
为了适应当前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情景下信息化管理的深度应用,提出一种面向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对过程的业务平台的设计方案。采用数据交换方法,实现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自然灾害综合数据库,实现统一数据源管理和实时更新;采用智能移动终端推送自然灾害信息,实现政府-社会-公众多元协同;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实时显示自然灾害风险状况,实现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综合研判和应急指挥应用。该平台有效提升了自然灾害风险防控的管理水平和应急管理的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了跨领域、多灾种、全流程的自然灾害风险闭环管理和精准管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74.
青藏高原南部广泛发育的林子宗火山岩蕴涵着新特提斯洋俯冲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的地质信息。为探讨冈底斯中段格达地区典中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岩浆源区及构造环境等特征,对其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典中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为(61.6±1.0) Ma; 典中组火山岩相对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具典型岛弧火山岩的特征; 岩浆源区主要来源于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是俯冲岛弧构造环境下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消减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5.
为探究南方某城市地下水中高Mn、Fe的来源以及地下水中Mn、Fe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的风险,采集了18个地下水监测井样品,测试分析了Fe、Mn、Zn、Cu、Al、Ba、Sr和Pb八种重金属。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统计分析认为:研究区高浓度Mn、Fe主要受氧化还原环境和含水质成分控制。8种重金属元素检出率由高到底依次Ba≥Zn≥Sr>Mn>Zn>Fe>Ba>Cu>A。在所选监测井中Mn对地下水中的污染程度最重,Fe在大部分采样点中没有造成污染,但在个别采样点中造成严重污染,需要特别的重视。Mn和Fe重金属总体高于ICRP和USEPA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通过饮水途径非致癌化学物质(Mn、Fe)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较高,对暴露人群构成危害。因此,Mn、Fe应为该区地下水优先控制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76.
利用采自川西高原热基沟地区的云杉树木年轮样本,重建了川西高原东北部地区1506年以来79月平均温度变化,通过逐一剔除法证明了重建方程稳定可靠,重建方程对观测时段(1966 2010年)的方差解释量为52.0%。重建结果显示,在过去的505年中,极端高温年份为69年,极端低温年份为54年,且存在7个暖期时段(1511 1526年,1530 1548年,1577 1590年,1612 1659年,1677 1688年,1704 1784年和1998 2010年)和9个冷期时段(1549 1576年,1591 1611年,1689 1703年,1785 1828年,1836 1856年,1864 1899年,1902 1931年,1934 1951年和1962 1997年),其结果得到了研究区周围其他树轮资料重建的温度序列的验证。同时,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小波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周期信号检测,发现重建序列主要有2~5年,7~11年,12~26年,3~48年和120年左右的显著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77.
西南地区极端降水变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西南地区90个气象台站1970-201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依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连续5d最大降水量、总降水量、强降水比等6种极端降水指数,采用F检验、11a滑动平均等统计方法,研究了西南地区极端强降水变化趋势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时间上,西南地区近41年来冬、春、夏季连续5d最大降水量缓慢波动上升,秋季连续5d最大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强降水、降水强度及强降水比呈上升趋势,但总降水量和最长持续无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另外,各极端降水指数还存在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在空间上,西南地区极端降水变化趋势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呈东西或西北东南向梯度变化特征。其中冬季连续5d最大降水量、降水强度、强降水比及最长持续无降水日数,在西南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秋季连续5d最大降水量与总降水量在西南大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而春、夏季连续5d最大降水量和强降水的增减区域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及曲面重组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价值。方法:36例经手术、结肠镜病理证实或临床明确诊断的肠梗阻患者,行腹部MSCT平扫,扫描后进行回顾性0.6mm到1.0mm薄层重建,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MPR、CPR、MIP等,观察扩张积气的肠管、移行区和肠系膜,从而判断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肠管血运状况。结果:粘连性肠梗阻21例,肠道肿瘤7例,炎症性肠梗阻5例,胆石性肠梗阻1例,肠扭转1例,腹外疝1例。正确诊断率为92.00%(32/36)。结论:横断位图像基础上增加MPR、CPR等MSCT图像重组技术,在明确肠梗阻病因、部位及性质等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以作为肠梗阻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9.
基于1980-2020年长江上游夏季径流量、降水和气温等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最优子集回归等方法,分析径流量、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关系,探讨引发径流量变化的前兆气候异常信号,并构建径流量年际增量预测模型.结果 表明:径流量多寡直接取决于流域总降水量,两者表现出显著的准两年周期振荡特征,年际增量之间的相关系数(TCC)为0....  相似文献   
80.
微机BIOS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纯硬件方式的微机 BIOS程序保护方法 ,从根本上解决了病毒对 BIOS的侵害 ,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