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胡杨树干液流日变化及其与气象因素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塔里木河中游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内不同长势和直径的六棵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样木,利用热比率树干液流仪(SFM1)进行树干液流测定,并分析其日变化规律;同步监测各样地的气象因子,建立气象因子与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之间的逐步回归方程(Stepwise Regression Equation),分析气象因子对胡杨树干液流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长势和直径的胡杨树干液流速率差异很大,但其整个日变化过程类似,均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旺盛胡杨树干液流日变化特征呈单峰曲线,而衰弱胡杨呈双峰曲线。(2)大直径胡杨树干液流速率和日累计液流量大于小直径胡杨;长势旺盛的胡杨树干液流速率和日累计液流量均大于衰弱胡杨。各胡杨样木日累计液流量的大小排序为:旺盛大直径胡杨 > 旺盛中直径胡杨 > 衰弱大直径胡杨 > 旺盛小直径胡杨 > 衰弱中直径胡杨 > 衰弱小直径胡杨。(3)虽然胡杨各样树在长势和直径结构上有差异,但其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大致相同,均与太阳辐射、气温、风速和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空气湿度呈显著负相关。(4)在诸多气象因子中,气温、太阳辐射和空气湿度是影响树干液流速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2.
针对川西北江河源区草地退化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光谱混合分析模型的草地退化遥感监测方法,利用1995年和2009年两期Lansat-5TM遥感数据,以川西北江河源区石渠县为研究实例区,提取该地区亚像元级土地覆被分类信息;并运用变化向量分析模型得出研究区14年间草地退化情况及植被增长情况的分布特征与面积统计结果;进一步对监测到的变化结果进行等级划分后,总结出该地区1995年—2009年草地退化情况的时空变化格局。研究结果能够对该地区的具体草地生态环境建设措施提供科学参考,有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资金、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03.
CMIP5模式对EU、WP遥相关型的模拟评估和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际第5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历史试验输出资料和情景模拟试验结果,评估了14个耦合模式对北半球冬季影响东亚冬季气候的遥相关型——欧亚型(EU)和西太平洋型(WP)的模拟能力以及其对局地气温、降水影响的模拟效果,并预估未来EU和WP变化。结果表明:(1)模式对EU、WP信号的整体年际变率有一定模拟技巧,对空间模态特征的模拟能较好再现遥相关的异常中心,但也存在一定的位置偏差。(2)模式和多模式集合能再现EU与东亚以及西北太平洋地区表面气温的负相关性,但对我国华北以及黄淮流域降水负相关性模拟能力较差,且低估EU与东亚地区气温、降水的关系。(3)各模式对WP与东亚—西太平洋区相关性的南负北正分布均有较好模拟能力,空间相关系数为0.5~0.9;多数模式能再现WP与降水在鄂霍次克海的正相关性,但对于我国大陆至西太平洋的负相关性模拟能力较弱,且各模式对WP和东亚地区表面气温关系的模拟优于其与降水的关系。(4)对EU、WP遥相关整体模拟能力S评分可知,CSIRO-Mk3.6.0对EU整体评估能力最强,CNRM-CM5对WP综合评估能力最好;而HadCM3整体评分较低。(5)RCP4.5情景下,EU和WP在未来略趋于负位相发展;EU与东亚气温相关范围向东南移动,与降水相关不显著;WP与气温相关范围高纬西撤、低纬东移,与降水相关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04.
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河流域干旱灾害风险空间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带和经济增长极,也是人口密集暴露、特色农业种植和重点生态承载区。在全球变暖和极端降水事件频发的气候背景下,近年来黄河流域干旱灾害变化特征异常突出,新形势下该流域的干旱灾害风险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需进一步深入认识。本文利用1960年以来黄河流域122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气象数据,结合遥感、社会统计和地理信息数据与技术,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建立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可靠性4个因子的干旱灾害风险指标体系和模型,详细分析了黄河流域干旱灾害风险变化特征和区域差异性及其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干旱灾害风险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复杂性,流域区域差异显著,总体是中下游风险高于上游,高风险区主要位于黄河流域中下游,致灾因子危险性是黄河流域干旱灾害风险的主导因子,其次是孕灾环境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可靠性,而承灾体易损性贡献量相对最小。干旱灾害风险影响机制的区域差异也很显著,上游是孕灾环境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可靠性的影响大于致灾因子和易损性,中游则是致灾因子、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对干旱灾害风险的贡献度大,下游是干旱致灾因子起主导作用,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易损性控制了风险总体格局。黄河流域干旱灾害风险变化规律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异常复杂,流域干旱灾害风险主要受季风气候和复杂地形的影响,还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暴露度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等多种要素的影响。该研究对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粮食安全保障和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卫鲁蓝晶石矿是一个大型的蓝晶石矿床,区内矿床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均赋存在太古界放甲铺组中,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沉积变质矿床。石榴蓝晶黑云斜长片麻岩型是本区的主要矿石类型,蓝晶石平均品位为13.17%。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属简单类型。通过本次系统的地质特征研究,能够为该矿山合理进行采矿设计、安全开采等提供较为详细的基础资料,为矿区外围及深部地质勘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6.
极地海洋环境评价对于极地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尤为重要。由于对极地极端恶劣环境的监测能力不足,缺乏长期连续监测数据,极地海洋环境评价变得异常困难。针对目前极地海洋环境评价目标和评价因子均缺乏的情况,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海冰覆盖范围、海水表层温度和盐度四个极地海洋环境决定因子,分析了海冰覆盖范围与月份之间高度拟合的三次多项式分布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极地海洋环境评价模型,最后提出了一种验证该模型的方法。基于第30、31、32次南极科考获取的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温度、盐度数据以及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提供的对应时间内的海冰覆盖范围数据对提出的评价模型和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及其验证方法具有有效性,根据评价结果能判定某个时间段内极地海洋环境相对于基准时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7.
从远古时期人类开始涉足海洋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代。回顾人类发现海洋的历史,我们大概可以将其划分为五个时期。 一、远古人类海洋概念的朦胧期 人类早在石器时代就已开始涉足海洋。古人类利用锋利的石器、骨制的鱼钩、独木舟和牛皮筏等航海工具在海边采集鱼、贝类作为食物。以后,又学会了从海水中取盐的方法。在这个时期,人类对海洋的概念是非常朦胧的。随着海上交通工具的发展,一些航海业发展较快的文明古国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在海洋分布上也  相似文献   
108.
选取青藏高原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岩石经过预加工处理后,使之处于低温条件下具有较强热辐射变化的环境中,以调查寒冷条件中的岩石在强烈热辐射作用下的表现。实验表明,寒冷条件下较强的热源辐射可以产生快速的环境温度变化,并导致相应的岩石内部温度变化,这种变化幅度可以使矿物产生强烈的胀缩并导致岩石内部结构的破坏。岩石的组构决定着其风化的进程,这表现在不同类型的岩石在水饱和与盐饱和的条件下,实验后的超声波传输速率与重量变化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9.
在研究了各向异性介质中波动方程的正演模拟现状的基础上,对波动理论进行了总结,并采用FCT有限差分法对EDA介质中的波动方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EDA介质中横波分裂的波场快照,并对波场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0.
给出了改进的Chebyshev和Butterworth低通原型LC滤波器的解析设计公式.此公式充分利用阶数取整带来的余量,在不改变滤波器阶数的前提下减小了通带波动,极大地方便了集成滤波器的实现.给出了集成有源高通滤波器设计实例,验证了改进的Chebyshev和Butterworth低通原型LC滤波器解析设计公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