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81.
华南沿海地区验潮站资料反映的海平面变化与海岸升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收集到的25个验潮站资料,表明近几十年来华南沿海海平面大约平均以1.45mm/a的速率上升,与全球海平面升高速率1.5mm/a接近。由各验潮站海平面的升降速率与全球海平面平均升高速率比较,得到验潮站所在海岸地壳速率在4.4~-4.1mm/a之间。其运动方向与由滨海相样品反映的晚更新世及全新世以来的海岸升降趋势大体相同,即现今海岸主要为中、晚全新世以来的继承性运动。  相似文献   
82.
为了探索大容量气枪震源在探测区域结构以及在内陆水体进行水陆联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2015年在安徽铜陵完成了长江航道走航激发、陆地接收反射波的“地学长江计划”铜陵段试验。本文从试验观测系统、共中心点分布、覆盖次数以及单炮数据属性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大容量气枪震源陆地反射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① 大容量气枪震源在内陆水体激发能够用于地壳结构的探测;② 在水陆联测勘探中,根据目标层段合理设计反射角,能够有效地解决小炮检距反射角不足、大炮检距能量弱的问题;③ 在进行弯线数据采集时,需要对观测系统进行设计,以提高共中心面元的有效覆盖次数;④ 根据气枪震源容量的大小,进行最大、最小炮检距设计,是确保面元成像速度分析精度和面元炮检距属性分布合理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3.
The long baseline (LBL) system is widely used to locate and track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AUV) through acoustic communication.Three important issues are presented here in LBL system application with AUV.Those issues which regard the normal acoustic communication between LBL system and AUV are the depth of towed array,the length of beacon cable,and the effective area of the AUV.The first issue is the key of the LBL system,which ensures the norm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owed array and beacons.The second issue which impacts the normal communication from the AUV to beacons in available range should be considered after the first one has been settled.Then the last issue determines the safe work area of the AUV.The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DE) algorithm of ray is deduced from Snell′s law.The ODE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obtain sound rays from sound source to receiver.These problems are solved by the judgment that whether rays pinging from a sound source arrives at a receiver.The sea trial shows that these methods have much validity and practicality.  相似文献   
84.
利用浅层反射地震数据的面波与初至波信息,采用多道面波分析法(MASW)得到浅部横波速度结构,再利用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得到纵波速度结构,进而得到纵横波速度比与泊松比数据。结合反射波叠加剖面与跨断层钻孔联合剖面对浅部地层进行综合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浅部反射资料的缺失,对确定浅部断层的位置及性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2+(10、50、100、500、1000、2500、5000μg/L)和不同粒径(0.1、0.2、0.3、0.5、0.7、1.0、2.0μm)、不同浓度(1、10、15、20、25 mg/mL)的聚苯乙烯微塑料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Human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THP-1)细胞的DNA损伤效应,结果表明:单一污染时,Cu2+(≥50μg/L)对THP-1细胞的DNA损伤极显著(p<0.01)。而且,DNA损伤值随Cu2+浓度的增大而增加。2.0μm粒径的聚苯乙烯微塑料(10 mg/mL)对THP-1细胞产生明显的DNA损伤效应。复合污染作用下对THP-1细胞的DNA损伤效应,相比单一污染明显增强,而且DNA损伤值比单一污染的理论加和值高。本研究表明Cu2+和聚苯乙烯微塑料均对DNA产生损伤效应,显示一定的基因毒性,二者复合对损伤具有交互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唐山地震区地壳结构和构造:深地震反射剖面结果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7月28日,在唐山地区发生了7.8级大地震.为了研究该区的地壳结构和断裂的深浅构造关系,2009年,我们在唐山市南部的丰南地区,跨唐山断裂带完成了1条道间距40m、炮间距200m、50次覆盖的深地震反射探测剖面.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壳厚度为32 ~ 34km,莫霍面自东向西逐渐加深,在丰南县和宣庄镇之间,中-...  相似文献   
87.
我们用物理参数方法设计 X-射线望远镜,以精确地测定太阳日冕等离子体参数。本文是其第一部分。概述物理参数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8.
吸湿性物质催化云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氯化钙溶滴消暖雾已经70年了,后来细盐粒子或盐溶液也被用于催化暖云,希望它们在云中形成雨胚,启动或加速碰并过程以增加降水.20世纪60年代,飞机播撒盐粉、地面烧盐粉成为我国人工影响暖云的主要方法,普遍反映有增雨效果,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没有进行严格的科学验证;同时,因为实施中播撒剂量大,对飞机又有腐蚀而被搁置.十多年前南非在人工增雨中开发了产生吸湿性微粒的新型焰弹技术,用于暖性对流云催化,通过随机化试验取得了具有统计显著性的增雨效果,这一结果在墨西哥的试验中得到重复;另一方面,泰国一直使用粗吸湿性粒子催化暖积云,近年来的随机化试验也证明能增加降水,但是降水的增加是4 h后在被催化云的新生云中出现的.这些结果重新激起人们对暖云催化的兴趣,成为当前国际云雾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9.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露大陆岩石圈精细结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深地震反射技术已被国际地学界公认为是探测岩石圈精细结构、解决深部地质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等西方国家和中国相继开展了深地震反射探测技术实验,使用该技术揭露盆地、造山带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化、地球动力学过程,并应用于油气资源远景评价、矿产资源勘察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扼要介绍深地震反射剖面技术的发展及其部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0.
高分辨折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分辨折射探测剖面近几年在我国的一些重要地学基础研究项目,特别是在中国地震局“十五” 期间开展的城市活断层探测及复杂上部地壳精细结构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在用传统有限差分方法处理高分辨折射地震资料时的缺陷及其改进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讨论,对一些缺陷我们已给出了解决的方案,并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际人工地震高分辨折射测量资料的分析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给出了将改进方法应用于深反射剖面初至波处理解释的一个应用实例,对于另一些缺陷我们在对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给出了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中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