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1.
12.
用NOAA/AVHRR资料遥感土壤水分时风速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热惯量法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通过计算地形参数R与F,间接考虑了风速对用NOOAA/AVHRR资料遥感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风速后,遥感土壤水分的精度比热惯量法有所提高;风速对遥感土壤水分的影响主要限于土壤浅层,到30cm深度以下时可以不考虑其影响;遥感土壤水分的最佳深度并不在土壤表层,而在20cm深度左右。  相似文献   
13.
土壤质地对遥感监测干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表观热惯量法没有考虑土壤质地的影响。由于不同土壤的热性质不同,即使土壤水分相同,其地表温度日较差也不同,因而用表观热惯量法进行监测时存在较大误差。本文在 G I S支持下,分土壤质地建立了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模型,从而提高了监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GIS支持下的复杂地形区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生态系统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很大,也限制了小麦长势卫星遥感监测的精度。在分析豫西半山丘陵区不同地形(河川、丘陵)和气候生态条件(水热条件)对小麦生长影响的基础上,基于EPPL7地理信息系统(GIS),采用扫描、数据格式转化,建立数据库等方法,将NOAA/AVHRR遥感资料和地形图,土壤图,年降水量图,年平均气温图,政区图等图件集成起来,并进行了监测区分层;根据系统监测和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河南省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军玲  刘忠阳  邹春辉 《气象》2010,36(2):87-92
在分析洪灾形成的各主要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洪灾风险评估指标模型。在对指标体系赋予权重的基础上结合GIS进行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分析,结合河南省具体情况,以降雨、地形和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为主要指标,得出河南省洪灾风险综合区划图,既有赋予权重后的准确性又有GIS区划图的一目了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所得到的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可以看出,信阳、驻马店、周口大部分地区由于降水较多和社会易损性影响度较大,发生洪涝的风险最大,焦作、郑州、开封和安阳、濮阳的部分地区,由于处于黄河流域发生洪涝的可能也较大,其他地区发生洪涝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与GIS集成的土壤墒情监测服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与GIS集成土壤墒情监测服务系统运行于Windows平台,基于遥感与GIS集成技术,利用热惯量法、植被缺水指数法、植被温度条件指数法和单时相资料回归法等多种模式计算土壤含水量。在遥感监测与墒情分析中考虑背景地理信息的影响,提高了遥感墒情监测的精度和服务水平。该系统具有多种墒情模式计算、图像显示、图像叠加、统计分析、模板处理和输出等功能。应用该系统得出的2005年4月河南省遥感墒情分布图和干旱面积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河南省森林防火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河南森林火灾较多,给森林资源造成较大损失。由于在火灾预警、监测、救灾中,没有一套有效的现化化的手段,常常延误较多的扑救时间,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和森林资源的损失。在多年森林火灾遥感监测的基础上,利用“3S”技术,从森林火灾预警—监测—扑救等过程入手,建立了自动化、流程化的河南省森林遥感防火系统。介绍了河南省森林遥感防火系统的主要技术思路及各部分主要功能。该系统的资料接收、处理、服务等都实现了软件支持,并利用“3S”技术,使火点监测图像、气象和森林火险预报与地理信息叠加。  相似文献   
18.
沧州地区位于海陆交互的渤海湾西岸,易受到海平面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应用非参数化端元分析模型将沧州地区CZ01钻孔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沉积物粒度划分出6个端元并分析其物源,结合已有地质记录,揭示不同时间尺度下各端元对气候—海平面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1)EM1(5.01 μm)主要为远源的风尘输入,EM2(13.18 μm)和EM3(39.81 μm)为古黄河所携带的沉积物,EM4(69.18 μm)和EM5(138.04 μm)为海相沉积物,EM6(275.42 μm)可能指示古洪水等极端气候事件。(2)深海氧同位素(MIS)Ⅰ 阶段,气候温暖湿润,EM4+5含量指示渤海海平面整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并逐渐接近现代海平面。该阶段内由于11.5 ka BP左右的新仙女木事件以及5.1 ka BP左右冷干事件的发生,渤海海平面在稳定上升状态后出现停滞或小幅下降的现象; 而在9.5 ka BP、7.5 ka BP、5.8 ka BP和1.7 ka BP左右,东亚夏季风增强导致降水增加,渤海海平面升高。(3)MIS Ⅵ 阶段北半球气候冷干,150~132 ka BP左右因喜马拉雅运动减弱造成的区域沉降中心转移致使渤海海面升高。MIS Ⅴ 阶段气候波动剧烈: 在间冰期暖期(5a、5c和5e)气候暖湿,渤海海平面上升; 而MIS5b和5d时期渤海海面高度较低。MIS Ⅳ 阶段较MIS5a末期海平面突然下降后趋于稳定,期间出现若干次小规模海侵事件,可能与东亚夏季风频繁变化有关。MIS Ⅲ 阶段至末次冰盛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且存在周期性升降变化,并在46 ka BP左右出现大规模海侵事件。MIS Ⅱ 阶段较MIS Ⅲ 阶段海平面出现小幅度下降,为低海平面时期; 伴随15 ka BP左右冰盛期的结束,东亚夏季风增强,海平面开始上升。渤海海平面180 ka BP以来的变化记录与北半球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地质记录存在一致性,与太阳辐射波动引起的冰川消融及东亚夏季风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用热惯量法遥感监测干旱时 ,需要 12h内昼夜两次晴空星下点资料 ,而这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不易碰到。针对热惯量法存在的时效性问题 ,探讨了用单时相遥感资料监测干旱的方法。采用单时相遥感资料监测干旱的方法 ,可以取得和表观热惯量法相近的监测精度。  相似文献   
20.
MODIS影像水体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鹏  邹春辉  赵学斌 《气象科技》2012,40(6):869-873
水体与植被、城市、土壤等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是利用遥感手段提取水体信息的基本原理.在水体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MODIS数据特征以及各种水体信息的提取方法,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并详细描述了各种水体指数的应用效果.水体指数法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水体识别方法.综合利用各种水体指数和波段特征来提取水体信息,可有效排除其他地物的干扰,显著提高了水体监测的精度,从而为大范围的水资源与水环境动态监测迅速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